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日本自由行》把家「畫」回來:日本女建築師的震災療癒計畫

讓屋主回想被大水沖走的房子,或許有點殘酷,可能會讓受訪者感到痛苦,但是將悶在內心的苦處說出來,透過第三者的傾聽,有時反而可以得到解脫。女建築師們為受災戶「畫房子」,同時也進行「話療」,這種無形的重建工程,雖然無法提供受災戶遮風避雨的房子,但卻能協助他們堅強內心以挺過風雨。

林翠儀

2015年初夏的某個晴天,建築師西條由紀子來到了宮城縣仙台市若林區的荒濱,這裡臨近仙台灣,廣闊的平原上曾經有一片綠油油的水田和蓊鬰的樹林,這是一個靠海的小聚落,住了750多戶人家。但在2011年3月11日下午,這片美景被一場世紀大地震及隨之而來超過10公尺高的海嘯全部摧毀。

西條對此地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因為這片景色像極了她的老家茨城縣的笠間市,年逾花甲的西條,少女時代立志當一名建築師到東京求學,結婚後來到仙台市定居,每年總有幾次造訪荒濱,迎接元旦的初日或泡海水浴。但西條眼前所見的荒濱卻是一片荒涼,這裡的房子幾乎全被海嘯帶走,有190人罹難,因為被政府劃定為災害危險區域,所以未來不可能再住人,這裡的小學和臨時住宅也即將關閉。

西條這天約了一名50多歲的婦人在當地見面,這名婦人是荒濱的居民,她的房子是祖父母那一代留傳下來的,但現在只剩下殘破的石牆、院子裡的庭石和隱約可見的地基。西條將一份看似建築平面圖的文件交給婦人,婦人將平面圖拿在手上仔細端詳,圖中有色鉛筆或水彩輕輕描色的房屋隔間,上面還附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註記。婦人眼眶泛淚說「這是我的寶物,難過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就能恢復元氣。」

這是西條和多名女建築師為婦人畫的房屋平面圖「記憶中的家」,透過多次的訪談和比對,將婦人震災前住的房子以平面圖的方式還原,圖面上還註記了家人對這棟房子的回憶,例如可以在上面滾來滾去的套廊、能看到海的和室、坑式暖爐上方不太搭調的水晶吊燈,以及各種屬於這個家獨有的生活細節。

「記憶中的家計畫」傳單。(http://kokoropres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6.html)

若林區荒濱案例之一,79歲海苔養殖戶佐藤先生記憶中的家。(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ASK1H7RLVK1HUNHB007.html?rm=244)

圖中大圳右岸最高的那棟戶子就是佐藤先生的家,整排房舍在311時全部被海嘯沖走。((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ASK1H7RLVK1HUNHB007.html?rm=244)

「記憶中的家計畫」(記憶の中の住まいプロジェクト)是西條所屬的宮城縣女建築協會及全國女性建築技術者之會在2014年3月發起的一項志工行動。20多名宮城當地及來自東京具有一級或二級建築師執照的女建築師們,走訪災區為失去家園的鄉親「把家畫回來」。

這項計畫至今已持續進行了3年多,完成了仙台市荒濱及蒲生、東松島市大曲濱、氣仙沼市山元町及亘理町等地20多戶「記憶中的家」平面圖,訪談過程的交通食宿等經費全部由協會支付,不跟住戶收取分毫費用。發起這項志工行動的靈感來自一本書,那是女性建築技術者之會在2006年出版的《相簿的家》(アルバムの家),由33位會員回想10歲時住家的樣貌,40至70多歲的女建築師們記憶的兒時住家有古民宅、官方宿舍、充滿父權色彩的住家或是兼具商店、工廠功能的住家,透過回憶與10歲的自己重逢。

女性建築師在2006年出版的「アルバムの家」,給了西條提案進行「記憶中的家計畫」的靈感。(http://kokoropres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6.html)

311震災造成東北地40多萬人無家可歸,災後3年的2014年許多人對於在海嘯中流失或地震中損毀的房子,記憶已開始模糊,身為建築師的西條希望能為失去家園的人做點什麼,剛好在這個時候友人送給她這本書,於是她向宮城縣女建築師協會提案,成立了「記憶中的家計畫」。

官方的災區重建,著重在軟硬體的工程,可以看到具體的進度和成果,雖然建築師是蓋房子的專家,照理應該加入這種重建硬體設施的行列,但女性建築師們想到的是一個更深層且難鉅的重建工程─心靈的療癒。她們希望發揮自己的專業,為受災戶留下他們的生活記憶,畢竟「家」並非只是一間不動產,而是人們的棲身之所和心靈的歸宿。

計畫成立後女建築師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訪談的方式,即使震災過了3年人家逐漸忘記家的樣貌,但卻忘不了海嘯來時恐懼和失去家園的悲傷,如何不去觸動被訪談者的這些傷痕,而引領他們回想過去在房子裡愉快的生活點滴。

透過訪談繪製家的平面圖草圖。(http://kokoropres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6.html)

初步完成的家的平面圖,標示了家人的各種記憶。(http://kokoropres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6.html)

清多本惠子(右)和西條由紀子(右二)正在聽取住戶回溯家的家憶。(http://kokoropres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6.html)

女建築師們一次大約出動4人,有人負責訪談,有人負責記錄,彼此分工也相互支援,先從房屋的大小、形式等開始切入,慢慢地進入房子的隔間、擺設,接著再談及生活細節與回憶,起初只回答一些具體數據、方位的受訪者,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房間裡的木櫃 女主人的嫁妝,有她初為人婦時的記憶,與先生結褵半世紀的點滴,牆上掛的畫是孫子送的傑作,畫中的全家福有昔日幸福的時光。

類似這樣的訪談,經過3到4個月的琢磨,最後完成了畫滿各種回憶的平面圖和一份記錄生活點滴小故事,一併送給受訪的屋主,未來他們可以參考這份平面圖蓋一棟一模一樣的房子,也可以留給子孫讓他們留流這份家的故事。

來自仙台市的女建築師清本多惠子說,讓屋主回想被大水沖走的房子,或許有點殘酷,可能會讓受訪者感到痛苦,但是將悶在內心的苦處說出來,透過第三者的傾聽,有時反而可以得到解脫。女建築師們為受災戶「畫房子」,同時也進行「話療」,這種無形的重建工程,雖然無法提供受災戶遮風避雨的房子,但卻能協助他們堅強內心以挺過風雨。

女性建築師們完成一個地區的記憶重建工作後,聚在一起用餐分享心得。(http://blogs.yahoo.co.jp/taekokiyomoto/13138973.html)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