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孫中山在馬來西亞的革命之旅

雖然「華僑為革命之母」這句話在現今這個年代聽起來很老套,但事實上,清末民初的海外華僑有很多故事是被世人遺忘與忽略的。至於有哪些故事呢?讓我們從馬來西亞的檳城與吉隆坡看起。

黃偉雯/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生,前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校長

從封建清朝轉變為共和民國的中國,國內改革派份子以維新派為大宗,畢竟革命是殺頭大罪,孫中山到處演講宣傳以革命建立共和在當時是很創新又帶點浪漫主義的事。不過,台灣教育下的歷史來源,其實看不到我們印象中應該很高大上的人不那麼高端的一面,例如維新派大老康有為,竟然曾經私吞過華僑的捐款,還曾試圖強姦招待他的華籍漁夫女子,他在「戊戌政變」後潛逃至香港和新加坡時,當時清朝駐英國公使羅豐祿還向英國抱怨,要求英國政府不可以收留康有為1

當時新馬尚屬英國管轄,對於不管是維新派還是革命派,態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對英國政府來說,與中國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並且防範維新派或革命派破壞殖民地社會秩序是首要的考量。最後,康有為在海峽殖民地僑領2的幫助下,數度轉換住所保平安。現在新加坡檔案及口述歷史館都還保有康有為受錫克兵保護的照片,雖然「華僑為革命之母」這句話在現今這個年代聽起來很老套,但事實上,清末民初的海外華僑有很多故事是被世人遺忘與忽略的。

戊戌政變失敗後,流(遊)亡(歷)海外的康有為。(圖:網路)戊戌政變失敗後,流(遊)亡(歷)海外的康有為。(圖:網路)

檳城的革命浪漫之路

2011年前後,中國為了紀念1911年辛亥革命百年,出現了如《十月圍城》、《辛亥革命》這樣大牌雲集、大製作的電影,姑且不論評價如何,電影試圖將清末以來的變革思想串聯到多場戰爭上,用影像回溯這段百年前可歌可泣的歷史仍值得一看。《辛亥革命》這部電影一開頭,畫面是成龍(飾 黃興)與李冰冰(飾 徐宗漢/黃興夫人)在白磚牆木頭百葉窗的濱海大房子內,海灘上還有一群年輕人在戲水,其中一位是胡歌,他飾演即將在黃花崗起義奉獻生命的林覺民。這個鏡頭不但具有革命浪漫理想的意涵,同時也說明檳城做為革命基地的重要性。

檳城的美食與文青知性為人熟知,不過,檳城還有條革命之路,現由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申請為十八個與孫中山和追隨者相關的地點3,並在每個地點掛上「孫中山史蹟巡禮」的招牌與文字說明,目的是為了讓接受馬來文教育、英文教育及華文教育的馬來西亞人都能更認識這段曾經在檳城發生的關鍵時刻。

一百年前的檳城有三大革命基地,分別是:同盟會檳城分會、檳城閱書報社及光華日報。光緒31年(1905)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多個革命組織結合,試圖將革命的力量扭成一股繩,成為推動第三次到第十一次起義的「同盟會」。此後,孫中山積極在各地拓展分會,革命浪潮席捲新馬,新加坡、吉隆坡、檳城,先後成立分會。到了1909年,檳城成為同盟會南洋支部的所在地,孫中山並於1910年在此地召開「檳城會議」(另一種翻譯是庇能會議),策畫1911年眾所矚目的「廣州起義」。

與此同時,維新派康有為等人也積極在檳城活動,由於當時僑社普遍難以接受激烈的革命思想,因此孫中山認為必須要有一個書報社來推動啟迪民智的工作,同時書報社也可以做為革命運動的秘密基地之一。這間肩負革命大任的書報社命名與組織章程,還是由孫中山的文膽汪精衛操刀。「檳城閱書報社」成立之後,檳城同志招股合作,在1910年底成立了《光華日報》,進一步的將革命思想擴散。而這份報紙至今在新馬一帶仍然暢銷。

檳城有條革命之路,現由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申請為十八個與孫中山和追隨者相關的地點,並在每個地點掛上「孫中山史蹟巡禮」的招牌與文字說明。圖為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中央社)檳城有條革命之路,現由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申請為十八個與孫中山和追隨者相關的地點,並在每個地點掛上「孫中山史蹟巡禮」的招牌與文字說明。圖為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中央社)

吉隆坡的革命浪漫之路

除了檳城的革命之路外,吉隆坡也有屬於這段熱血歲月的痕跡。而說到支持革命事業的吉隆坡的華僑,就不能不提杜南這號人物。杜南比孫中山年長十多歲,兩人是廣東同鄉並且同為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友,相識於檀香山。此後兩人就對改革清末中國時弊有著相同的熱誠與見解。當孫中山成立「興中會」並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杜南也遭到清朝的通緝,之後輾轉來到吉隆坡,定居於今日茨廠街附近的蘇丹街(Jalan Sultan)92號。

