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阿爾巴尼亞人很常說:「我們待會台灣見!」?

早期親中的阿爾巴尼亞,為何其首都地拉那卻有一棟樓,叫做「台灣中心」(Kompleksi Taiwan),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每日一冷

本週要跟大家跟分享一個遠在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冷知識。

不知道大家對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的印象是什麼?

也許知道他的 GDP 不高,或是人民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又或是語言雖然是印歐語系但是跟周邊的國家語言都沒有關係等等。

總之,台灣對阿爾巴尼亞的了解不算多,或是甚至沒有。

阿爾巴尼亞在歐洲的位置 (資料來源:https://goo.gl/nK5g5e)

但是在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地拉那(Tiranë)卻有一棟樓,叫做「台灣中心」(Kompleksi Taiwan),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青年公園中間的白色建築就是台灣中心。(資料來源:https://goo.gl/F55haA)

1960 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俄爭奪共產國際主導權,因此交惡,在眾多共產國家之中,阿爾巴尼亞是唯一東歐一面倒支持中國的國家。這個支持中國的決定不僅讓阿爾巴尼亞被蘇聯跟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孤立,只能仰賴中國的援助,ˊ這也成為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https://goo.gl/f2edWz)

(圖片來源:https://goo.gl/H13pwT)

雖然中國在 1950、1960 年代給予這個遠方的好友大量援助,但 1960 年代後兩國關係漸漸出現裂痕。在這種情況下,親中的阿爾巴尼亞仍然在 1971 年在聯合國大會提出「2758 號決議」,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中「中國」的代表國,導至最後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而這個決議也就是後來我們都很熟悉的「排我納匪案」。

阿爾巴尼亞剛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隔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就訪問北京,這令阿爾巴尼亞非常的生氣,認為中國在走革命的回頭路。美國當時在越戰吃足苦頭,需要中國來牽制蘇聯;對中國來說,與蘇聯關係惡化,也需要與其他強權建立合作關係,所以中美關係的和緩已經是必然發生的事。

中阿關係正式破裂在 1978 年,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宣布全面停止對阿爾巴尼亞援助,這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關於台灣中心的命名有兩個說法:

一種是:中阿關係惡化之後,把這個地方改名為中國的敵人:台灣。但是這個說法比較偏向於謠言,畢竟當時的共產政府如此不歡迎資本主義陣營,怎麼會允許首都的中心改名成台灣呢?

另外一個說法,當時阿爾巴尼亞人民不喜歡共產體制,也不喜歡政府親中的政策,所以約在這個廣場聚會的時候,就會唱反調的說「我們約台灣見」,漸漸的這個地方就變成「台灣」了。

台灣中心網站首頁,上面用阿爾巴尼亞語寫著「歡迎來台灣中心」(圖片來源:https://goo.gl/dKyjV2)

先不管為什麼取名台灣,但是台灣中心裡面的台灣餐廳(Restaurant Taiwan)竟然不是賣台灣菜,這完全不科學!中心都已經叫台灣了,不是正是一個宣傳台灣的好機會嗎?大家快點一人一信給觀光局,在台灣中心開一家珍珠奶茶店也好!

[Mr Holiday]

參考資料:

Wiki: Tirana

女人迷:在歐洲尋找台灣廣場

Wiki: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The story behind Rinia Park or Taiwan in Tirana

Wiki: 中阿決裂

Wiki: 中華民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阿爾巴尼亞人很常說:「我們待會台灣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