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已與葉門無關的葉門內戰

沙烏地與伊朗都是波斯灣地區的重要大國,介入葉門內戰形同是沙伊在西亞霸主的爭奪戰。而輿論特別強調兩國關係走向攸關2018年的西亞局勢,這考量的不僅是石油利益問題,也將是美國在這區域維持優勢與否的重要課題。無論沙伊兩國之間是否有教派的衝突,核心問題都在於美國在西亞的介入。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葉門戰爭發展至今,情況並沒有和緩的趨勢,輿論直指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這兩個西亞地區的死對頭,在葉門進行代理戰爭(proxy war),2018年西亞局勢的走向就看沙伊兩國。也有美國學者提到,唯有沙烏地與伊朗和談,才能夠解決問題。真是如此嗎?其實,許多衝突的發展一如打開後的潘朵拉盒子,就算蓋起來也於事無補,還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這不單是西亞國家之間的糾葛,而多半是西方強權主導局勢之下的產物。

葉門內戰沒完沒了,世人大概也懶得去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最明顯的面向,就是伊斯蘭什葉派與遜尼派的衝突。沙烏地(遜尼派)與伊朗(什葉派)各自支持同派別的勢力,演變成兩大西亞強權自己不打仗,而是在葉門內戰中投入更多火力。葉門反抗軍甚至直接發射飛彈攻擊沙烏地。只是,當下葉門的內戰,只是單純的教派衝突嗎?

當下葉門的內戰,只是單純的教派衝突嗎?(EPA)

近代葉門的國家發展史上,既有英國殖民的影響、也有美蘇冷戰的存續,南北葉門從冷戰時期的對立,到90年代的統一,隨後又爆發內戰。這些問題不斷延伸、擴大,各時期的轉折,都不像童話故事的結局般走向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些應該都是當下局勢發展的歷史因素,但討論甚少。。

聯合國對戰爭的調查報告顯示,葉門反抗軍的飛彈「來自於伊朗」。這樣的指控,無論是否屬實,閱聽者大概不太需要動手動腦追查資料來源,反正伊朗這種國際形象很差的國家,所有的屎都讓他們來擔也不會有人同情,大家很自然而然地會相信飛彈真的來自於伊朗。30多年來,國際輿論一致認定伊朗會有核子武器,當然也就有危害世界和平之嫌。不管真相為何,反正多數人都買帳,這也造成人們一提到伊朗,就直覺認為那是個很恐怖的國家。不光是台灣有這樣的既定印象,就連在歐美這些所謂資訊發達、觀念多元的國家中,民眾也多半認為伊朗是個危險的地方。

或許我們可以反問:「反抗軍的飛彈來自伊朗問題在哪?」、「葉門政府軍的武器是不是沙烏地提供的?」、「美國是不是葉門政府軍傷害反抗軍與平民的最大支持者?」同樣的,面對敘利亞的內戰,在輿論之中也會看到類似的論述,無數平民百姓受到戰火摧殘,都該歸咎於敘利亞的巴夏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府,只要有伊朗政府的支持就是邪惡的一方。而又當敘利亞政府也屬什葉派時,同宗教的弟兄合作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但不會有任何人對主流輿論提出反問、質疑,也不太會有人思考「反阿薩德的勢力到底在反什麼?」、「新聞畫面中死傷的民眾是不是反抗軍造成的?」「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是否為傷害造成的罪魁禍首?」

換句話說,美國不管暗中挹注多少資源在西亞的戰爭中,都是替天行道,而像伊朗這樣與美國對立的國家,可能沒做甚麼事,躺著也會中槍,成為所謂恐怖行動的推手。

近代葉門的國家發展史上,既有英國殖民的影響、也有美蘇冷戰的存續,南北葉門從冷戰時期的對立,到90年代的統一,隨後又爆發內戰。而這些問題不斷延伸、擴大。(EPA)

葉門內戰的問題,衍生出西亞區域兩大國家沙烏地與伊朗的對立衝突。有美國學者認為外交協議可以做為解決方案,這實為太過理想化的概念。或許人們也可以反思,沙烏地與伊朗何必和談?沙烏地與伊朗為何一定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既然各擁不同的立場,就像是平行線不會有任何交叉的可能性,那麼又要以什麼條件作為和談的基礎?就算沙伊願意坐下來談,但談判桌上勢必又是另一場戰爭。

由於沙烏地與伊朗都是波斯灣地區的重要大國,介入葉門內戰形同是沙伊在西亞霸主的爭奪戰。而輿論特別強調兩國關係走向攸關2018年的西亞局勢,這考量的不僅是石油利益問題,也將是美國在這區域維持優勢與否的重要課題。無論沙伊兩國之間是否有教派的衝突,核心問題都在於美國在西亞的介入。沙烏地與美國關係緊密,伊朗與美國對立,沙伊交惡不是單純的宗教,而是政治利益的問題。美國當然也不願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在這區域既有的優勢地位。

介入葉門內戰形同是沙伊在西亞霸主的爭奪戰。而輿論特別強調兩國關係走向攸關2018年的西亞局勢,考量的不僅是石油利益問題,也將是美國在這區域維持優勢與否的重要課題。(REUTERS)

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說,只要美國離開西亞,一切問題就有機會得到解決(雖然心裡面很想這樣說)。但近現代西方強權介入之後,確實造成至目前為止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同伊斯蘭國(ISIS)的出現,也必須歸咎於1916年英法兩方以《賽克斯—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 of 1916)恣意劃分勢力範圍。伊斯蘭國聲稱要粉碎這個協議所畫出的版塊,儘管有不少西方輿論駁斥這樣的論點,但1916年的協議,的確是後來伊敘邊界劃分的基礎。無論如何,伊斯蘭國會有這樣的主張,也是因為該協議在這百年期間造成許多無形的傷害,對外人來說無傷大雅,但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場深仇大恨。一如阿拉伯與以色列的衝突,原本可能平靜無事之地,卻因為英國執意讓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移居巴勒斯坦(Palestine),擠壓了阿拉伯人生存的空間,也就讓原本相安無事的兩個族群,成了衝突不斷的西亞問題。

國際事件的發生有其遠因,只是隨著情勢發展的盤根錯節,鮮少有報導、研究去探索事件的本質與背後的意涵,畢竟一切早已變樣,甚至最後演變出更多、更大的層面更值得關注。許多智庫、學者、理論大師都可以提出一套模式、論述,可以做為解決問題的參考依據,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多數問題往往是沒有解決方案的。

各方勢力的仇恨、對立、衝突,都如同地殼形成的過程一般,一層一層的泥沙、岩石不斷堆疊。後續影響力不見得立即出現,卻可能在幾十年、百年之後以百倍威力爆發。葉門內戰,既不可能解決,往後肯定會出現新的面貌,內戰的本質就更不是討論的重點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