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亞觀察》鈔票、國家治理與現代形象(下)

本文認為換鈔政策實屬一系列國家所主導的「現代化想像」的落實行動,就換鈔而言,是將人民的所得納入稅賦制度,以增加國家財政稅收,並且藉由銀行化(make the unbanked be banked)來邁向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並試圖棲身社會發展先進國家之林。

(穆迪政府換鈔政策的真正目的?圖片來源:https://goo.gl/Eh7D5c)

林汝羽 / 南亞觀察特約撰稿人

挑戰社會公平:讓國家知道你到底多有錢

確實,在印度銀行開戶,手續曠日費時。根據筆者在印度國家銀行開戶的經驗,除了身份證件與開戶申請表填寫之外,還需要準備地址證明。對於流動人口龐大的季節性民工來說,人在居住地以外能夠取得地址證明的機會有限,需要很多動用 Jugaad 精神來嫁接社會資本(人際關係),以取得書面正式聲明的經驗。

【延伸閱讀】 鈔票、國家治理與現代形象(上)

(將金盞菊串織而成的花工。圖片來源:https://goo.gl/SWqXd5)

城市中的民工若為正式僱用,狀況相對容易,若其所從事的工作為街頭賣花、送便當、驅趕蛇、回收金屬、賣藝、性工作、乞討、在小吃攤打工、做學徒等等,取得這些文件的手續便相對困難,這是為什麼印度人在進行遷移時絕少排除世系與地緣群體關係的原因,掌控與庇護交織,在轉換資訊環境與重估謀生技能的時刻,人們兩者皆須。在外地工作需要將錢匯寄返鄉的時刻,又必須倚靠這些因為相關背景,並且處於共同網絡能拘束其背信行為的重要他人,以進行轉運金錢的工作。

對於國家而言,種種社會福利的給付若能通過銀行帳戶運作,就能夠減少其中官僚體系苛扣的機會,讓人民直接對應政府的補貼。以「聖雄甘地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Mahatma Gandhi 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Act)」 為例,國家以保證僱用方式提供貧窮者增加收入的機會,每年一百日,保障最低薪資(此維持的收入預期性)並且將勞力使用於維護公共財(如環境衛生)。

然而這份收入給付的效率取決於官僚層層作業,人們說至少有一半的金錢消失被轉為政黨選舉時賄賂的經費,變成食材調理機或電扇等食物印上政黨的頭像,重新回流到都市與鄉村選區需要固票的區域。為了避免金錢在層層下放中「被消失」,國家採取的手段和換鈔事件共同進行,就是在印度每個鄉村都至少有信用合作社的條件下,每個成人都必須具備處理個人銀行事務的能力。

然而這若沒有第三方公民社會的力量協助,過去因為貧窮而受到銀行系統歧視的人群,必須重新理解財務概念與學習對應財務體系的技巧,這些也未必是微型貸款可以給予的背景。關於政府效能去污名、現代化,而在對應官僚體系的遲緩與效能障礙方面,印度自 2005 年也開始有了「資訊權保障法(Right to Information Act)」 ,讓公民能夠透過此法案直接要求施政體系的資訊公開透明。(嗯,不過此法案不適用於印屬喀什米爾邦 Jammu and Kashmir 

邁向現代國家的自我呈現技術

關於誰是那些能夠有膽走進警察局,並準備好一份文件陳述進行申訴的公民?誰是那些能夠利用越來越便宜的行動數據服務,就像 IDEA 的電視廣告一樣,能夠立基旱井拆毀權力詮釋的不實廣告,造福鄉親的青蛙王子?誰是那個能夠突破幾百種官方語言和金融術語等溝通障礙,成功打怪取得銀行信用的 RPG 巫師?我們需要另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書(或一種新的宗教),來解釋這個文明體系(複數)的衝突。

(換鈔政策後的新鈔鈔面。圖片來源:https://goo.gl/Yb4Hz1)

回到換鈔,讓我們見錢眼開一下。若我們細看新鈔鈔面的圖案,不難發現穆迪政府想要呈現在國際大眾眼前的印度新形象為何。在新鈔的正面,我們看見因為近年史料出土而令人輾轉難眠、柔腸寸斷的偶像甘地。但在新鈔背面,我們看到左下角,清潔印度運動(Swachh Bharat Abhiyan)的眼鏡標誌(口號是 Clean India, Green India),昭示著印度將成為一個「乾淨環保」的國家的決心。

我們看到新印度的象徵-火星軌道探測器 Mangalayan 號的英姿,印度人不再只是那個美國電視影集當中,找不到伴侶跟狗親親的天文學家,印度人也去了火星,印度的女性宇航員佔據國家科學博物館的重要展示櫃。我們看到鈔票上那些沒有用語言說出的話,將在發行後於交易中,向全球與本地使用者無言地訴說一個國家的嶄新身世敘事。

(印尼盾的十萬紙鈔上,為開國正副總統蘇卡諾與哈達。圖片來源:https://goo.gl/h1BB56)

