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在藍波掃射之後

在受夠外來強權全方位的主宰後,這些西亞國家只能以完全「本土化」來剷除那些所謂的西方「遺毒」。若主流媒體中所呈現出的塔利班邪惡形象為真,對這些西亞政權而言,也是為了根除外來影響力的必要之惡。以塔利班的角度觀之,「本土化」或許才是解放阿富汗的解藥。當然,這種說法外界無法理解,也不可能有人想要去理解。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美國影星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在1980年代的作品《第一滴血》(First Blood)系列,深入越南、阿富汗,劇情相當程度反應出當時美國主流觀點下的國際情勢。

筆者小時在戲院看過第三集,完全不記得電影演了什麼,後來在對世界歷史較有瞭解之後,才知道這系列電影其實與世界局勢頗有關係。固然劇情有太多不合理之處,卻仍可幽一默稱其「可當作世界現代史的影視教材」。但平心而論,這系列只有第一集較具水準,後兩集只能稱作普通的商業片。

片中主角藍波(John Rambo)是越戰軍人,退伍回國後遭到國內社會的排擠,片中他來到某個小鎮,當地警長相當不歡迎這個「流浪漢」,假意載他一程,其實是想趕他離開,而故事最後釀成一場警察與越戰英雄交戰的戲碼。電影中的動作、爆破場面,藍波最後聲嘶力竭的哭喊,都畫龍點睛地表現出向越戰英雄致敬的意涵。

藍波是越戰軍人,退伍回國後遭到國內社會的排擠,他來到某個小鎮,當地警長相當不歡迎這個「流浪漢」,假意載他一程,其實是想趕他離開。(圖:youtube)

這是美蘇冷戰下的產物,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的擴張,在歐亞兩洲設下天羅地網。固然共產勢力確實也沒有太大的突破,但肅殺的氣氛、殘酷的戰爭卻讓美國元氣大傷。自60年代美國在越戰失利後,國內反戰氣氛高漲。社會上充斥民眾對於越戰的不滿情緒,成為越戰退伍軍人適應美國社會的壓力。而這多少也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偽善」的特質:過往的戰爭中,當美國居上風時,社會倒是不見有什麼反戰氛圍。杜魯門總統在二戰期間向日本廣島與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時,當時的美國人可能是歡欣鼓舞,也不見有人反思那對日本人是致命的攻擊,只有在越戰失利之後,美國人才對於主戰、參戰提出批判,霎時間,美國人的良心全都回來了。

《第一滴血2》失去了前一集的反思,藍波重回越南蒐集情報的任務,最後演變成拯救美軍俘虜的行動,至此成為純粹的動作片。1988年,第三集上映,電影設定的場景是阿富汗-也就是1979年以來蘇聯攻打阿富汗的戰爭。

自冷戰伊始,美國與蘇聯相繼在西亞地區爭取盟友,但相較之下,蘇聯屈居下風。1955年西亞國家的「中部公約組織」(Central Treaty Organisation),有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加入美國陣營圍堵蘇聯。儘管蘇聯隨後成為敘利亞與埃及的後盾,特別是協助這兩國對付以色列,但是當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進行和談、驅離蘇聯派駐在埃及的專家與顧問後,頓時之間,蘇聯在西亞地區優勢盡失。固然敘利亞仍堅持對以色列交戰,但很顯然的,蘇聯沒有其他的合作對象。此時,如果向來保持中立的阿富汗也向美國靠攏,那將會是蘇聯胸口永遠的痛。

於是,蘇聯在阿富汗策動社會主義運動,也順利在1978年讓社會主義者掌控阿富汗政局。然而,問題是並非所有社會主義者都願意聽令於蘇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蘇聯為預防這個「社會主義阿富汗」日後有背叛的可能,於是在1979年年底攻打阿富汗,隨後美國出兵協助阿富汗。

《第一滴血2》中,藍波重回越南蒐集情報的任務,最後演變成拯救美軍俘虜的行動,至此成為純粹的動作片。(圖:IMDB)

蘇聯狗急跳牆的熊樣,和美國當年要深入越南的嘴臉差不了多少。蘇聯進攻阿富汗多年下來毫無戰果,一如美國在越南一樣完全陷入泥淖。

第三集一幕中,久居泰國的藍波已遠離戰火,但他的前任長官卻希望他能進入阿富汗協助美軍拯救某軍營的人質。隨後,當長官遭到蘇軍擒獲時,他說:「我們在越南輸了,現在輪到你們(蘇聯)了。」

蘇聯確實輸了,而且竟然輸到脫褲!

到了1985年,由於年年在阿富汗戰區的巨額花費幾乎拖垮蘇聯國內財政,當時擔任總書記的戈巴契夫因此決定退出阿富汗。因為美蘇對峙所形成的冷戰,本應於美國在越戰垮台後,畫下句點,蘇聯接替美國成為往後主宰世界局勢的國家。但扭轉美國頹勢的契機就這樣出現在西亞,1978年埃及的立場轉向,讓美國意外解決自1948年以來宛如燙手山芋的以阿問題。到了1979年,伊朗雖然因為人質事件而與美國對立,但卻也給予美國在西亞加強壓力的藉口。因為西亞局勢丕變所帶來的化學效應讓美國存活了下來。最後,阿富汗戰爭成為蘇聯在1991年解體的導火線。

可惜的是,阿富汗並未因蘇聯停戰、撤退而恢復平靜,國內因戰爭而形成的眾多勢力都有意奪取政權。這也是許多西亞國家的悲哀處境,由於西亞許多國家都是在20世紀期間建立,而且還是在西方國家恣意劃分下建國。由西方扶植的政權免不了受到其他反對勢力的批判與反撲,進而掀起革命、政變,但此時的西方人卻仍為了自身利益在背後繼續操弄,而主流國際輿論只一味將這樣的混亂歸咎於西亞國家內部勢力的鬥爭,從未反省這其實都是西方強權長久介入之下的惡果。

1996年,阿富汗由塔利班取得政權,為了避免重蹈過去受外來強權左右的覆轍,所謂「伊斯蘭化」成為塔利班政府的主要政策。(Voice of the Cape)

1996年,阿富汗由塔利班(Taliban)取得政權,為了避免重蹈過去受外來強權左右的覆轍,阿富汗鎖國情況變得相當嚴重。所謂「伊斯蘭化」於是成為塔利班政府的主要政策,這時的伊斯蘭信仰成了禁錮人民的枷鎖,而這又是西亞國家的另一個悲哀處境,在受夠外來強權全方位的主宰後,這些國家只能以完全「本土化」來剷除那些所謂的西方「遺毒」。若主流媒體中所呈現出的塔利班邪惡形象為真,對這些西亞政權而言,也是為了根除外來影響力的必要之惡。以塔利班的角度觀之,「本土化」或許才是解放阿富汗的解藥。當然,這種說法外界無法理解,也不可能有人想要去理解。

《第一滴血3》的片尾,藍波理所當然成為拯救阿富汗俘虜的英雄,以大美國主義再次戰勝蘇聯共產主義作收,但問題是,然後呢?當美軍於2001年如藍波般掃射阿富汗時,穩定當地秩序的工程再度從頭開始。

強權從未離去,阿富汗欲得一日安寧,難如登天。

從歷史的高度俯瞰,塔利班並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把戰爭帶來後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的蘇聯,還有美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