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岳/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走在龍坡邦帶有寺院帶來宗教氣息的街頭,聽著韓國與泰國的流行音樂,住在充滿 Villa 情調的精緻旅館,「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這個令人語塞的提問,觸動了村上春樹的寫作發想,旅人似乎是為了「看見」而去旅行,但會不會是旅行了才能「看見」呢?
在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帶來文學家跨洲移動的隨筆,村上跟著居民奉獻糥米飯給僧人,學習聆聽傳統樂器的演奏,開放五感,讓原始的感動來定位妥適的紀行寫作,不讓先驗框架限制自身對喧雜幻變的異邦文化的衝擊。這樣的旅行姿態,絕對是一種對於合理主義與工業文明精神掛帥的旅行團主義所進行的顛覆,這樣的旅行精神,也必然是一種超越現實地景與制度糾葛而反映出的日常人情。
這種「不知道有什麼」的紀行哲學,在窮究疆界與探尋的高等知識體系中,實是終極而無可挑戰的存在。
日前收到了由香港教育大學羅金義與秦偉燊兩位教授合撰的專書《老撾的地緣政治學》(香港城市大學出版,2017),雖然由國際關係的視角,嘗試為作者紮實的寮國田野經驗穿上學術的外衣,但作者生花妙筆蘊含的人情勝景,不經意地為每一個親臨田野的知識工作者呈現了「不知道有什麼」的村上式提問。
龍坡邦街頭僧侶沿街化緣。(By Benh LIEU SONG wikimedia.org/)
瞭解寮國的地緣政治學
《老撾的地緣政治學》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的羅金義與秦偉燊兩位教授,羅金義教授是《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的創辦人之一,在香港走向國際化的高教環境中恪守一本具有在地特色的中文期刊,22年來的起伏曲折為中文學術圈追求國際接軌過程偏廢在地研究作了最真實的見證。做為香港東亞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羅金義教授以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自況20餘年來見證共產世界變化的滄海桑田。然而,「寮國到底有什麼?」讓羅金義教授願意以一本專書的篇幅來說明呢?
「老撾的地緣政治經濟學,與其拘泥舊觀,以為只是看看一個貧弱小國如何掙扎求安,其實不如說是了解中國這個新世代的全球戰略,到底面對著何種挑戰與困難。」(頁xix)
以上的文字,台灣讀者或多或少都心有戚戚,做為大象的鄰居,能夠安身立命,持盈保泰,往往才是主政者日夜思考的終極關懷。羅金義教授進一步思考,做為強權旁邊的小國,除了如同多數西方或中文媒體報導,一味「扈從」(bandwagon)強國的意旨,難道還有其他的政策選擇?
此一問題早在20年前,即由吳玉山院士的名著《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所關注,在《抗衡或扈從》的分析中,面對俄羅斯霸權,前蘇聯加盟國因著資源、環境的差異,選擇了抗衡或扈從等不同策略。後冷戰時期,「一霸四強」的大國政治邏輯成形,中國威脅論受到注目的情形下,東南亞各國逐漸在抗衡與扈從之外選擇了更為精細的「避險」(hedge)與「配合」(accommodatie)。東南亞國家的避險策略在近年受到高度重視,以研究東南亞國家避險理論而著名的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郭清水(Kuik Cheng Chwee)教授,就由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例子,說明中型國家的主政者的外交選擇上,採取避險策略更能在國內取得權威與聲望。他們寧可採取有限度或間接式的扈從與配合等積極與消極策略並用,謀取國家最大利益。
寮國的地緣政治經濟學,與其拘泥舊觀,以為只是看看一個貧弱小國如何掙扎求安,其實不如說是了解中國這個新世代的全球戰略,到底面對著何種挑戰與困難。圖為寮國首都永珍。(visit-laos.com)
