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看待巴拿馬斷交危機,不能只從它對兩岸關係的衝擊,或是如何重新評估兩岸情勢著眼,更不應該掉進藍綠口水之爭,或是外交部誰該負責的偏狹陰謀論。因為北京的企圖並非僅是對蔡英文施壓,弱化她的國內領導,逼迫她在「一中原則」上讓步,或是進一步窄化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而已。習近平的野心,是趁著美國總統川普內外交迫、自顧不暇、甚至在外交上採取若干自掃門前雪的作法、讓美國盟邦「隨人顧性命」之際,全面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包括擴大對美國後花園中南美洲的滲透。
因此,從中國如此的全球大戰略來看,蔡政府欲重新評估兩岸情勢,就不能僅從國內政治與兩岸關係這兩個層面著手,而是應該擴及對主要國家外交戰略的總檢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美國。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上週在國會針對國務院預算舉行的聽證會上指出,儘管美、中兩國對「一中政策」的解釋不同,但美中在交往時,美方完全信守《台灣關係法》,並依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提勒森的說法,係回應「親台」的共和黨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要求他說明川普政府的對台立場。夏波強調,台灣是實質獨立國家,亦是美國緊密盟友,但國際社會迫於中國壓力,不敢承認台灣。中國視台灣為其核心利益,對台灣的國際空間步步逼進,本週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就是屈服於中國的壓力。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表示,儘管美、中兩國對「一中政策」的解釋不同,但美中在交往時,美方完全信守《台灣關係法》,並依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AFP)
提勒森回應說,他同意夏波對台灣現狀的描述。美中關係過去五十年來,可以說是由「一中政策」來界定,儘管雙邊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容許對方各自表述」,這造就該地區五十年來的穩定,令各方在經濟成長中獲利。提勒森表示,川普政府開始與中國領導層對話時,早期也對「一中政策」產生疑慮。不過,川普已重申遵守我們的「一中政策」,美方「也完全信守『台灣關係法』,並基於此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
但提勒森也透露,美、中正討論未來50年雙方如何維持關係穩定、避免衝突,台灣「很清楚的」是議題之一。重要的是,美中交流時,美方能履行對台承諾,美方完全有此意圖。
提勒森的回應看似四平八穩、照本宣科,看在「親台派」人士眼中,至少是對台政策的「再保證」(reassurances)。夏波與其他「親台」議員的質詢,包括眾議院亞太事務次級委員會剛通過解除台灣高層旅行美國限制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 )等,除了反映他們長期對台灣的支持,背後也有著來自台美遊說團體與台灣外交系統的努力。
但提勒森的「話中有話」才值得台灣審慎重視。
第一,提勒森強調美、中兩國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定義不盡相同,但都「容許對方各自表述」。
此段發言反映出2月9日川普與習近平通電話時,白宮事後特別強調川普是「應習近平要求」,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但華府向來主張的是「一中政策」,與北京堅持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曾經幾何時「容許對方各自表述」?頂多是尊重而已。
習近平趁川普政府外交團隊運作未上軌道之際,「突襲」美國「後花園」的巴拿馬。如果白宮認知到中南海舖天蓋地的外交攻勢,就不應過於一廂情願寄望北京的合作。(AP)
其次,提勒森透露,美、中正討論未來50年雙方如何維持關係穩定、避免衝突,台灣「很清楚的」是議題之一。
這段表述看在蔡政府國安團隊眼裡,除了機會,更是挑戰。機會在於,儘管川普上任以來外交政策方向依然不明,決策過程充滿混亂,重要政治任命的國安外交官員尚未就位,但起碼台灣透過美國國會、民間與智庫管道的持續性有效遊說,可以讓提勒森層級的高層官員不時重申美國對台灣既有的政策立場。未來除了這些既有管道,蔡政府對美外交還需要更多的「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戰略,深化台灣在美國媒體、公眾社群和地方基層的良好印象。雖然川普對所謂主流媒體採取敵對態度,但他深陷「通俄門」麻煩,民調又直直落,透過美國國會與輿論來提醒川普重視台灣,不得將台灣當成和中國交易的籌碼,仍然是對美外交重中之重。
