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德島阿波舞的美麗與哀愁:祭典活動的機會與限制

「大型活動地獄化」往往是食髓知味,積重難返。特別是活動一旦擴大,原本以發揮效果為目的的活動規畫,反而遭到各種以取得預算資源為目的的活動所取代。德島阿波舞現今的舉辦,亦陷入了「大型活動地獄化」的弊端。原本作為以營利為目地的德島阿波舞祭典在市政府的大量補助介入下,早已轉為常規日常行政程序,參與團體主要的目的,在於取得預算分配,失去了大型活動原初的目的。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篠笛、鉦鼓、太鼓與三味線齊鳴,舞者一連挨著一連入場,是日本夏季各地盛行的阿波舞祭典最常見的場景。這項起源於德島的祭典活動型式,結合了祭典活動應該有的民俗與感染力,在娛茶平或天水連等知名阿波舞連的出演下,德島阿波舞祭典活動往往是夏天終結前最高的頂點。

今年的活動也不例外,在4天的活動中,德島阿波舞祭典活動吸引了108萬人到場,無論由活動的舉辦、祭典的人潮、祭典帶動的經濟效益,今年的德島阿波舞祭典似乎也是毫無疑問的成功。

然而,倘若考察祭典的主辦組織、財務狀況與動員目標,今年的德島阿波舞祭典不但參與人數較往年減少了15萬人,巨額的財政赤字與承辦團體彼此之間的爭戰,使得作為振興德島象徵的阿波舞祭典陷入混亂的狀態。而這樣的轉變,也顯示出以祭典為核心振興地方經濟之企畫,必須透過更為縝密的財務規畫方能奏效。

阿波舞祭典這項起源於德島的祭典活動型式,結合了祭典活動應該有的民俗與感染力,在娛茶平或天水連等知名阿波舞連的出演下,是夏天終結前最高的頂點。(Shikoku Tours)

祭典活動與地方創生

隨著全球城市東京的興起,少子化的加劇,東京一極發展與「地方消滅」的隱憂,使得各自治體莫不嚴肅思考地方振興此一課題。其中,透過大型活動與祭典的舉辦吸引人潮以創造經濟效應,往往被視為振興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即使是毗鄰東京都的琦玉縣,空有巨量「路過」的旅客卻沒被視為旅遊目的地,縣內亦有鄉鎮已有人口嚴重流失的衰退情形。

「地方創生」已成為近年自治體革新的熱門關鍵字,然而,著眼於東京、富士山、京都、大阪、北海道、沖繩等一級觀光地已吸收 80% 以上的國際觀光客之限制,舉辦具有特色的活動以發揮「長尾效應」,吸引另類觀光客反而成為次級城市的生存之道。

2017 年琦玉縣大宮市在睽違28年以後再度舉辦「世界盆栽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盆栽愛好者,主辦地「大宮盆栽村」一夕之間成為各國媒體廣為報導的焦點,在樹齡超過千年的盆栽傳奇「飛龍」、「蝦夷老王」、「吾妻雲上」、「仙龍」、「大黑天」不只展演日本盆栽文化的魅力,也帶動多筆價值不斐的重磅交易。

同樣地,2016年瀨戶內海週邊廣島、岡山、愛媛、香川、德島、山口、兵庫等 7 縣自治體與地方銀行亦組成「瀨戶內觀光推進機構」(せとうち観光推進機構),致力於瀨戶內海地區觀光人潮的帶動。透過瀨戶內海各離島的美景、嚴島神社的大島居、直島與豐島的美術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島波海道(しまなみ海道)自行車道等多元旅遊元素共伴成為一種通括「多島美」的觀光品牌,在國際觀光客中也建立起另類的人氣。

2017 年琦玉縣大宮市在睽違28年以後再度舉辦「世界盆栽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盆栽愛好者。(圖:網路)

琦玉縣和瀨戶內海的共同點,均是難以和東京、富士山、京都、大阪四大觀光目的地匹敵的次級觀光區,因此鎖定的目標客群是一種被稱之為「有教養的旅遊者」(Educated Traveler),透過更為豐富的文化地景與異文化體驗,這種帶有知性與文化吸引力的深度旅遊景點在歐美的旅遊者中已建立起名聲,多樣化的地方特色提供了厭倦主流觀光目的地重遊日本的最佳選擇。

