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新時代下的舊典範(三):霸權論述與川普將是雷根翻版

過去的每一位美國總統雖然都強調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但是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內涵大有出入。看似友台的雷根與小布希對中國「由硬趨軟」,台北的主流論述霸權說這是「在霸權轉移的趨勢下服從歷史必然的軌道」,然而,對中國由硬趨軟是每一位美國總統非接受的命運嗎?那麼,老布希與歐巴馬呢?

林濁水

川普會是雷根的翻版嗎?包括藍綠在內,許多人在擔心。

川普與雷根

1978~1979年雷根強調反對卡特和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支持高華德參議員向美國最高法院控告卡特片面和台灣斷交,1980年競選美國總統,公開說如果他當選總統,他一定要和台灣恢復以前的外交關係。但是這一位雷根,當選總統後,經過內部路線激烈的爭議,一面倒傾中的國務卿海格雖然被迫辭職,但在就任的第二年居然簽署了817《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報》,承諾美國「逐步減少對台灣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1, 同時讚賞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張。

儘管雷根在簽署《817公報》後向台灣提了6項保證,並且對行政部門口述一份備忘錄以求補救,但無論如何,雷根髮夾彎的劇烈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如果要舉美國總統對台灣政策的髪夾彎的例子,小布希總統可能比雷根適當。因為,從尼克森、福特、卡特一直到雷根,都在冷戰大格局下。美國採取了尼克森的聯中制蘇戰略,一路走在對中國不斷加碼的途徑上;然而川普當總統的時代距離蘇聯瓦解都已經快30年了,時代背景、戰略格局完全不同。因此,如果一定要找美國髮夾彎的前例,和川普同樣在冷戰結束10年後的新世紀當選總統的小布希恐怕更適當。

雷根(右)反對卡特和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支持高華德參議員(左)向美國最高法院控告卡特片面和台灣斷交。(The Daily Signal)

川普與小布希

美國總統11月8日投票,13日川普任命蒲博思當白宮幕僚長,蒲博思是友台人士,接著川蔡通電話,川普既稱呼The President of Taiwan,又質疑一中政策,然後,友台人士如納瓦洛、趙小蘭、寇茲相繼入閣。 美國由於政權輪替,共和黨總統上台,川普內閣出現許多友台人士,在川普政府之前,小布希政府也一樣。

2002年,小布希不但反對柯林頓戰略而且友台人士接連上台。其中萊斯、鮑威爾原是反對克林頓中美是戰略夥伴關係主張的;伍夫維茲、阿米塔吉、波頓曾聯名反對柯林頓對台「三不政策」;葉茲主張廢一中政策;派特森認為兩岸對話不需要任何先決條件;薄瑞光說兩岸會談最好跳過一中;國務卿鮑威爾還稱台灣為「中華民國」⋯⋯。

面對這樣的小布希內閣,曾經在卡特、柯林頓、歐巴馬三位民主黨總統任內都當過官的著名學者奈伊說:「布希的中國政策將朝柯林頓的路線傾斜」。結果,小布希轉彎的幅度,顯然遠超過奈伊的預料,甚至走到了比柯林頓或台美斷交後任一位美國總統都更不利於台灣的程度。

關於台灣地位,1998年柯林頓向北京承諾「三不」: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認為台灣不應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但是小布希政府原來高度友台的官員卻進一步說「反對台獨」、「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說:「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大的地雷」,「我們都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些說法中,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採取了自台美斷交以來,一直到現在近40年最接近北京立場的定義。

2003年底後的美國形同依據北京的一中原則替北京代管台灣似的密集進行打壓台灣,2006年拒絕台灣總統過境美國本土,使陳水扁演出「迷航外交」,算是打壓的經典之作。這個打壓,伴隨著由陳水扁而來的對民進黨的不信任,這不信任延續下去的效應就是連帶在2012年對蔡文總統選舉的打壓。對台灣最不利的說法、打壓措施接連不斷,令人心驚膽跳。

2002年,小布希不但公開反對柯林頓戰略,而且包括萊斯(左)在內的友台人士接連入閣。圖右為前財政部長鮑爾森。(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台北霸權論述

