晴時多雲

超A評論》連結亞洲海港的東南亞麒麟尾貓

印尼雅加達作為近代初期東南亞的重要貿易海港,在港口邊被帶上船的麒麟尾貓,經由海洋貿易抵達遠方的海港,建立麒麟尾貓的「殖貓地」,可說就是海洋貿易的見證,也是貓尾所連結的港市共同的歷史遺產。

簡宏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在赤道之下的炎天,走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街頭,特別是住宅區的巷弄,小販聚集的市集,經常會遇到幾隻自由無羈的可愛貓咪,悠然自得地在路旁徘徊。仔細注意這些貓的尾巴,會發現他們的尾巴並非我們習慣的長直尾,反而具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些在尾端有一個折角,有些較粗較短,有些貓甚至只有像兔子一樣的短尾巴。原本我們見慣的長直尾貓,在雅加達反而不怎麼常見。

這種帶有變異的尾巴,愛貓人士傳統上稱為「麒麟尾」。

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東方學家約翰‧克勞福(John Crawfurd)提到,東南亞的家貓雖然長得與歐洲的差不多,但尾巴通常不超過十公分,而且在末端也有像鉤子一樣的折角。同時代中國愛貓家黃漢編輯的《貓苑》中,就有提到擁有麒麟尾的貓,並且認為麒麟尾貓特別擅長捕鼠。

帶有變異的尾巴,愛貓人士傳統上稱為「麒麟尾」。(圖:作者提供)

但是認為麒麟尾貓擅長捕鼠的觀念,可能只是與貓共生的人類一廂情願的看法。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麒麟尾並不利於平衡,對貓在野外的狩獵行為來說反而是個缺點。但或許正是因為在野外不利於生存,所以麒麟尾貓會更依賴人類,在人類的領域努力獵捕惱人的老鼠。結果在人類眼中,這樣的變異成了值得追求的優點。因此,麒麟尾從自然基因變異,變成愛貓家追求的特徵,很可能是人擇之下的結果。東南亞的麒麟尾貓也因為這樣的特點,被人類帶出原生地,透過國際貿易散布到更廣的世界,成為東亞海洋史上的要角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尼雅加達的麒麟尾貓就特別地重要。

印尼過去曾經是荷蘭殖民地,雅加達則是殖民地首府,當時名叫巴達維亞,是東南亞重要的貿易商港,每年都有許多船隻從此出發,帶來亞洲各地的珍貴商品,再將匯集於巴達維亞的商品帶到亞洲和歐洲。

為了保護船上的貨物不被老鼠咬壞偷吃,在船上養貓是當時最直覺的治鼠方案。在中世紀末期的地中海地區通行的海事規則中,就規定船長在船上有養貓的義務。如果船上沒有貓,那船長就要負責老鼠造成的損害。如果貓在船上死掉,船長雖然可以一時豁免損害責任,但他必須在下一個靠港地補充新貓。

當荷蘭船來到亞洲,他們也繼續保持在船上養貓的傳統。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總部所在地的巴達維亞(雅加達)生息的麒麟尾貓,就這樣被帶上船,一邊為人類看守貨物抓老鼠,一邊旅行到遙遠的港口了。

目前日本長崎到處可見麒麟尾貓,日語叫做「尾曲がり猫」,一般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荷蘭船所帶來的印尼麒麟尾貓。在日本的鎖國時期,荷蘭船和唐船(中國式篷船,即英語的junk)是唯二能在長崎貿易的外國船隻。印尼當時是荷屬東印度,所以荷蘭船帶來印尼麒麟尾貓,看起來是很合理的推論。

日本長崎到處可見麒麟尾貓,日語叫做「尾曲がり猫」,一般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荷蘭船所帶來的印尼麒麟尾貓。(http://pet-seikatsu.jp/articles/90079)

不過,從整個東亞海洋史的研究來看,荷蘭船即使是將印尼麒麟尾貓帶去長崎的管道之一,卻很可能不是唯一,也不是主要的管道。理由很簡單:以數量來說,造訪長崎的唐船遠多於荷蘭船,而且搭乘著唐船到來的華商,也有更多機會在陸地上活動。

在日本鎖國時期,長崎當局雖然對外國商人多有限制,但對於不屬於基督徒的華商,限制比荷蘭人要少。荷蘭商館在1641年被幕府從平戶遷移到長崎後,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都被限制居住於長崎港中被稱作「出島」的人工島上,僅以一座橋樑與陸地聯繫。相較之下,坐著唐船來的華商,在1689年以前都散居於長崎的市街之中,即使1689年後,華商被集中於他們稱為「土庫」的「唐人屋敷」內管理,進出與活動仍較荷蘭人自由,貓在這種環境中,也應有較多機會在長崎住下。

再考慮到唐船所載運的商品,貨單上常有比砂糖、香料等大宗貨品更害怕遭到鼠患的貴重貨品。像是絲綢如果被老鼠咬出洞來,價值便會降低。在長崎的人氣商品書畫、書籍,若是被老鼠咬壞,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在中國的寺院和文人,因為藏書豐富,本來就有養貓以保護書籍的傳統。明清中國流行的傳說還認為,貓是佛教僧侶為了保護經書才引入中國的(其實還要更早一點)。雖然說明唐船飼養船貓的文獻不足,但考慮到船艙中必有的鼠患,載運漢文書籍到日本,打算大賺一票的唐船船主,應該也會在船上養貓,以保護貨艙裡珍貴的商品。

不過,這樣還沒有解釋唐船如何帶來印尼的麒麟尾貓,畢竟大部份唐船的出港地位在中國,只有少數直接從東南亞直達長崎。但當時唐船也積極經營東南亞貿易,輸出中國的陶瓷和絲綢,輸入東南亞的稻米、藥材、香料、染料等異國商品,東南亞的麒麟尾貓因此來到中國的海港。同樣是黃漢《貓苑》的記載,廣州有擅長捕鼠的麒麟尾「蒙貴」,有黑白黃狸四種顏色,據稱來自泰國和越南,一隻往往要價十兩銀子。潮州和南澳島也有麒麟尾貓,善於捕鼠,其來源也很可能與東南亞貿易有關。

臺灣也有麒麟尾貓。臺灣的麒麟尾貓產地位於恆春半島,古稱「瑯嶠」。(圖:作者提供)

位在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路線要衝的臺灣也有麒麟尾貓。臺灣的麒麟尾貓產地位於恆春半島,古稱「瑯嶠」,所以來自那裡的麒麟尾貓又稱為「瑯嶠貓」。1760年代在臺灣當官的朱仕玠說瑯嶠貓「咬鼠如神」,稍晚的翟灝則花了二十兩銀子買了一隻,還寫了「開箱文」,證明瑯嶠貓真的對於防治鼠患大有用處。

瑯嶠貓又被稱為「番貓」,乍聽之下彷彿與原住民有關,其實不然。瑯嶠貓並不是臺灣原產的貓,麒麟尾說明他仍然是來自東南亞的品種,而且很可能是唐船華商所帶來的。

《恆春縣志。番語》中記載「貓」的原住民語是「niau」,顯然是閩南語借詞。可見瑯嶠貓和長崎的麒麟尾貓一樣,都源自東南亞,是跨國海洋貿易的結果。印尼雅加達作為近代初期東南亞的重要貿易海港,在港口邊被帶上船的麒麟尾貓,經由海洋貿易抵達遠方的海港,建立麒麟尾貓的「殖貓地」,可說就是海洋貿易的見證,也是貓尾所連結的港市共同的歷史遺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