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亞觀察》中印邊境對峙:原因、現狀與可能發展

中印兩國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無法就解決領土問題達成協議,甚至還在 1962 年開戰過。不過印度主張的未定界也包括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喀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以及西藏與錫金的邊界,後者就是這次中印對峙事件發生的地點。本文將從歷史及戰略角度來分析中印雙方的立場及可能走向。

陳牧民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領土爭議存在已久,主要爭議領土有東段與西段,其中東段從不丹到緬甸之間的地帶中國稱之為「藏南」地區,面積約 9 萬平方公里,現由印度實質控制,並設立阿魯納恰爾邦。西段爭議領土位於新疆與印控喀什米爾之間,是為阿克賽欽高原,面積約 3 萬平方公里,目前由中國實質控制。雙方沿著一條長達兩千多公里的實質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保持現狀。

中印邊境主要爭議之東段與西段。(圖片來源:網路)

中印邊境爭議細部分析圖。(圖片來源:網路)

過去幾十年來,兩國一直無法就解決領土問題達成協議,甚至還在 1962 年開戰過。不過印度主張的未定界也包括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喀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以及西藏與錫金的邊界,後者就是這次中印對峙事件發生的地點。以下將從歷史及戰略角度來分析中印雙方的立場及可能走向。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中國工程隊,在西藏西日喀則地區亞東縣南部的洞朗(Donglang,印度稱為多克朗高原,Dokalam Plateau)進行道路興建工程時,引發不丹政府的抗議。不丹主張該地區的主權歸屬有爭議,要求中國停止施工。而中國外交部在回應此一事件時,反而指責印度軍隊越界進入中國領土,更派出推土機摧毀印軍設置的兩座地下掩體。接下來幾天,兩國政府都繼續向邊境增援部隊,並且表示除非對方先行撤兵,否則絕不後撤。

(中國與不丹的三塊爭議領土。圖片來源:網路)

中國進行道路工程的洞朗地區面積 269 平方公里,屬於中國與不丹之間的三塊爭議領土之一,兩國在 2010 年曾經就劃界進行談判,中國主張將另外兩塊領土(Jarkalung 與 Pasamlung,面積共 495 平方公里)讓給不丹,但保留洞朗地區,不過這個協議仍未獲得雙方政府批准,這也是不丹政府抗議中國在爭議領土修建道路的原因。

由於不丹與中國並無外交關係,雙方是透過在印度新德里的大使館進行接觸,加上不丹在外交上扈從印度,外界認為如果沒有印度支持,不丹政府不太可能獨自向中國抗議。事實上不丹政府一直未批准與中國的邊界協議,也可能與印度有關,因為如果邊界爭端解決了,中國就有可能促使不丹與其建交或進一步合作,這才是印度政府最擔心的發展。

至於中國與印度之間目前爭執的焦點主要是錫金與西藏之間的邊界,中國政府指「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 1890 年《中英藏印條約》劃定,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多次對 1890 年條約已經劃定中印邊界錫金段這一事實予以確認」。其實《中英藏印條約》主要內容是確立錫金成為英國保護國,當年簽訂時西藏內部與清廷各界都齊表反對,認為此約讓西藏失去南疆藩籬,從此對英國門戶大開,後來此約在中國被認定是孱弱的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眾多不平等條約之一。

中印目前爭執焦點-錫金與西藏之間的邊界。(圖片來源:網路)

根據《中英藏印條約》規定,西藏與錫金的邊界線起自與不丹交界的吉姆馬珍山(Mount Gipmochi),並沿分水嶺行至與尼泊爾邊界(此次中國宣稱印度軍隊入侵的地區就位於吉姆馬珍山以北)。1950 年中國控制西藏,1975 年印度兼併錫金,錫金與西藏的邊界就成為印度與中國的邊界。印度政府認為兩國從未就錫金與西藏之間的地帶正式劃界,但中國卻搬出當年的「不平等條約」,表示此一地區不存在領土爭議。

中國官方在此一事件上罕見地擺出強硬姿態,主因是其自認在法理上站得住腳:1890 年《中英藏印條約》是中國政府正式簽署的國際條約(據了解條約正本目前仍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雖然過去被視為在英國威逼下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是約內清楚說明西藏與錫金之間的劃界原則,與其他兩段爭議邊界的情形不同。

在東段地區(藏南/阿魯納恰爾邦),印度堅持 1914 年英國與中西藏三方已經完成劃界,也就是通稱之「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但中國政府(袁世凱總統時期)代表因為最後並未在條約上簽字,因此中國一直不承認該線的合法性;在西段邊界(阿克賽欽高原),兩方更是從未正式劃界。錫金地段的邊界線是中國少數可以理直氣壯宣稱不存在劃界問題的地段。

(圖片來源:https://goo.gl/5BLwT8)

印度政府則認定不丹-錫金段邊界仍有爭議,所持的理由有二:

1. 中國與不丹之間並未完成劃界,因此中國不能宣稱三國交界處在吉姆馬珍山。

2. 中國在此修建道路工程,違背了過去在中印邊界談判中,所做的不任意改變現狀承諾。

印度認為:如果中國-印度-不丹三方的邊界訂在吉姆馬珍山,中國就可以將軍隊部署推進到距離戰略通道西利古里(Siliguri)走廊很近的地區,該走廊寬度只有 26 公里,是連結印度本土與東北各省唯一的通道,如果在發生戰事時遭到切斷,將對其國防安全將造成極大威脅。

此次洞朗事件是過去四年來第三度雙方在邊境的對峙。2013 年 4 月間,中國軍隊試圖在阿克賽欽實際控制線附近的 Daulat Beg Oldi 架設營地,印度立刻派遣軍隊抵達該地,並在三百公尺外架設營地反制,雙方對峙約三週後各自撤離。2014 年 9 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到訪印度前幾天,一支中國部隊卻在西段爭議邊界南邊的 Chumar 地區與印度軍隊發生對峙,危機持續 16 天才告終止,因此這次事件最後應該會像前兩次一樣和平落幕,只是雙方目前都需要一個台階下。中印邊界爭議已經存在幾十年,根本無法解決,但雙方也沒有走向戰爭的準備。

由於中印雙方對實際控制線的認知並不完全一致,在該線兩側,有一個約 20 公里寬的「緩衝區」。依慣例雙方軍隊會在緩衝區交替巡邏,但都避免在此建立永久性設施,近年來幾次對峙主要都是因為兩方開始在緩衝區留下一些具有實質佔領的證據(也就是改變現狀),加上兩國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推破助瀾,因此未來發生類似衝突的機率仍然很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Analysis on China-India border stand-off 中印邊境對峙:原因、現狀與可能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