關於兩岸關係,台北學界的主流一向對台灣的前景相當悲觀,甚至形成了強烈失敗主義傾向的論述霸權,這一個論述霸權認為無論是雷根或小布希的轉向都是「歷史潮流」下的必然。這個論述霸權的枱面話是「中國崛起」,潛台辭是世界格局已走上霸權轉移的不歸路了,棄台論將愈來愈成形,所以雷根、小布希甚至川普都再有自己的價值觀,但是都必然會依霸權轉移這個不可逆的格局而自己調適。這霸權論述聲威籠罩所及甚至不分藍綠陣營。

然而,對中國由硬趨軟是每一位美國總統非接受的命運嗎?其實有兩位美國總統正好是反例。

一位是共和黨的老布希。老布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因此在尼克森政府時代,在保護台灣聯合國席位上的立場和季辛吉尖鋭對立,在美台斷交時又和卡特站在對立面,但是保守主義的核心內涵就是維持現狀,這個價值觀卻又使他上台後小心地維護當時既存的中美關係,甚至在天安事件爆發後仍希望延續共同制蘇戰略,力圖針對中國人權事件低調處理,最後直到面臨在舉國譁然的氣氛,才採取對中國制裁的措施,宣告中美蜜月期的結束,停止中國享受最惠國待遇,從此終止卡特政府建立的中美軍事技術、情報交流和軍售,不只是這樣,等到蘇聯瓦解之後,台灣努力了20多年的新型戰機採購終於由老布希批准而獲得,而且老布希還批准商務代表席爾斯女士造訪台灣,使她成為台美斷交後第一次到台灣的內閣級官員。

老布希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保守主義的價值觀卻使他上台後小心地維護當時既存的中美關係,甚至在天安事件爆發後仍希望延續共同制蘇戰略。(www.china-embassy.org)

豹變歐巴馬

第二個例子是民主黨總統歐巴馬。 2009上台後,歐巴馬積極懷柔中國,成為第一位就任第一年內就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友中態度超過二次戰後歷屆美國總統。不料,在歐巴馬訪問期間,北京不只沒有正面回應人民幣升值問題,還繼續迫害異議人士,封鎖歐巴馬的演說及媒體訪問,還操控安排上海學生會談,連歐巴馬與民主人士及維權律師之會,也被取消,而且,歐巴馬一離去,立刻審判學運領袖。

中國這樣給歐巴馬難堪,歐巴馬卻一一逆來順受,甚至在和胡錦濤的聯合聲明中,還對台灣非常不利地順著北京的口,表態尊重中國主權領土完整。

歐巴馬回國後,美國和國際輿論全批評他對中國叩頭進行了外交、屈辱外交。 但是,這一位美國總統卻在高調提出「重返亞州」戰略後,2011年又強化為「轉向亞洲」戰略概念,再到2012年進一步升級為「再平衡亞洲」的戰略。準備在10到15年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戰艦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至少有六個航母戰鬥群,包括60%的海軍艦隊,將部署在太平洋區域美、日、韓、澳、菲的軍事聯盟模式,然後和中國在海域勢力的擴張針鋒相對,矛盾愈演愈烈,對台灣空前友善。

什麼是歷史必然的軌道

經過比較之以後,我們清楚看到,過去的每一位美國總統雖然都強調依據三公報(或者加上《台灣關係法》)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但是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內涵實在大有出入。雷根和小布希從強烈友台轉變到對台灣高度不利,是因為台北論述霸權所說的:「在霸權轉移的趨勢下服從歷史必然的軌道」所致嗎?

如果是,那麼老布希和歐巴馬的轉變又服從了什麼様的歷史軌跡?川普一定會步上雷根、小布希後麈髪夾彎嗎?

問題沒有台北論述霸權講的那麼簡單。

註:

國務卿海格和老布希主張承諾有一天對台軍售應該停止,國家安全顧問艾倫和李潔明、阿米塔吉等反對,而雷根則只答應不承諾最後要完全停止的「逐步減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