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硯「說」法》我們從計程車中學到了什麼

中國法庭大戲,即便有實況轉播,但終究缺乏程序正義的要素,在這種審判下,認罪與否都只是一場戲。而回顧台灣民主化的歷史過程,獨裁政權為了讓民眾信服,也多次演出法庭的大戲,例如,美麗島大審。不過,此際令人狐疑的是,台灣民眾看待這樣的問題抱持的是什麼樣的態度?

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近期,韓國賣座強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台灣上映時也引起熱烈迴響。從這部電影中,我認識了一個德國人約根‧辛茲彼得(Jurgen Hiznpeter),一個我從沒聽過的德國名字。這位在1970年代ARD(德國第一公共電視臺)駐日本的特派員,詳查他的資料,發現他的記者生涯近乎都在外國,特別是在亞洲度過。除了在中南半島擔任戰地記者外,實際上,他也多次採訪當年韓國的異議份子,如金泳三等。這部與真實情況仍有一段差距的電影作品讓大家認識到一個平凡巨人對於韓國民主的貢獻。

韓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http://www.huffingtonpost.kr/)

他的報導雖然沒能阻止光州的流血慘劇、全斗煥政府的執政之路,甚至全斗煥本人得以順利擔任韓國總統。但德國ARD對於光州事件的報導,卻引來了不小的國際壓力,這些壓力讓韓國的民主運動得以繼續生存。之後,辛茲彼得更製作長達45分鐘的紀錄片《分歧路上的韓國》(기로에 선 한국),引起國際輿論關注。

其後他多次赴韓國採訪。據媒體報導,1986年11月辛茲彼得在首爾光化門採訪示威遊行時,遭到南韓刑警拘留施暴,而這些暴力的行為對他頸部與脊椎造成傷害,之後留下大大小小的後遺症;最終,辛茲彼得於1995年卸下長達30年的記者生涯,返回德國進行長期治療。

電影雖然不全然反映真實,但卻把他之後到韓國採訪時,被韓國軍政府監控的情節搬上大螢幕。最終,韓國民主化了,辛茲彼得對於韓國這段歷史的貢獻,韓國社會始終銘記在心。2003年韓國KBS1TV以《80年5月,藍色眼睛的目擊者》(80년 5월, 푸른 눈의 목격자)特集,報導其人其事,其中也包含了當年他在光州所拍到的影像。2005年5月19日,辛茲彼得獲頒韓國放送攝影記者協會(한국방송카메라기자협회)的特別獎。

2003年韓國KBS1TV以《80年5月,藍色眼睛的目擊者》特集,報導辛茲彼得其人其事,其中也包含了當年他在光州所拍到的影像。(1boon.kakao.com)

他得獎之際,我人雖已經在德國念書,但辛茲彼得在德國依然是藉藉無名。

而電影上映的同時,遭中國逮捕逾170天的社運人士李明哲,在中共安排的一場法庭大戲下現身。這幾年,所謂的「依法治國」成為中國政府追求的目標之一,但這個「依法治國」與民主國家的「法治國」概念其實有很大的差異。

依法治國雖然要求國家的治理行為須依據法律,但這個法律並沒有呈現作為法律的客觀性,充其量只是一種規則。中國法庭大戲,即便有實況轉播,但終究缺乏程序正義的要素,在這種審判下,認罪與否都只是一場戲。而回顧台灣民主化的歷史過程,獨裁政權為了讓民眾信服,也多次演出法庭的大戲,例如,美麗島大審。不過,此際令人狐疑的是,台灣民眾看待這樣的問題抱持的是什麼樣的態度。辛茲彼得當年如果在光州被捕,甚至被射殺,德國人又會樣看待他?

會說辛茲彼得是白目、白癡。還是會鼎力聲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