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陸王:從設計看日本運動與產業

台灣從代工跟外銷運動品牌開始,一直逐便宜的勞動力水草而居,數十年以來都跟台灣本地運動環境脫節。許多人都是看了商業周刊才知道某個NBA球星腳上穿的是台灣代工的運動鞋,然後大肆宣傳隱形冠軍的概念。而這些隱型冠軍面臨國際大廠抽單的威脅,開始想要自創產品的時候,卻也不會考慮台灣本地運動員進行產品開發。運動選手,運動器材廠商,運動產業三體合一的正向循環,正是陸王給台灣實業界的一個善意提醒。

蔡敦仁/現職設計研究者

池井戶潤繼《下町火箭》之後再次被改成電視劇上映的《陸王》,主旨是描寫專門生產和服所需要的「足袋」工廠:小鉤屋(こはぜ屋)在經歷和服銷量逐漸降低的影響,獨自開發跑鞋「陸王(意思是陸地之王)」的故事。

《陸王》一上映創造了極高的人氣,在星期天晚上黃金時段創造了連續14%以上的高收視率。對於《陸王》可以吸引這麼多人關注,顯然男主角役所廣司所代表的傳統3K(勞累Kitsui,髒亂Kitanai,危險Kiken)町工場老闆面對傳統產業逐漸沒落,決心開發新產品,到對抗大型運動鞋開發公司等等所產生的故事衝突性,非常切合現在日本的中小企業現況。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設計的角度來觀察日本運動與產業的元素。

《陸王》一上映創造了極高的人氣,在星期天晚上黃金時段創造了連續14%以上的高收視率。(圖:TBS官網)

孕育陸王的小鉤屋所在地,是埼玉縣的行田市。行田市是傳統中小企業聚集的地方,跟台北近郊的三重新莊五股沒有什麼兩樣,也因為行田市生產的足袋是日本全國知名的產品,只要是穿傳統和服的女性,腳上就一定要搭配純白的足袋。小鉤屋最好的技術就是立體裁縫技術,利用百年前德國裁縫機與職人技術的行田足袋,就等於日本國產保證的超高級品。

雖然劇裡的足袋是由美津濃所製作,不過現在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得到,足袋技術所製作的跑鞋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大拇指與其他腳趾分開的傳統足袋設計可以幫助跑者用全腳著地,進而加強抓地力。第二是足袋的立體裁縫技術可以做出鞋底與鞋面近乎接近人體足面的貼合感,所以過去就有人考慮過用足袋做跑鞋,這是日本職人技術的醍醐味。而且不光是跑鞋而已,每年的行田市民馬拉松都是當地人的一個盛會,看到自家的產品穿在選手身上的那種光榮與滿足感,實在是身為行田當地人最大的樂趣。

劇裡的足袋是由美津濃所製作,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得到。圖為跑步用足袋「無敵」。(圖:網路)

另外,我們來談談運動與產業的部分。

開發陸王的最初找的跑者是屬於大和食品的茂木裕人,換句話說,是屬於實業團(企業)的半職業選手。為什麼選這位茂木選手呢?自然跟「實業團」的文脈有所關係。

實業團自有運動隊伍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日本現代職業運動的基礎,不只是馬拉松,還有許多有關棒球,足球與體操等等的實業團企業隊。像是阪神棒球隊的前身大阪野球倶楽部,就是由阪神電氣軌道(現阪神電鐵)的支援開始。實業團支持並建立企業運動隊伍的主因就是企業宣傳,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贊助逐漸退出主流角色,而是往盈虧自負的方向前進。

這些需要自立自強的隊伍通常也都是傳統強隊,像是陸王的實業團新年大獎賽得到好名次的話,就會吸引其他企業的贊助。得到像是美津濃或是耐吉等大型運動企業的青睞的話,理所當然可省下一筆不小的運動器材費,也會吸引更好的選手加入,在母企業也是走路有風。所以每間企業隊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心每日練習。對於開發陸王的中小企業來說,跟企業隊的選手合作可以獲得第一手商品開發的訊息,也是個比較經濟的投資。

