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jeev Ranjan Chaturvedy/翻譯:林詠萱/校訂:林洺宥
當我們在思考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層面時,我們總會想到許多印度的思想在以往和現在是如何影響著這個區域。大致來說,印度文化對於東協國家的影響,幾乎是每場政治演說的起手式,且在演說中對於雙方文化的聯結有高度的讚揚與闡述。然而,印度的文化及歷史事件對東協所產生的影響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本文簡短說明了印度與東協之間的文化關係,並提出四項對於決策者與學者皆重要的議題。
緒論
印度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上互動並非單向的,有證據指出雙方文化互相影響,東南亞文化也豐富了印度的文化傳統。雖然東南亞受印度文化深深影響,但並非代表著他們就是印度文化的延伸。東南亞國家向外拓展,並將外界的影響加以和本土融合。
我們見證著這個社會的轉變,社會上政治經濟的改變,挑戰著現在菁英政治的穩定性及延續。受過更多教育的中產階級要求一個更好、更有責任的治理,而主要由貧困的下層階級所組成的大眾傳播媒體,則要求能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以滿足其基本需求。上述兩項在現代及社會正義上的推動,主要影響著現今印度及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塑型。
增進文化對談之必要
區域間長久的社會人文聯繫,是印度與東協國家現今互動中特別強烈的一環。東協國家像印度一樣充滿著多樣性,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其他區域能在文化、宗教、語言及種族多樣性上能夠與東協相比。在這相對狹小的地理環境中,存在著兩億四千名回教徒、一億三千位基督徒、一億四千位佛教徒,以及七百萬名印度教徒。
當東協和印度慶祝其夥伴關係 25 週年時,由發展中國家研究與信息系統中心(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IS)在雙方各個國家裡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以討論發展契機與挑戰。於 2017 年 6 月 22 日的活動中,印度外交部部長蘇詩馬 · 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談到,印度與東協的人文連結促進彼此之間更長遠的發展,並強調文化與人文連結的計畫已開始實施,蘇詩馬計畫將經營人文聯結與共享文化標誌。
儘管文化逐漸變成一項重要的保證,在東協與印度間現有的 30 個年度機構對話機制中,卻沒有任何文化部門間的交流。因此,雙方間需要有更高的保障。當然,良好的協調和有架構的方式來加深彼此的文化連繫是很重要的。
印度與東協間有限的文化連結
當我們在研究東南亞國家是如何豐富印度文化及傳統時,卻發現學術著作方面有明顯的斷層。然而,還是有許多關於東南亞文化如何影響印度社會文化的優良範例-桑吉夫 ‧ 薩耶爾(Sanjeev Sanyal)出色的著作:《翻騰的海洋:印度洋如何形塑人類歷史》,他在其中描繪了東南亞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翻騰的海洋:印度洋如何形塑人類歷史》。圖片來源)
例如梅加拉雅邦(Meghalaya)的卡西族人(Khasis)延續了母系社會至今。事實上,母系習俗也可以在一些非母系的鄰近地區見到,例如印度阿薩姆(Assamese)的結婚慶典,婚禮前的有個儀式叫做「jurun(赤硃砂)」,婆婆會將硃砂放至新娘的額頭,這個動作是印度教婚禮儀式的重點,這通常是丈夫的特權,而新郎的母親在儀式中的這項動作象徵著一個家庭的女性接受一位新的成員,這是婚禮中一個非常母系的觀點。薩耶爾在他上述的書中有舉出許多其他例子,清楚述說了雙向的文化溝通。
儘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東協與印度之間的文化連結及交流仍非常有限。我們接受過去並延續豐富的文化傳統,也在這趟文化之旅中目睹了種種轉變、調整,以及新元素的加入。當代的區域變動以及快速變化的全球社會,帶來了新的想法及不同的挑戰,因此對東協和印度來說,分享彼此的經驗及專業並互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與東協文化關係的關鍵議題
為了印度與東協間的文化領域有更好的合作,有至少四項關鍵議題需要注意:
1、文化資源的管理
第一項議題就是文化資源的管理。文化及資源是用來發展整個東協國家觀光業的重要資產,觀光業非常仰賴文化的吸引力,良好的管理策略能確保文化資產的保存,並大大促進資源的完善及社會的穩定度,東協及印度應在文化資源管理的方面上加強其技術性的專業合作。
2、跨文化交流
第二項議題即跨文化交流。文化是變動性的,它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文化團體會因一些強烈的外力而不斷的改變,像是環境動盪、流行病、戰爭、遷徙、移民人口的流入以及新科技的成長發展。因此,文化一直不斷在變化與演進,但更重要的是,缺乏跨文化的交流,會造成知識的有限。跨文化交流能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習慣及好惡,並因此有助於促進雙方的互動,提出分享文化標誌的規劃是很好的一步。
3、文化產業
第三項重要的議題則是關於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能夠提升軟實力,東協與印度都經歷了流行文化商品的擴張,例如電影、流行樂、動畫、電視節目、時尚雜誌等等,不只在國內發展延伸,甚至跨足區域乃至國界。流行文化的多向流動帶來了不同國家及語言地區的消費者,並且大大分散了區域的流行文化市場。
因此,消費者接觸到多元的流行文化,使其消費習慣與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政府意識到文化產業是加強國家軟實力的良好來源,且具有培養營利出口企業的潛力。而東協與印度的文化產業會如何合作,將取決於政府的政策及支持,這勢必需要更良好的協調及具有完整架構的方式。
4、維護自有文化遺產
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即文化遺產的安全性。古物的買賣是利潤龐大的收入來源,而藝術品與歷史文物的非法交易是恐怖攻擊的資金來源。恐怖組織利用黑市販賣從衝突地帶非法獲取的藝術及歷史文藝品,並用這些資金支援其行動。因此,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國家安全是息息相關的,且需要更佳的協調與合作來抵制此種跨國犯罪行為。
結論
文化層面的對外交流,在政府的外交政策上是個有利的工具,實用的文化政策能夠引發眾合興趣以合作尋找共同作法。在這個快速流動的世界,政策制定者應主動展現其國家所發生的正向事物,並更有建設性的因應這些跨國議題。媒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我們過去的文化融合,也能透過現今東協與印度雙方紮實的合作變得更加豐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Enhancing India-ASEAN Cultural Partnership 強化印度與東協的文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