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日本還有 keiretsu 嗎?日本企業網絡的今昔

近二十年日本廠商的網絡結構產生了不小的改變,一方面了模組化日益盛行,透過零件規格化簡化供應鏈、打破專屬的結構以及將部份生產轉移到海外。隨著日本幾大總合電機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快速式微,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反而形成新的網絡結構,在全球市場引起相當的矚目。台灣以往對日經貿戰略常集中吸引大企業或大型集團投資與下單為主。然而近年來隨著大企業的危機,迅速崛起的是獨立且全球競爭力的優越中小企業。怎麼利用這新的組織趨勢,應當是未來台灣政府和民間在台日經貿戰略上可以思考的方向。

鄭力軒/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在日本經濟發展的高峰期,日本特殊的企業組織型態受到各國高度矚目,而代表企業集團的詞彙「系列」也直接音譯為keiretsu ,成為組織研究中日本經濟體系的同義詞。然而隨著日本經濟陷入停滯與重整,日本企業網絡也產生不小的變化,究竟英語中廣為人知的keiretsu是否仍具有與以前一樣的結構,還是產生了甚麼樣的結構性變化,是理解當前日本經濟組織運作的一個耐人尋味問題,也是本文的焦點。

系列有兩種

當keiretsu這個詞彙進入英語系列的第一個用法指的是大型跨產業的企業集團,又常稱為水平系列。日本企業集團起源自二戰前的財閥組織,戰後在美國占領當局解散財閥的行動下,三菱、三井、住友三個原財閥從金字塔型結構轉型成為缺乏明確控制中心的網絡式集團。到了1960年代高速成長期,三家以銀行為核心的企業集團成立,而形成俗稱的六大集團。

水平系列最核心的特徵在於集團內缺少決策中心,但具有多重交疊的關係,包括股權的交叉持股關係、金融機構穩定的借貸關係、由企業董事長(會長)所組成的各式會長會,以及以總合貿易公司為核心的集團內長期穩定交易關係。在財閥解體後,日本企業的控制權落入沒有股權的經理人手中,為了保護經營權而發展出大規模網狀交叉持股。另一方面,戰後盛行主力銀行(メインバンク)制度,也鼓勵個別企業透過具深厚關係的特定銀行取得大量貸款而快速擴張。在人際關係上則是由同系列的會長(董事長)組成「會長會」,透過定期聚會以交換意見。主要會長會包括三菱集團的金曜會、住友集團的白水會、三井集團的月曜會、芙蓉集團的芙蓉會等,既強化了系列網絡成員對集團的認同,也催生了許多新事業的投資。在貿易方面,則是由集團內總合商社主導企業間交易,形成長期穩定交易的型態。

戰後盛行主力銀行制度,鼓勵個別企業透過具深厚關係的特定銀行取得大量貸款而快速擴張。(REUTERS)

除了跨業集團外,系列也被用來指稱大型製造業的生產分工體系,一般稱為垂直系列或為生產系列。雖然很多國家都有網絡式生產的模式,但日本垂直系列模式有兩個特徵。首先,主導的大型企業將設計、製造與行銷等功能保留在母公司手中,而將部分製造機能,特別是零組件的生產轉移到系列網絡中的中小型廠商。第二,生產網絡中的中小企業則出現專屬化的的現象,只供貨給同一系列核心廠商,因此雖然法律上互不隸屬,但運作上形成類似母子公司的從屬關係。這些中下游廠商的教育訓練都是在企業與系列的架構中進行,核心大廠也常以入股、派遣董事會成員以及貸款等方式建立更深的企業間連帶。不管汽車業的豐田、本田與日產,以及家電電子產業的東芝、日立與松下等企業,都高度仰賴前述的生產網絡,一方面母公司具有充足的資源進軍國際,而系列中的中小企業則可以在維繫生產品質前題下彈性地控制成本。甚至在研發與新產品的推出上,系列網絡也提供了迅速整合的基礎,透過廠商同步投資特定規格的新設備,不僅加快了因應市場變化速度,也確保了研發的有效進行。