人類學家 Karen Strassler 在後蘇哈托時代的印尼從事田野研究,於後金融危機時代在文化人類學期刊上,發表了關於印尼鈔票的「面目表情」。蘇哈托政權垮台後,印尼盾匯率暴跌,藝術家與社會運動者運用鈔票作為象徵物,在各場域展演詮釋社會轉型,她認為,這一類轉用貨幣的創造力行動,將貨幣與國家權力放進一條角力的公式,論證金錢的物質性超越了貨幣本身的絕對價值,並且拓展了對於其交換價值的定義。

當代臺灣對於千元鈔票的暱稱是「小朋友」(例如:這頓晚餐花了我幾張小朋友,嗯…不知道真正的小朋友對此有何看法),我們也在語意上挪用了這個絕對價值,使其在日常生活的論述中產生了新的意義。新南向要去印度的「小朋友」會到哪裡旅行,也絕對是各位納稅人關注的問題。

國家在意的不只是錢,還有性

當我們看著印度的換鈔政策執行面上的種種問題,開啟了鍵盤鄉民的正義之戰,也別忽略了印度最近開始全面禁用塑膠袋,印度人發明了可以吃的餐具,撤銷高速公路旁小商店的賣酒執照,並且女性公民在護照上的姓名不再需要冠夫姓。鍵盤鄉民如我目前正住在印度的前殖民者家裡,欣喜地在一連串的人口統計調查中,發現了跨性別者成為一個正式的分類。然而那些還沒有名字的身份與愛情所代表的各種社會連帶,將如何在這個現代化工程下被訴說?

此外,這套按著國家治理手段走的意識形態,明顯地對應了印度公民運動「不合作」的主軸,人民主張權利意識能夠透過集會遊行手段挑戰司法與公權力,但是能夠領導運動的知識份子與底層民眾之間的嫁接有限。當中產階級紛紛能夠運用手中的手機 app 訂購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家中僱用的工人,他們又能夠通過什麼渠道,在什麼樣的社會空間裡接觸到不同階級的同胞?

(穆迪宣布換鈔政策。圖片來源:https://goo.gl/zq3TTS)

回到穆迪那個儀式性的宣佈換鈔政策的場景,電視對於觀察者來說忽然產生了新的意義。印度的電視媒體代表著引領社會輿論的權柄,手機上網路新聞和不同語種的地方報紙能夠匯聚的平台有限。消費,將成為新的公民運動與國家權力交手的空間,現在它已經以嶄新的大排貨架佔領了城市中的超級市場,接著它將以可樂和零食以外的何種姿態現身於鄉村社會,作為人類學家,我希望跨越媒體和報導人共同咀嚼這份意識。

在文章的結尾,我想做個預測,印度銀行化的下一個目標即是推行無現金社會,它已正式成為公務員考試考題範疇。印度蓬勃的電子支付產業與政府的產業政策之間有什麼樣的千絲萬縷?另外,奈及利亞與瑞典也在推行無現金社會,對於這種「去現金化」的政策思維,到底具有的是象徵或實質意義?

今年第一季過後,大量關於換鈔風波與黑錢的研究與報導書籍出版。主張過三十年後,目前吸收農工剩餘勞動力的服務業將面臨工作機會被機械與人工智慧徹底取代的經濟學家 Jayati Gosh 說,這項政策所打擊的並不是那些有能力轉移資產的階級,而是廣大的勞工階級與窮人。我目前人正在印度進行田野研究,此行主要想要了解的正是廣大的農村人口如何度過這陣換鈔風波。而當我每天看新聞,打開報紙看到的卻是遍地開花的族裔政治、單一國族霸權和重複的種姓壓迫,不禁想:這個政策手術打開的傷口,是印度從未癒合的身份焦慮。

而身份,從來不是財政可以解決的問題。

【參考資料】

(1):Srinivasan, K. (2015) ‘Money Laundering and Capital Flight’, in Indian Capitalism in Development, edited by Barbara Harriss-White and Judith Heyer, Pp. 190-207. Oxon: Routledge.

(2):Strassler, K. (2009) ‘The Face of Money: Currency, Crisis, and Remediation in Post-Suharto Indonesia’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sue 24-1.

(3):The New York Times:India’s strange Cash Problem

(4):The New York Times:Indians Rush Frantically to Launder Their ‘Black Money’

(5):The New York Times:In India, Black Money Makes for Bad Policy

(6):The New York Times:Modi’s Money in Small-Town India

(7):The New York Times:The Cost of India’s Man-Made Currency Crisis

(8):The Economic Times:24 lakh people have income above Rs 10 lakh but 25 lakh cars bought every year

(9):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10):報導者:好狂還是好慘?打擊黑金還是金融戒嚴?(鄭欣娓、黃詠光、張馨文)

(11):Why the corrupt rich will welcome Modi’s ‘surgical strike on corruption’-Jayati Ghosh

(12):Byres, T. 1997. ‘Introduction’, The Stat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Liberalisation in India.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Chandrasekhar, C. P. 2014. ‘India’s informal economy’. The Hindu. (Last access: 2017/05/06)

(14):Srinivasan, J. 2017. ‘Demonet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Institute for Money, Technology & Financial Inclusion Blog. (Last access: 2017/05/06)

(15):Modi, N. 2016. Speech on Demonetization (English and Hindi). BJP Youtube Channel (Last access: 2017/05/06)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鈔票、國家治理與現代形象(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