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輝
跨年煙火,繞著地球自轉跑,送走霧霾沉沉的2017,迎來的2018,仍是霾鎖局勢,何時可能破霾?目前只能遙望11月,既期待、又恐霾更深受傷害!
今年11月,台灣與美國都有現任總統任期中的重要選舉,都具有政策檢驗、總統及執政黨接受民意期中考的指標性意義。
11月初美國期中選舉,將改選眾院全部435席眾議員、參院的1/3即34席參議員、50州的36個州長。川普總統所屬共和黨,能否維持參眾兩院多數席次?將對川普能否繼續推動其「美國優先」的強硬右派政策,以及對川普的連任之路,都有重大影響。而衝擊美國即衝擊世局。
11月初美國期中選舉,對川普能否繼續推動其「美國優先」的強硬右派政策,以及對川普的連任之路,都有重大影響。(路透)
依近30年美國期中選舉結果看,總統第一個任期期中選舉,在鐘擺效應之下,總統黨的國會席次大都減少,雷根的共和黨在眾院減26席、參院平盤、柯林頓的民主黨減54席、參院減8席、歐巴馬的民主黨減63席、參院減6席,只有在911事件後,小布希時共和黨眾院加8席、參院加2席。
台灣今年11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或12月1日,將舉行六都市長及各縣市長、縣市議員等所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這次選舉在蔡英文總統上任2年半時,雖不影響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地位,但勢必直接衝擊1年1個月後、2020年1月的總統及國會大選。
蔡英文總統上任2年半時,台灣2018年底選舉,勢必直接衝擊2020年1月的總統及國會大選。(記者張嘉明攝)
從目前種種現象觀察,今年底選舉的鐘擺效應一定存在,只是威力多大,待選舉結果見分曉。
影響未來台灣局勢的最大霧霾,一是內部爭議,另一就是各種形式的「中國霾」,而內憂外患交相賊。
今年底的選舉能否廓清沉澱內部爭議,形成大方向一致對抗中國霾的共識?既期待,但又更恐因民粹勢大,反而掉入霾深不知處的境地!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