系列的流變

日本水平系列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後,1980年代之後歷經泡沫經濟起落而快速沒落,到2000年左右許多日本學者已經認為缺少實質的功能。首先,在全球化發展下,許多具國際競爭力的日本企業不再需要總合商社仲介海外業務,也可以透過直接金融市場取得大量資金。因此,系列的金融以及交易功能大幅萎縮。第二,泡沫經濟瓦解以及隨之而來的銀行壞帳危機,促成了日本銀行體系的瓦解與重組,也深刻改變了以銀行為核心的集團組織結構。在漫長的重組過程後,日本主要的銀行重組成東京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以及瑞穗銀行等三家銀行,對以銀行為核心的水平系列運作產生非常巨大的衝擊。銀行壞帳危機帶來了交叉持股的快速萎縮,而主力銀行制度也隨著銀行危機而式微,各種金融規範驅使銀行減少了傳統的關係性借貸,鬆動了穩定的借貸關係。第三,位居企業集團中心的銀行進行重組,打散了會長會組織,形成名存實亡的現象。在與銀行結構不一致的情況下,許多企業重複參加會長會,使得會長會失去了實質的決策功能以及排他的組織關係。

日本主要的銀行重組成包括東京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以及瑞穗銀行等三家銀行,對以銀行為核心的水平系列運作產生非常巨大的衝擊。(http://bitcoin-newstart.com/)

相較於水平系列受到的全面性打擊,生產系統的垂直系列則是在全球化影響下逐步轉變。美國所發展主導的全球模組化生產網絡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在電子產業中,美國廠商將訂單交給以台灣為首國家的零件廠和組裝廠,自身專注在研發與行銷,有效降低成本並更快速推出新產品,對日本廠商帶來很大的衝擊。由於日商生產分工常遷就系列網絡,無法如同美國對手般壓低生產成本。加上韓國、台灣等後進國的快速競爭,日本大型電子業者雖然仍有包括數位相機與遊戲機等新產品持續推出,但整體而言全球市佔節節下滑,近年更不斷產生財務危機。

在汽車業中則產生略為不同的動態。最巨大的衝擊來自於雷諾汽車(Renault)對日產的入主。在雷諾汽車入主之前,日產是一間持續衰退但謹守日本式傳統企業運作模式的公司。在雷諾入主後,除了關閉部分工廠以及重定財務指標外,更進一步重整整個垂直系列,包括出脫日產所持有下游廠商持股,甚至將卡車部門賣給富豪汽車(Volvo),大幅縮減零件供應商數量,而面對所保留的系列廠商,雷諾也打破訂單上的獨佔,在採購上引入全球各地其他供應商競爭,不僅藉此壓低採購價格,也更進一步強化零組件廠商競爭的力量。伴隨著雷諾入主日產迅速轉虧為盈,日本其他車廠在零組件供應商網絡上也展開了類似型態的改革。

雷諾入主日產後轉虧為盈,日本車廠在零組件供應商網絡上也展開了類似型態的改革。(CarScoops)

在這背景下,日本廠商的網絡結構產生了不小的改變,一方面特別是電子業廠商模組化日益盛行,透過將零件規格化簡化供應鏈、打破專屬的結構以及將部份生產轉移到海外。原先仰賴大廠下單的中下游廠商,也被迫或主動地脫離傳統專屬於單一母公司或核心公司(親会社)的垂直系列,轉向自主地跟不同廠商接單,也就是所謂「下請自立化」的趨勢。一些具競爭力的外包廠商發展成專業零件廠或代工廠,接受各國廠商的訂單,甚至發展出異業結盟、與大學以及其他企業的生產研發網絡,自己展開海外生產的布局,而擺脫大廠的控制。隨著日本幾大總合電機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快速式微,日本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反而形成新的網絡結構,在全球市場引起相當的矚目。

結語

在當代經濟相關的日劇中有一些常見的橋段,比如《半澤直樹》中中小企業因為大企業抽單倒閉導致老闆自殺、或《下町火箭》中獨立零件廠爭取打入與自己沒有太多直接往來企業的共應鏈,其實反應了日本企業間關係的轉變。台灣以往對日經貿戰略常集中吸引大企業或大型集團投資與下單為主。然而近年來隨著大企業的危機,迅速崛起的是獨立且全球競爭力的優越中小企業。怎麼利用這新的組織趨勢,應當是未來台灣政府和民間在台日經貿戰略上可以思考的方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