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玲
流亡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狀態
當我出生時,我的媽媽說,
你是一個難民…
在你的額頭和眉宇之間
鑲嵌一個R字….這R字在我的額頭
在我英語和印度語之間
要用藏音 (Tibetan tongue)讀做:
RANGZEN獨立 自由就是Rangzen
這是知名的西藏流亡詩人丹真宗智,名為「流亡者」的詩中一段膾炙人口的詩句,真實地呈現出流亡藏人的形象。然而,流亡已經接近60年的時間,流亡社會也從流亡之初的固守傳統的宗教文化狀態,隨著新世代的出生成長教育,以及生活在印度社會,透過網路媒體而接觸到都會的、西方的文化內容,使得流亡社群內部產生異質性的多元發展,例如年輕人組樂團,製作當代流行歌曲,或者創作影像娛樂等產品,都是很自然的發展。在此同時,最具爭議性的活動之一,流亡社區的西藏小姐選美活動。
選美活動在世界各地已經舉辦多年,經常引來物化女性,以及與商業營利掛勾的爭議,而在流亡藏人社區舉辦,就更引人側目,也引發了流亡社群的議論紛紛。第一屆流亡社區的西藏小姐選美是在2002年的10月在達蘭薩拉舉行, 雖然到了 2017年已經連續舉辦了15屆,卻一直處於缺乏贊助經費,請不到評審,以及參賽者寥寥無幾的窘境。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唯一不缺的是來自各界的質疑,甚至打壓,通常群芳爭豔是選美活動的鎂光燈焦點,但西藏小姐選美賽事本身的爭議性,才是吸引媒體的關切的話題。
2017西藏小姐選美決賽(圖片來源:https://goo.gl/DiHbF6)
西藏女性的新典範?
西藏小姐的選美活動主辦單位宣稱,由於流亡的緣故,西藏的婦女被期待參與符合傳統文化的活動,或是西藏自由的志業而奮鬥,但西藏婦女也是一般的女性,不應侷限在傳統和為國族服務的活動範圍,而應該廣泛地接觸各種機會,因此舉辦選美的目的是為西藏年輕女性開展機會,選出西藏小姐為西藏婦女建立現代女性的榜樣,是為年輕西藏女性賦權的活動。
傳統西藏文化當中,女性角色的典範形象是「母親」。 達賴喇嘛在對信徒開示時以「慈悲的必要性」為題,就指出「人的一生從母親的慈愛開始」,母親給予生命,日夜照護出生的幼兒,展現的是慈悲的本性,人類受到母親撫育而成長,當應感念母恩,使個人的慈悲增長,利他而自利,「總之,我們藏人的群體雖小,但能夠使之成為一個充滿慈愛的社會,那我們一定會幸福。」
藏傳佛教中有尊女性菩薩名為「度母」(Tara),西藏人遇到苦難時,都會向度母祈願,尋求庇護,相信度母會如母親般的保護他們。根據佛經的記載,一位名叫耶喜達哇的公主,因為立志救度眾生,潛心修行,並廣為傳授佛法,而被稱為「救度母」,這是度母本尊的由來。而從佛法修行而言,度母還是「諸佛之母」,因為除了救苦救難庇護眾生之外,還進一步教導離苦離難的方法,完全去除痛苦來源的修行法門。傳統西藏文化的女性典範,不論是人世間的母親,或藏傳佛教的度母,都著重在慈悲的德行與解脫的智慧,自然重視內在的修行,對於青春美貌的追求,則是視為自我愛執的陷溺,不但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也是使人無法究竟解脫的障礙。
度母。
於是,當流亡社區開始舉辦的西藏小姐的選美活動時,強調現代的摩登女性形象,以年輕美貌為選拔的標準,且為了要和國際選美活動接軌,2006年開始對公眾開放泳裝比賽的過程,更在流亡藏人社區掀起軒然大波,許多衛道人士批評此舉違反西藏傳統文化,對於外表與身材的評選,也只是一昧迎合西方低俗的標準,不符藏人的形象。面對排山倒海的社會壓力,影響了報名參賽的佳麗人數,導致許多已經報名參加者紛紛在中途就打了退堂鼓,使得2003、2005、2013、2014年的選美比賽,出現只有一位參賽者出席,在毫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贏得「西藏小姐」的后冠。
根據比賽規定,參賽者要經過7個回合為期三天的比賽項目,包括泳裝、才藝表演、著晚禮服和傳統服飾的比賽,以及最後的機智問答。優勢者前三名可以分別獲得10萬、5萬以及2萬5千的印度盧比的獎金。面對來自傳統文化的壓力的試煉,讓獎金與頭銜的誘因失去價值,真正的比賽不是大會為期三天的諸多項目,而是從報名參賽之後,來自於社會的強大壓力,就開始進行的淘汰賽,2003年第二屆的比賽,有10位報名,2003年第三屆,有13位報名,最後卻只有一位在選美比賽當天出現,由於沒有其他的競爭者,就理所當然地獲得「西藏小姐」的頭銜以及獎金。選美真正的考驗不是比賽中各種項目要求所需具備的能力,而是能夠排除眾議,具備勇氣接受質疑,堅持作自己的女性才能脫穎而出,從這個角度而言,能夠贏得「西藏小姐」不是只有外在的美貌和身材,還必須智勇兼備才能承受后冠的重量。
注定成為國族的代表
「西藏小姐」選美的主辦者是當年才30出頭的洛桑旺傑(Losang Wangyal),他在媒體訪問中透露,這是出於他個人在印度各地旅遊,產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體會,希望推展對於美的感受。所以舉辦這類的活動,是作自己喜歡做的事,所有活動的經費,都是從他個人口袋支出,雖然積極尋求贊助,並出售比賽的門票,但總是入不敷出,並沒有為他帶來實質的商業利益。對他而言,在選美盛事中,穿上禮服站上主持台,在活動中華麗現身,提升選美活動的娛樂性,是他最希望達到的目的,也希望年輕的西藏女性不為傳統文化所限,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女性有同樣的機會,接受教育、到各地旅遊,並吸收跨文化的體驗。至於這個活動是否能夠為西藏志業貢獻,則不是主要的動機,當然若有機會幫助為西藏議題宣傳,他是樂觀其成的。
