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不是只有戰爭的兩伊關係

伊朗與伊拉克之間的關係,大致開始於30年代,主要是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國際間有許多問題就像打地鼠遊戲機一樣,地鼠會不斷從洞中冒出打不勝打,而差別就在於國際問題並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誰是贏家。兩伊或許解決了鄂圖曼時期的問題,但20世紀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談到伊拉克(Iraq)與伊朗(Iran),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大概是最受世人注意的部份,爾後伊朗一再遭到美國制裁、兩伊共同成為美國認定的「邪惡軸心」(Axis of Evil),但近年來兩國卻相互扶持,例如都共同對抗伊斯蘭國(ISIS)。不過,主流輿論一致認為2018年5月伊拉克選舉後,兩國之間及對美國的關係都會受到動搖。

西亞地區原本並沒有伊拉克這個國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將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東南方三個省分摩蘇爾(Mosul)、巴格達(Baghdad)、巴斯拉(Basra)合併成為伊拉克。因此,兩伊關係其實不到一百年,而且先後受到英國與美國西方強權的箝制。這一切必須從鄂圖曼帝國與伊朗的邊界關係,以及近代英國在西亞地區的政策談起。

鄂圖曼的勢力於14世紀開始在巴爾幹地區(Balkan)擴張,到了15世紀末才有能力進入西亞。16世紀初,伊朗的薩法維王朝(Safavid)建立後與鄂圖曼曾有多次的邊界爭議,直到1639年才勉強達成共識。1722年伊朗的薩法維瓦解之後,一直要到1796年卡加王朝(Qajar)建立才讓伊朗地區的局勢穩定。在卡加建立前,鄂圖曼勢力再次東進,卡加認為有必要「收復失土」。然而,卡加並不清楚薩法維與鄂圖曼的邊界如何劃分,這也導致19世紀卡加與鄂圖曼談判邊界問題時,始終拿不出有利的文件來交涉,在邊界問題談判上屈居弱勢。像是兩國在波斯灣(Persian Gulf)交界的阿拉伯河(Shatt al-Arab)航道劃分,雙方的認知不同;在鄰近的穆哈梅拉(Mohammerah)地區,儘管當地酋長效忠伊朗國王,但鄂圖曼一再認定該區域不屬於伊朗;有些伊朗認定邊界上的居民,卻認為自己是鄂圖曼人,反之亦然。

談到伊拉克與伊朗,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大概是最受世人注意的部份。(圖:網路)

另一方面,當近代英國勢力遍及全球時,雖然在西亞地區並沒有推行如在印度一樣的殖民政策,卻很重視鄂圖曼與伊朗南部區域的貿易,例如波斯灣、紅海(Red Sea)、東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這些區域若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對英國來說就等於印度殖民地的安全無虞。但是,北方的俄國自18世紀以來,卻有越來越多往南方的擴張活動。例如對高加索地區(Caucasus)的爭奪,這影響了伊朗薩法維王朝與鄂圖曼北方的穩定,俄國也在黑海地區(Black Sea)多次對鄂圖曼發動戰爭,直至19世紀也是如此。俄國勢力的南下拓展,對英國來說便是個困擾,因為這可能影響到殖民地印度的安全。

往後,當俄國與伊鄂產生衝突時,英國都「很好心地」要維護這兩個伊斯蘭國家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英國當然不懷好意,畢竟一旦伊朗或鄂圖曼崩潰了,英國在西亞的海上霸權就會受到俄國的挑戰。在這樣的局勢下,19世紀伊朗與鄂圖曼之間的邊界問題,英俄都積極介入,導致單純的伊鄂問題,成為英俄伊鄂四國的國際糾紛。英俄合作派遣調查團,在1850年、1869年都有調查結果出爐,但伊鄂兩國並不接受。20世紀初期伊鄂國內都有政治上的動盪,這也都影響了兩國對於邊界的認定。

英國在20世紀初期於伊朗西南方挖到石油之後,同時發現這一區塊連結鄂圖曼東南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約目前伊拉克的領土)一帶都有豐富的石油礦產,導致英國更是積極想要控制這個區域。當1914年歐洲大戰爆發後,伊朗宣布中立,鄂圖曼則是加入德國陣營,使得戰場從歐洲擴大到西亞,兩河流域到伊朗西南區便成為英國對抗鄂圖曼的戰場。在戰爭過程中,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Hejaz)的哈希姆家族(Hashmites),即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便發起對抗鄂圖曼的運動,領導人胡笙(Hossein al-Hashmite)期望能夠取得勝利並建立阿拉伯王國,但英國並沒有讓哈希姆家族的願望實現。

英國在20世紀初期於伊朗西南方挖到石油之後,同時發現這一區塊連結鄂圖曼東南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都有豐富的石油礦產,導致英國更是積極想要控制這個區域。圖為1914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英軍。(美國國會圖書館)

1918年,鄂圖曼戰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巴勒斯坦(Palestine)、敘利亞地區(Syria)由英法兩國獲得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委任託管。胡笙之子的費薩爾(Faysal)雖然在敘利亞先行取得王位,但旋即遭到法國軍隊擊退。不過,1921年英國扶植費薩爾擔任伊拉克的國王,以他做為英國管理伊拉克的中介人。費薩爾接受英國扶植應只是英國的權宜之計,因為往後費薩爾不斷與英國交涉以取得自主的權益,英國在1931年不得不讓步,同意伊拉克成為獨立國家,隨後伊拉克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但這並不代表英國心甘情願認同伊拉克獨立,而是反映出英國向來就沒有在這區域有過管轄的經驗,以致於不容易奠定基礎,當地阿拉伯人在鄂圖曼瓦解之後也不可能認為該由英國人來管轄此區。費薩爾在伊拉克的獨立,背後代表的是哈希姆家族實現了一部份建立王國心願的意涵。

而過去鄂圖曼與伊朗邊界劃分問題,在此時就轉換成為伊拉克與伊朗的問題了。

1925年,伊朗從卡加王朝進入了巴勒維王朝(Pahlavi)時期,過去鄂圖曼與伊朗之間對邊界簽署過太多協議與條約,此時因為伊拉克的成立、伊朗的改朝換代而必須再將邊界問題搬上談判桌。1934年到1937年,兩伊之間針對阿拉伯河的糾紛而簽署新的條約。1937年7月兩伊在德黑蘭(Tehran)簽署新的邊界條約之際,也與土耳其(Turkey)、阿富汗(Afghanistan)簽訂了沙阿德阿巴德條約(Saadabad Treaty),宣示彼此要相互協助,互相尊重彼此的邊界安全與穩定,進一步擺脫強權的束縛。

於是,伊朗與伊拉克之間的關係,大致開始於30年代,主要是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國際間有許多問題就像打地鼠遊戲機一樣,地鼠會不斷從洞中冒出打不勝打,而差別就在於國際問題並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誰是贏家。兩伊或許解決了鄂圖曼時期的問題,但20世紀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