大和食品的茂木裕人是屬於實業團(企業)的半職業選手。(圖:《陸王》劇照)

說到選手,這些企業隊的選手有些是從小接受單項運動的訓練,或者是從其他運動領域轉行,水準可能就跟職業選手差不多。不過有些選手因為受傷或是生涯規劃等等的原因,加入對競技強度沒這麼高的企業隊以延續運動生命,然後再伺機加入職業隊。這樣說絕對不是企業隊選手就可以輕鬆過,相反的許多職業選手可能都還沒有企業隊選手來得成熟。而茂木所代表的企業隊選手,基本上就是上班族,所以早上九點也要到公司上班,下午才是練習時間,甚至到晚上才能夠休息。跟一般社員比較起來,除了原本的工作之外,許多企業隊選手還肩負了產品開發的責任。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企業不是毫無理由就贊助隊伍,而是產品或是服務都跟運動產業有關係,所以茂木選手的早餐或許也含了大和食品的營養補給品,可能要跟研究人員開會討論新的營養補給品對他的幫助,都是企業隊選手的工作範圍。

再來說到運動器材,比起歐美運動廠商積極採用高科技,日本的運動產品開發向來都是以細節著稱,例如亞瑟士(Asics)以低反彈的樹脂材料亞瑟膠建立鞋底技術,或者是美津濃與迪桑特(Descente)皆會鎖定特定運動領域,例如棒球與冬季運動,進行極為細緻的產品開發。雖然開發過程各有辛苦的地方,但是想要提供品質好的運動器材給有希望的選手則是不變的道理,如果贊助的選手拿到好成績,就可以帶動運動人口的提升,提升該品牌運動產品銷量,就有錢做更好的材料與設備開發,然後再提供給選手品質高的產品,再次拿到好成績,如此環環相扣造就了日本運動器材的核心競爭力。

如此一來,運動選手,運動器材廠商,運動產業三體合一的正向循環,正是陸王給台灣實業界的一個善意提醒。

茂木所代表的企業隊選手,基本上就是上班族,所以早上九點也要到公司上班,下午才是練習時間,甚至到晚上才能夠休息。(圖:《陸王》劇照)

台灣從代工跟外銷運動品牌開始,一直逐便宜的勞動力水草而居,數十年以來都跟台灣本地運動環境脫節。許多人都是看了商業周刊才知道某個NBA球星腳上穿的是台灣代工的運動鞋,然後大肆宣傳隱形冠軍的概念。而這些隱型冠軍面臨國際大廠抽單的威脅,開始想要自創產品的時候,卻也不會考慮台灣本地運動員進行產品開發。舉例來說,像是戴資穎事件就是接受了某國外品牌的協會贊助,球衣就得從國外送過來而且還沒有辦法談判。如果是台灣品牌贊助的話,直接從產地直送,還可以針對身材進行細節開發,甚至可以有戴資穎型號的羽球衣。就是沒有代工廠願意做這件事情,彷彿世界羽毛球后在台灣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一樣的例子在棒球與桌球等傳統強項運動持續出現,台灣選手拿著台灣代工的國外品牌運動器材,看起來就是拼湊的品牌大戲。

設計,專項領域與產業斷鍊的現況,在政府高喊拼經濟的大旗下更顯荒謬,運動選手只會運動,對產業界也沒有什麼貢獻的情況之下,台灣企業對於運動隊的投資更顯小氣。不過往好處想,反而是中小企業能夠崛起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看到航太等級的材料應用在鞋底開發,或是醫療等級的矽膠可以做成保護套等等的產品,就是全面陸王化的開始!

陸王與其說是池井戶潤對中小企業的幻想,不如說是對大型企業獨佔資源的反思,如果我們還想要在世界上的產業佔有一定的影響力,就必需要在斷鍊中找到連結的機會,並往內部產業找尋,這才是真正的產業轉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