然而,這個選美活動是在流亡社區以「西藏」為名舉辦,注定無法擺脫族群集體的命運與責任,佳麗在對答中的修詞,甚至回應社會的質疑時,西藏志業必定不會缺席。在主辦單位的記者會當中,參加活動的佳麗發言內容,除了肯定主辦單位所設定的西藏年輕女性賦權的論述之外,都異口同聲地希望透過參與這樣的活動,為西藏處境發聲,2014年的「西藏小姐」希望世界關注西藏境內的已經有上百名藏人自焚的情況,並呼籲藏人要團結一致。2017年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參賽佳麗表明參賽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是流亡藏人,我們沒有國家,我的國家被佔領裡,我想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沒有國家,但我們仍然非常有力量」。
(圖片來源:https://goo.gl/oqdFSn)
雖然主辦人洛桑旺傑個人希望選美是非政治性的,去政治化的活動,但一旦選出該年度的優勝者,「西藏小姐」就成為國家的代表,參與各種國際的選美比賽,能夠用「西藏」的國家稱呼,以及西藏國旗的出現,並為西藏境內人權的問題發聲,就成為國際政治的議題,也就引起了中國政府的介入,向國際選美主辦單位施壓,「西藏小姐」只能以「中國西藏小姐」(Miss Tibet-China)的名義參賽,否則就失去比賽的資格,這種情況分別出現在2005年的辛巴威「世界觀光小姐」、2007年的馬來西亞的「觀光小姐」選美活動。面對這種政治打壓,與賽的「西藏小姐」拒絕披掛「中國西藏小姐」的肩帶,採取斷然退出比賽的行動,並舉辦國際記者會,控訴中國的打壓,並呼籲國際關切西藏的人權問題。在2005年的記者會上,洛桑旺傑個人更成為國家主權的捍衛者:「我代表西藏,除非西藏問題獲得公平合理的解決,符合西藏人民要求更多自由的願望,我完全無法接受中國西藏的稱呼。」
儘管西藏小姐選美活動,對於流亡西藏的社會而言,噓聲多於掌聲,但一旦到了國際選美的舞台,就成為集體的象徵,而來自北京的打壓,更啟動了藏人的同仇敵愾,選美活動持續舉辦,「西藏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認同,也有權決定如何表達自己的文化」。對於歷屆的西藏小姐而言,即使有幾屆是因為競爭者的棄權而自動獲得后冠,但到國際選美比賽的過程,成為身負捍衛國家主權的象徵,所得到的歷練,應該足以為年輕一代的女性提供一個榜樣。
自由的方寸
「西藏小姐」選美活動從2002年開始舉辦以來,除了2012年因故取消之外,到了2017年已經舉辦了15屆,該年度共有9位佳麗進入為期三天的比賽,創了歷屆以來最多參賽者的紀錄。只要是年紀介於17-25歲, 身高超過165公分,未婚且未曾懷孕生子,並有向流亡政府繳稅的紀錄的女性,就有資格報名,若有西藏境內的女性要參加,則可免除最後一項繳稅的要求。參賽者除了來自印度的流亡藏人社區,還有來自已經移居美國和維也納的參賽者,顯見流亡社區對於選美態度的改變。 其實,西藏社會對於「西藏小姐」的選美活動儘管反對聲浪不斷,卻也善用「西藏小姐」的象徵,多年前我在進行藏人毛衣貿易的田野時,就發現了藏人在販售的毛衣商品的吊牌上面除了有西藏國旗之外,也有當時西藏小姐的肖像,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卻令人印象相當深刻。
而藏人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對於西藏小姐的選美,並沒有表示讚許的態度,但也沒有要求禁止,只是提醒大家要思考這種選美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如果有選美的需求,也應該同樣地有「西藏先生」的選拔才公平。在2017年的10月終於誕生了首屆的「西藏先生」的選秀比賽。主辦單位強調此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喚起流亡社區青年對於健身的重視,增強體格,遠離疾病。而和「西藏小姐」一樣,贏得第一屆「西藏先生」頭銜者,表示將爭取一切機會將西藏真實的情況介紹給國際社會,必然承擔了西藏志業的任務。
「西藏小姐」的選美活動,儘管爭議不斷,來自流亡社會內部的批評與反對聲浪,依然是強大的壓力,即使如此,還是靠著主辦人個人的興趣而維持下來,證明了流亡社群即使不贊同這些活動的宗旨,卻讓不同意見者還有存在的空間,而容許社會有多元發展的空間,即使個人與主流意見不合,或與官方立場不一致,甚於有點驚世駭俗,但沒有因此被消音,也不會「被失蹤」或憑空消失,這是自由最可貴之處,也是流亡所堅持的價值所在。當然,身為流亡難民身份所承受的集體命運,卻深深地烙印在以「西藏」為名的行動和個人身上,流亡已屆60年之際,這個大大的R字依然鮮明,為著自由的方寸空間而存在,甚至也必然烙印在西藏小姐的后冠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芭樂人類學 印度的西藏地圖第十六張 流亡中的西藏小姐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