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越境的韓國內容產製

韓國內容產製向外輸出,在東南亞引領韓流的同時,同時進一步尋求更低成本及發展中的內容市場做為自身產業擴張的未來方向是東亞跨國內容產製值得注意的現象。而其中,越南近年的急速發展,吸引了韓國電影產業投入,對於積極推動東南亞交流的台灣內容產製而言是值得參照的案例。

黃千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專班碩士、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導論:東亞的跨境內容產製

數十年來,由於媒體、遷徙、資金、科技及商品的大量湧現,文化的跨境傳播漸趨普遍,這種新舊傳媒市場國境的鬆動,也帶動了內容產製的重組可能。依照「文化全球化」的分析,作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反映著經由商品的流通及思想傳播對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經驗所造成的影響,形成全球性的文化標準化趨勢。有學者提出媒體區域化有助於區域透過國際合作來和世界產生連結,並且同時在區域內建立國與國之間更緊密的連結,使其產生產生支持區域消費市場的聯盟,從而形成全球與地方的區隔。

根據Chung (2013) 的研究,晚近日本、韓國等大眾文化逐漸由北方南遷的過程中,就形成了東亞內容生產者與東南亞內容消費者彼此整合的文化現象,這樣的現象意味著泛亞洲地區流行文化互相產生聯繫的可能性。由這個角度上而言,韓國內容產製向外輸出,在東南亞引領韓流的同時,同時進一步尋求更廉宜成本及發展中的內容市場做為自身產業擴張的未來方向是東亞跨國內容產製值得注意的現象。而其中,越南近年的急速發展,吸引了韓國電影產業投入,對於積極推動東南亞交流的台灣內容產製而言是值得參照的案例。

雖說美國好萊塢、日本傳播在東南亞與在地專業人士的跨境內容產製早已行之有年;然而,韓流對東南亞傳媒業卻產生了不同於前期的影響。除了東南亞部分內容產製商已採用韓流作品元素以外、甚或引進韓國資金進行本地內容產品的再製,顯示出韓流於東南亞產製的跨境媒體生產鏈已經成為媒體產製的新興趨勢。

越南電影產業的歷史沿革與發展

越南電影產業的開端,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國殖民時期,西元1920年以在駐法國人為消費對象,越南有了第一個電影院,1923年更出現了越南史上的第一個電影製作公司「印度支那影業」(Indochina Cinema& Film),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前,法國人在越南的電影產業占了絕對的支配性地位,越南的電影產業真正的本土化並由本國人主導,則是在1953年越南政府設立了電影局才揭開序幕,至1956年則進一步在電影局下面分別設立「越南電影公社」及「國營放映暨發行公社」,漸進式地推動本國的電影產業發展。

早期的越南國產電影,多半係以宣揚「社會主義革命理念」為重心,作為政策宣導的前沿。特別是在越戰期間,大量地製作放映與美軍戰爭的主題電影,用以提高及鞏固國民的戰鬥意識及社會主義的信念,時至1975年南北越統一的這段期間,係越南電影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到了1986年,越南政府政策轉向改革開放(Doi Moi),原先作為政治宣傳工具的電影產業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最大的影響便是原為國家全額支援的國營電影公司走向各自獨立財產的經營路線,也開啟了電影產業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與此同時,越南政府開放了國外電影進入本國市場,在好萊塢等國外電影的強烈攻勢之下,不論是在資金面及技術層面皆缺乏競爭力的越南國產電影產業面臨莫大的壓力罩頂,在這個時期,越南的電影產業發展沉滯,雖然當時有60餘個電影公司,但卻產出有限;這樣的情況,直至2002年才開始有了顯著的轉變。政府除了許可獨立電影工作室(private film studios)的設立之外,也開放獨立製片商有更多的選材自由及彈性,這鼓勵了年輕一代的電影人製作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影片。

在好萊塢等國外電影的強烈攻勢之下,越南國產電影產業面臨莫大的壓力罩頂,直至2002年越南政府除了許可獨立電影工作室的設立之外,也開放獨立製片商有更多的選材自由及彈性,鼓勵了年輕一代的電影人製作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影片。圖為胡志明市的電影院。(維基共享)在好萊塢等國外電影的強烈攻勢之下,越南國產電影產業面臨莫大的壓力罩頂,直至2002年越南政府除了許可獨立電影工作室的設立之外,也開放獨立製片商有更多的選材自由及彈性,鼓勵了年輕一代的電影人製作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影片。圖為胡志明市的電影院。(維基共享)