在僑居吉隆坡期間,杜南結識錫礦富商陳占梅、土生華人富商陸秋傑等人。其中陳占梅在吉隆坡協助孫中山組織同盟會,並且成立《立益群報》。陸秋傑則是檳城出生的土生華人,他在馬來聯邦4擔任包稅公司的總經理,在英國殖民時期他是唯一可以在英屬土地上擁有私人房產的土生華人,他的兩層樓洋房已被吉隆坡列為「陸秋傑故居」保存。房屋所在的區域還用了「秋傑」(Chow Kit)作為地名,目前吉隆坡單軌列車有一站的站名就叫「秋傑站」(Chow Kit)。

在茨廠街除了有華人甲必丹葉亞來的相關街巷外,還有一條名為「Jalan Hang Lekir」的熱鬧街道,Jalan Hang Lekir原名思士街(Cecil Street),吉隆坡有名的金蓮記福建炒麵、葡萄牙燒魚、新九如牛腩粉,人人喝了都說好的羅漢果涼茶,都在這裡。

1989年吉隆坡蘇丹街一隅。(維基共享)1989年吉隆坡蘇丹街一隅。(維基共享)

1897年與孫中山,陳少白、楊鶴齡被清政府合稱「四大寇」的尤烈在香港成立「中和堂」,目的是為了團結秘密會黨的力量投入革命活動。1901年尤烈來到新加坡宣傳革命,獲得勞工階級及會黨的支持;此後,他來到吉隆坡、怡保、檳城、芙蓉等地設立分堂,後與杜南在吉隆坡合組「中和講堂」,定期宣講《四書》鼓吹反滿及共和等思想,漸漸的,中和堂的影響力從勞工階級擴散到知識份子,許多原來支持維新派的保守派受到「中和堂」的影響也轉為支持革命。而新馬中和堂成員王和順、黃明堂、關仁甫是1907、1908年欽州起義、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的實際指揮者5

見證並帶領這段革命熱血歲月的「中和堂」就位在如今的Jalan Hang Lekir。不過今天到茨廠街吃美食逛廉價商品的觀光客們,亦或是在這裡的店家,又有幾位可以把熱鬧的茨廠街與當年的革命歲月聯想在一起呢?

註:

1. 見1900年羅豐祿至英國外交部的信函。參考:黃賢強,2018,《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新視野》,台北:龍圖騰,頁190 。

2. 詩巫福州墾場墾主黃乃裳與另一位來自漳州的邱菽園均參與了「公車上書」,從此與南洋的的革命事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黃乃裳的女婿林文慶(1869-1957)是一位在新加坡及中國推動現代化與教育改革的醫生,他也曾經在康有為流亡新加坡期間提供居所給他住。

3. 檳城孫中山史蹟巡禮地點如下:

1.中路65號:1908年孫中山訪檳城時曾經來過,後來做為檳城閱報書社的所在地。

2.椰腳街22號:現為檳州華人大會堂 1906年孫中山先生曾偕黃興、胡漢民、汪精衛等人在此發表演講。

3.柑仔園29號:檳城閱書報社成員決定創辦福建女校,開始是在這裡辦學。

4.柑仔園94號:此處為黃金慶的私人宅邸,也是「檳城閱報書社」正式成立處。

5.打銅仔街120號(現為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第九次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曾在此處召開緊急會議,激發了1911 年黃花崗之役的發動。

6.紅毛路11號(現為謝德順故居):這棟洋樓是謝德順與謝德泰兄弟所建,後據說這棟建築物一度變賣做為支持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

7.打石街25號:吳世榮與黃金慶曾在1905年接待初抵檳城的孫中山。 

8.緞羅申街197號:過去曾擔任同盟會秘密通訊處,與世界各地同盟會往來的信件及密電聯繫都 會經過此處。

9.中街224號

10.打鐵街257號(丘明昶「吉昌號」) 此處原為檳城閱書報社創辦人之一丘明昶經營的「吉昌號」。

11. 畓田仔134及136號

12.邰牛後街16號及18號:為同盟會購置產業作為光華日報館址及檳城閱報書社辦事處

13.柴路頭2及4號(未來將改建為光華日報文物館):光華日報第三社的地址。

14.甘光內38號(同善學校舊址)

15.本頭公巷8號(育才學校舊址)

16.打石街145號(現為捷昌有限公司):檳城閱書報社辦福建女校成功,學生激增,陳嘉庚先生購下這棟建築做為校舍,並將學校改名為「檳華女子中小學」。

17.畓田仔152號(現為麗澤華校):檳城閱書報社原址無法再負荷多重功能,便暫借此地做為辦學之處。

18.南華醫院街48號:1908-1911年間,孫中山的海南籍支持者在這裡成立益智閱書報社,宣傳革命思想。

4. 1895-1946年間,在馬來半島上受英國保護的四個馬來王朝所組成的殖民政體,分別是:雪蘭莪、森美蘭、彭亨、霹靂。

5. 王楊紅,2012,﹤中和堂的興起–發展及其與興中會、同盟會的關係﹥。《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頁55。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