因為挑戰在於:提勒森暗示川普政府有意和北京討論未來50年雙方如何維持關係穩定、避免衝突的模式,台灣「很清楚的」是議題之一。美中能否建立另一個維持50年關係的新模式尚在未定之天,但如果這是川普政府決定要做的事,代表北京就有機會在過程中利用川普「喜愛交易」的性格來上下其手,做出傷害台灣的動作。回顧過去台美關係,台灣也不是沒有被美國「出賣」過的歷史。
尤其本月21日,美、中首度「外交與安全對話」即將在華府展開,這是4月初「川習會」達成新建立四個對話機制之一,據信主要的議題是在北朝鮮。另一個涉及「美中經貿對話」的機制也將在7月進行,屆時北京必須拿出具體對美投資與改善貿易順差的成果,才能滿足「川習會」中雙方達成「百日行動計劃」的共識。 在川普軟硬施壓之下,習近平雖然對平壤做出若干制裁動作,但近期金正恩仍然不時用飛彈試射製造緊張。隨著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月底即將造訪華府,最近又宣佈暫停部份「薩德系統」的部署,朝鮮半島詭譎情勢一時看不見和平落幕的曙光,習近平依然擁有外交籌碼來與川普周旋。
本月21日美、中首度「外交與安全對話」即將在華府展開,這是4月初「川習會」達成新建立四個對話機制之一,據信主要的議題是在北朝鮮。(Reuters)
就在此時,中國操作巴拿馬建交事件,而巴拿馬總統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本週也將造訪華府與川普見面。習近平趁著川普政府外交團隊運作未上軌道之際,「突襲」了美國「後花園」的巴拿馬。如果白宮認知到中南海舖天蓋地的外交攻勢,就不應過於一廂情願寄望北京的合作。
值得欣慰的是,川普政府個別部門最近開始提出正視中國威脅與重視台灣的論調。例如,川普政府財政部將中國列入外國投資與併購美國企業的「敵對國家」名單,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本月初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時,重申美國提升地區盟友和夥伴自我防衛能力重要性,他更罕見地提到台灣,強調將依照《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防衛所需的武器裝備。如同上述跡象顯示起步混亂的川普政府在外交、經貿與安全戰略上漸漸回歸正軌,至少可以減低白宮少數圈內人決策的風險。
儘管如此,台灣沒有掉以輕心的空間,更不能存有習近平順利完成十九大後對台政策就會相對務實有彈性的樂觀思維。蔡政府透露在巴拿馬事件後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必須將台灣對包括美國在內主要國家的外交戰略一併考量,同時發動有效的心理戰、輿論戰和外交戰。
國防部長馬提斯重申美國提升地區盟友和夥伴自我防衛能力重要性,他更罕見地提到台灣,強調將依照《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防衛所需的武器裝備。(Reuters)
「心理戰」包括防止內部的團結被中國操作此一外交危機而進一步分裂。即將卸任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本週訪中參加「海峽論壇」,她與北京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會晤時一搭一唱,強調「一中同表的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洪秀柱甘被中國利用個人事小,在台灣國難當頭時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只是讓台灣人民對國共聯合打壓台灣更為反感。
蔡政府為了穩定民心,確保國內重大改革如期進行,在巴拿馬事件後展現強勢態度,在「外交戰」上不排除限縮未來中國官員訪台數量,甚至在外交場域也會對中國反擊。一方面這是回應國內對中國挖台灣邦交牆角和矮化、傷害台灣國際空間不滿的宣洩,另一方面也必須回應得剛好到位,避免被有心人士操作為台灣試圖挑釁。這就涉及國內與國際的「輿論戰」。
在重新評估兩岸情勢,進而提出新戰略之前,「輿論戰」的重點是要將中國定位成「片面破壞、甚至改變台海和平現狀的一方」。蔡政府的利基是上任迄今善意出盡、立場務實、忍辱負重、從未挑釁,但換來的卻是北京持續凍結兩岸官式互動,以及在外交和國際社會的打壓。除了訴求國際同情與支持,這場「輿論戰」還必連結到主要國家的戰略利益。例如在巴拿馬事件上就不單單涉及兩岸外交角力,還必須不斷提醒美國,中國此舉係挑戰美國的地緣戰略利益。
總之,這是一場艱辛無比的戰役,其戰略意涵遠大於兩岸關係的範疇。蔡政府既有國安團隊必須重新進行中、長期的沙盤推演,引進更多外部支持力量,區隔「黑臉」與「白臉」角色,強化外交系統與重要國家的國際串連,才能打一場「全方位」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