自此,題材的多元化,讓越南的電影產業進入了另一階段的市場自由競爭,也讓佳作如雨後春筍一般竄出,並創造了佳績,為越南的電影產業注入活水。服務觀眾娛樂需求的路線逐漸抬頭,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2003年由黎煌(Le Hoang)導演所出品的《舞女》(Bar Girls),締造了最高的票房紀錄,上映的三個月內創出了約投資額十倍的票房收益(約120億越南盾),翌年趁勢推出的《舞女2」(Bar Girls 2)、《女強盜」(Gangsta Girls)等電影也頗獲好評,開啟了越南影壇的新紀元。此後,個人電影公司紛紛嶄露頭角,逐漸變成越南電影產業的中流砥柱。2007年1月越南簽署協定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後,依照協議時程有限度地開放了該國的電影市場,乘此契機,美國、歐洲及韓國等外國電影公司紛紛趁勢前進越南,試圖分食日益成長的越南電影市場。自2008年至2012年間,越南電影營收規模從700萬美金躍升為4300萬美金,成長了514%;也因而在2013年被美國電影圈具指標性的傳媒《好萊塢報導》點評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前十三大電影市場,獲得全球影業界的高度關注。

2003年由黎煌導演所出品的《舞女》,締造了最高的票房紀錄,上映的三個月內創出了約投資額十倍的票房收益。(維基共享)2003年由黎煌導演所出品的《舞女》,締造了最高的票房紀錄,上映的三個月內創出了約投資額十倍的票房收益。(維基共享)

韓流在越南

韓國在越南的投資在1990年代以來大為增加,隨著硬實力在越南紮根的同時,韓國企業在越南發展的「軟實力」也逐漸擴展。韓國影音娛樂產品近年挾帶著流行文化潮流,將一股股的韓流陣陣吹往東南亞,除了連續劇、電影、流行音樂之外,也捧紅了許多韓國巨星,替韓國賺取了不少外匯。除了電視劇及流行音樂之外,韓國企業在越南電影產業的布局更是值得關注;據韓國貿易協會的調查,越南電影產業在過去幾年的年平均成長率約為20-25%,2013年整個產業的營收已達約5,000萬美金,並且預測在2020年將翻倍為1億美金。根據2014年為止的統計,越南的電影院主要分布於河內及胡志明市等大都市,其中70%為國營的電影院,但整體的營收仍是為服務及品質較為精良的民營電影院所創出。其越南電影產業大舉發展的前景前,韓國電影產業在越南的佈居,則以 CJ 集團旗下的CGV公司與 Lotte Cinema 等韓國企業為主。

CJ集團於1995年起才開始跨足電影事業,首先在第一製糖公司內部的大眾傳播事業部成立了電影院事業團隊,時至1996年第一製糖公司(CJ)、香港的電影娛樂公司橙天嘉禾娛樂有限公司(Golden Harvest)及澳洲的威秀電影公司(Village Roadshow)三間公司合資成立了CJ Golden Village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在韓國首爾漢江畔開設了首間複合式電影院。到了2002年10月,CJ集團改組,變更公司名稱為「CJ CGV」,並於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2011年開始將市場目標轉向東南亞,而越南是CJ第一個合作對象,2014年更加碼在印尼及緬甸進行布局,2016年則併購土耳其的電影映演公司,開始經營歐亞樞紐的土耳其市場。

2002年,CJ集團改組,變更公司名稱為「CJ CGV」,2011年開始將市場目標轉向東南亞,而越南是CJ第一個合作對象。(celluloidjunkie.com/)2002年,CJ集團改組,變更公司名稱為「CJ CGV」,2011年開始將市場目標轉向東南亞,而越南是CJ第一個合作對象。(celluloidjunkie.com/)

CGV電影院在越南能創造良好的收益,也帶動集團企業在越南的投入。CJ E&M公司(韓文名稱:씨제이이앤엠 주식회사)是CJ集團下總部設於首爾麻浦區以影音娛樂服務及內容產製的電影公司,該公司原為隸屬CJ O Shopping的媒體部門,於2010年9月獨立門戶,至2011年3月與CJ集團旗下的O Media、CJ Media、CJ Internet、Mnet Media、CJ Entertainment等影音娛樂相關企業合併,公司定名為「CJ E&M」。