對於寮國而言,這樣的理論挪用是具有限制性的,寮國具有長期仰賴外援而造成「社會主義依賴」(Socialist Dependency)的歷史,週邊同時面臨中國、泰國與越南等強鄰,國家職能尚待強化、民族建立尚未完成的發展中國家,寮國的發展展示了先驗的理論認知框架詮釋上必須出現的妥協。
由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
自1980末期以後,寮國進行經濟改革,由於寮國不靠海而成為地緣經濟的「陸鎖國」(Land-locked State)地位,為了要發展經濟,寮國正積極連結鄰國,發展基礎建設,朝向經貿樞鈕的「陸聯國」(Land-linked State)而努力。而羅金義教授在寮國的田野經驗,揭露了寮國位於泰國、越南與中國的緩衝位置,如何體現了全球化框架下,帶有印支半島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發展模式:
第一、寮國在地緣經濟中的關鍵地位
鑑於地緣經濟的重要性,寮國在中國經營印支半島的戰略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中國藉由「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強化中國對印支半島的經濟經濟力,中國大陸西南地區亦強化與印支半島交流,以促進落實中國大西部計畫。雲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與緬、寮、越交流鼎盛。然而,此一南向趨勢,更顯示寮國的重要性,因為2000年以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計畫,無論由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新合作倡議,還是中國廣西提出的「一軸兩翼」戰略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機制」,均無法迴避寮國在其中的樞鈕位置。
寮國不靠海而成為地緣經濟的「陸鎖國」地位,為了要發展經濟,寮國正積極連結鄰國,發展基礎建設,朝向經貿樞鈕的「陸聯國」而努力。(rfa.org)
2011年中寮雙方推動了「清孔–會曬大橋」與湄公河部分通道工程,開拓瀾滄江–湄公河電力開發,加速昆明到曼谷「昆曼公路」的建設。此外,為了泛亞鐵路的建設,寮國在國營機構、民間資本與國際援助的協助下,提出了一個將近60億美元的長期交通建設計畫,改善道路標準。同時向中國提出了70億美元的融資計畫,修築連結中寮跨國鐵路之用。而上述計畫僅是冰山一角,限於篇幅,尚未就天然資源政治多做描述,但已顯示中國的印支半島戰略,不能沒有寮國的重要性。
預計於2021年完工啟用的寮中鐵路工程。(http://jclao.com/)
第二、經貿與社會的寮國實況
中國資本雖對寮國晚近發展影響甚大,然中寮經濟關係的不穩定,反映出地緣政治因素長期的靭性。以越南與寮國而言,雙方革命情感濃厚,越南乘晚近經濟發展之勢擴大對寮投資,自2005以後迅速增加,與中國投資已經相仿。加以越寮邊境關係建立「兄弟合作關係」,建立商品交易區,有效帶動地方經濟,民間觀感遠非大型建設為主的中國投資可以比擬(頁76)。
同樣地,泰國迄今仍為寮國最大投資國,2015年,寮國對於泰國進口產品的依賴仍為對中國的3倍以上(過往更高達6倍,頁79),泰寮之間除了寮泰鐵路於2009年落成,寮泰友誼大橋亦於2011年啟用。寮泰亦有電力合作,湄公河上的沙耶武里大壩,即由泰國公司負責興建,未來電力亦由泰國電力當局EGAT收購。此外,泰國文化對寮國青年影響遠大,除了優勢經濟帶來的市場吸引力,寮泰共享的上座部佛教文化、暹羅王朝的豐盛、泰治時期的自主性,均使寮國南部瀰漫親泰情緒。也因此,根據寮國文化研究所(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針對年輕人偏好的社會典範,美、日高居其上,而中國僅有7%的支持(頁96),寮國民間社會呈現出不同於官方的情調。
羅金義教授基於田野經驗對於寮國大國政治的分析視角,揭露了地緣政治的國際關係視角下,地緣經濟如何在寮國發展過程中持續發揮其韌性。華文世界顯然需要更多這樣的作品,因為,包括寮國在內的東南亞社會,無處不隱藏著表層底下的活力,需要更多「村上式提問」,透過更多的個案寫作,構築我們對於寮國的真實理解。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