地方創生的極限

成功的大型活動與祭典活動並不見得是地方振興的萬靈丹,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越後妻有都是融合海洋或在地鄉野文化藝術來帶動地方創生的例子,在地方政府、企業與居民的通力合作下,使得瀨戶內海與越後得以由乏人問津的沒落城鎮翻轉,轉化地方的品牌價值。

然而,大型活動與祭典活動亦有可能因為過度動員而出現反挫。以推動地方創生聞民的日本事業家木下齊,就以「大型活動地獄化」來形容地方政府盲目地迷信大型活動造成的弊端。這種詭異的現象,主要是來自於缺乏思考與計畫的盲目動員。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將原本每月舉行一次的活動倍增為每個月兩次,結果在遊客彈性疲乏的情況下,反而可能造成消費萎縮的苦果。這種情況在日本各大溫泉街的花火大會極為常見,將原來每年一度的花火大會改為每季一次,一旦效果良好,就改為每月一次,甚至每月兩次,結果最終收入並沒有明顯增加,但卻可能耗盡地方承辦人員的精力,對士氣亦造成嚴重打擊。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融合海洋或在地鄉野文化藝術來帶動地方創生的例子,在地方政府、企業與居民的通力合作下,由乏人問津的沒落城鎮翻轉,轉化地方的品牌價值。(jp.zekkeijapan.com/)

不幸的是,「大型活動地獄化」往往是食髓知味,積重難返。特別是活動一旦擴大,原本以發揮效果為目的的活動規畫,反而遭到各種以取得預算資源為目的的活動所取代。此外,在缺乏仔細評估的情況下,為了持續成長,一再盲目地擴張工作項目,反而造成活動的負擔。最後,在公家單位的介入下,各種以振興活化地方的「活性化事業」亦必須計列關鍵表現指標(KPI),以利公家單位考察,然而,一旦關鍵表現指標遭到設定,達到指標的動機取代了活動最原初的目的,結果反而減損了原本活性事業體的計畫目標。

德島阿波舞現今的舉辦,亦陷入了「大型活動地獄化」的弊端。原本作為以營利為目地的德島阿波舞祭典在市政府的大量補助介入下,早已轉為常規日常行政程序,參與團體主要的目的,在於取得預算分配,失去了大型活動原初的目的。此外,德島市、德島市觀光協會與德島新聞市彼此之間陷入相互指責的泥巴戰。原本主辦的德島市觀光協會與德島新聞社在德島市政府的大力補助之下,不但沒有公開帳目,而且在活動赤字年年累積的情形下,市政府作為地方銀行借款的保證者已不甚負荷。此外,長期將補助金投入使部分私人企業獲益的德島阿波舞活動亦有明顯的問題。種種說不出的「秘密」就成為茶壺裡的風暴,在今年的德島阿波舞活動中被一應檢視。

原本作為以營利為目地的德島阿波舞祭典在市政府的大量補助介入下,早已轉為常規日常行政程序,參與團體主要的目的,在於取得預算分配,失去了大型活動原初的目的。(khamcaocap.com)

聞名海內外的德島阿波舞活動的龐大赤字是否有無改善之可能?或許可以從其他較為成功的企畫得到靈感。宮崎縣宮崎市的「青島海岸公園」(青島ビーチパーク)就示範了使用者付費的重要性。在每年五月到十月的開放期中,青島海岸公園設施的使用店家就必須向縣市支付使用費,而透過完善的環境營造,海岸區的遊客由原本的7萬民在3年之內成長為23萬民,民間業者與自治體共同互利,成為雙贏的案例。在札幌大通公園舉行的夏季啤酒公園也是明顯的案例,這個每年可以吸弔5萬人以上的人氣活動,在實施期間參與活動的各啤酒公司必須向札幌市政府支付設備與場地費,收入的一部分必須作為社會福利捐,由於大通公園啤酒節的成效顯著,此一模式亦在日本各地造成仿效效應。

整體而言,日本的地方創生經歷了長期的摸索,已經在大量的失敗經驗中,逐漸摸索出寶貴的運作法則,如何真正成功的活絡地方,建立系統生態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仍是地方創生真正成功的關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