此後,因韓流熱潮持續,積極向海外擴張,由於母企業CJ 集團布局東南亞的企圖心雄厚,CJ E&M在越南的業務推展上取得了不少優勢;2011年與CGV前身的Mega Star電影院,首次不透過代理的方式,直接在越南上映自製出品的韓國片《快遞驚魂》(Quick),獲得不錯的成績。2012年推出《我的見鬼女友》(Spellbound)亦獲得好評,CJ E&M開始正視越南市場的潛力並進行評估,2013年越南電影《Little Teo》創下當地紀錄,票房甚至超越同年上映好萊塢鉅片《鋼鐵人3》,讓CJ E&M認為如有好的國產作品,越南觀眾對國產作品的偏好度或可高於外國片,因此對投資越南電影產生興趣,加之越南電影法規,外國投資者於電影製作公司的投資額皆不可超過51%的政策背景,CJ E&M最終決定與出品《Little Teo》的越南電影公司Chanh Phuong Films合作,共同製作電影並沿用同作品導演Charlie Nguyễn及製作人Jenni Trang Lê,拍攝了CJ E&M的第一部越南電影《傻愛無法度》(Let Hoi Decide),並獲得了2014年度的最佳票房亦是當年越南電影史上最賣座的作品。第二部作品《醉後娘子漢》(Triple Trouble)和Chanh Phuong Films以相同模式合作欲乘勝追擊卻票房不如預期。

2013年越南電影《Little Teo》創下當地紀錄,票房甚至超越同年上映好萊塢鉅片《鋼鐵人3》。(lovedia.vn)2013年越南電影《Little Teo》創下當地紀錄,票房甚至超越同年上映好萊塢鉅片《鋼鐵人3》。(lovedia.vn)

CJ E&M的第一部越南電影《傻愛無法度》獲得2014年度的最佳票房,亦是當年越南電影史上最賣座的作品。(網路)CJ E&M的第一部越南電影《傻愛無法度》獲得2014年度的最佳票房,亦是當年越南電影史上最賣座的作品。(網路)

爾後,CJ E&M和越南當地的電影製作公司HK Film成為新的合作夥伴,啟用新人導演Phan Xine Linh,主要演員也並非越南一線影星,在這樣的組合下,於2015年底出品了該公司《回到20歲》(亦稱:奇怪的她)暢銷作品的越南復刻版《我的可疑女友》(Sweet 20),再次創下了越南史上最高的電影票房紀錄。此後,CJ E&M也繼續沿用共同製作的方式 ,陸續推出更多元題材的電影,諸如《嚇女的誘惑》(The Housemaid)及《Kiss and Spell》等片。

透過多部片的製作,奠定了CJ E&M和HK Film的合作基礎,認為CJ E&M的國際化與HK Film的在地化能夠激出更多的火花,決定合資成立「CJ HK Entertainment」,目標為每年產出五部越南電影,並達到越南電影內容製作產業市佔率的30%的水準。

CJ E&M和越南當地的電影製作公司HK Film成為新的合作夥伴,於2015年底出品了該公司《回到20歲》暢銷作品的越南復刻版《我的可疑女友》再次創下了越南史上最高的電影票房紀錄。(cj-entertainment.com/)CJ E&M和越南當地的電影製作公司HK Film成為新的合作夥伴,於2015年底出品了該公司《回到20歲》暢銷作品的越南復刻版《我的可疑女友》再次創下了越南史上最高的電影票房紀錄。(cj-entertainment.com/)

小結:韓國-越南的跨境內容產製:從「媒體區域化」到「媒體整合」

早期韓流在亞洲引領的媒體區域化(Media Regionalization)現象,在媒體研究者當中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韓國內容產製商當中,CJ集團在率先進攻東南亞與當地媒體及內容廠商進行跨境內容產製,並在越南主動透過技術、教育、訓練、行銷、後製等專業支援,協助越南產製以越南閱聽大眾為導向的內容,亦透過併購及擴張策略成為越南電影映演及發行市場的龍頭。

CGV與CJ E&M在越南的耕耘,對韓流的延續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大大的增加了韓國的軟實力。雖然CJ集團未必最終將「韓流粉絲」轉化為「韓國粉絲」,然而,在兩家公司進入越南內容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韓國電影資本依恃的並非政府的角色,相關的市場調查與研究、商業網絡經營,仍是跨國媒體資本開疆闢土的真正關鍵。

在韓國電影公司和越南電影產業的分工與合作愈來愈緊密的同時,也深化雙方的內容產製連結,韓越兩國合作的翻拍電影(Movie Remakes)作品問世,更締造更好的票房成績。韓國跨境內容產製模式採取韓國提供專業協助越南內容產製,以越南閱聽大眾作為主要受眾,為以往跨境內容產製鮮有現象,是韓流從媒體區域化(Media Regionalization)走向媒體整合(Media Integration)的一個里程碑。

參考資料

Chung, P. (2013). Co-Creating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Digital Convergence and Asia's Media Regionalization, Journal of Creative Communications 8(2&3) 193–208.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