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郁芳
情慾難以被定義與解釋,但簡單來說可分為「情感」與「慾望」。情感為「渴望建立浪漫愛的關係」,慾望則為「感受到性吸引力」。在此脈絡下,情慾或許可以被定義成「渴望與他人進行情感或生理慾望的交流」。情慾的產生很複雜,又容易受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轉折影響,因此「流動」的可能性就出現了──可能是在某個轉角遇上了一個人,可能突然不愛了,可能同時愛上不只一個人。而情慾投射的對象則可能是身邊的人,也可能是素昧平生的人,這同時也說明了情慾流動的不可預測性註1。既然情慾流動的樣態如此多元,那在不同性別之中發生的情慾流動,是有可能的嗎?
喜歡的性別只能有一種?
「當你把藍色混入紅色,你會得到美麗的紫。混入的比例不同,出現的紫色深淺明暗也會有所不同。紫色是什麼呢?如果你問。也許,我會送你一束紫羅蘭,或穿上我的淺紫洋裝,但我不會告訴你,紫色,就是紅色加藍色,請自行想像。那麼你將永遠無法領略屬於紫的、獨特的美。更何況,紫色也有無數殊異的品種。」——《我愛她也愛他》,陳洛葳
雙性戀代表旗幟。Michael Page在1998年設計了這面旗幟。上方桃紅色代表的是同性戀,下方藍色代表異性戀,而中間交融的紫,則是代表雙性戀。
雙性戀(bisexual)的存在,讓許多人一頭霧水。究竟他們是「同性戀社群的背叛者」,抑或是「有過同性戀經驗的異性戀者」?在社會主流單性戀的思考模式下,雙性戀容易被認為是一個「尋找自己的中間過程」、「不存在,只是一時迷惘」或是「一旦定下來就會成為異性戀或同性戀」,而這種種對雙性戀的質疑,也反應了大多數人認為情慾的流動無法跨越性別、人們應當都是單性戀的刻板印象。
雙性戀的英文字首bi指的是「二」或「雙」,例如我們稱呼一個會兩種語言的人bilingual,但雙性戀的字首容易使人產生誤解,以為雙性戀的偏好光譜只有兩端,但其實不然。雙性戀是複雜的,是多面向的。雙性戀的「雙」字,代表的並非男或女,而是性別光譜兩端之間的種種可能。
有些雙對於不同性別的人都感受得到性吸引力,例如會想跟各種不同性別的人建立性關係註2,有些則可能是在性關係中偏好某一性別,而情感偏好又是另一性別——例如雖然較喜好與男性發生性關係,但情感上卻較偏好和女性有浪漫愛。也有些雙性戀者對不同性別都感受得到吸引力,卻只曾與單一性別建立過親密關係——例如因為家庭壓力,隱藏自身對同性的情慾,而只選擇與異性交往,或者只是因緣際會下,剛好沒有和同性或異性交往的經驗。但以上區分,似乎又將性別太過二分化了,因為性別在雙性戀者眼中,也不一定只存在著男與女,而是在一個連續光譜上的移動的點──有些雙性戀者可能更喜歡跨性別者,其偏好光譜不只有男女兩端。因此,雙性戀們之所以為雙性戀,多半不是因為他們跟不同性別都談戀愛或發生性關係,而是他們能夠感受自己受到不同性別的吸引,其面向可能是生理的、可能是情感的或者其他。誰說情慾流動只能侷限在單一性別?
雙性戀者眼中的情慾
「對我來說,男生和女生的吸引力不大一樣。雖然不論性別,我都希望是個性合得來,而且在乎我的人,不過男生如果給我安全感,我會很容易陷入情網,女生的話比較是第一印象,還要看之後的相處情況,如果是有著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我會很欣賞她。」自我認同為男雙性戀的JL表示,「而和不同性別交往,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自己的角色特質。和男生交往時,我會變得比較陰柔,會很希望對方給我安全感;和女生交往時,我會盡量讓自己變得陽剛,因為我想要保護她,也是因為我喜歡的女生類型通常是比較陰柔啦!不過我也曾經和比我陰柔的男生交往過,當時我就難得地扮演起了比較陽剛的角色。對我來說,我會以對方的性別氣質,來調整自己和對方相處的模式。」
當然,JL只是眾多雙性戀者中的其中一種。和不同性別交往時,雙性戀者也容易被認為「這個階段是同性戀/異性戀」。但就像陳洛葳在《我愛她也愛他》書中提到的:「人們持續地說,我應該是『這個』或『那個』,發現真相是遲早的事。然而,再清楚不過的是,介於(包含)兩者的那個曖昧流動,才是我全部的真實。」
當我們看見一對男同志伴侶,不要馬上就斷定兩個人都是男同性戀,因為有可能其中一位甚至兩位都是雙性戀者。同理,女同志伴侶亦然。而表面上的異性伴侶,也不一定兩個人都是異性戀喔!
附註:非典型的情慾流動
在婚姻平權的討論上,台灣守護家庭聯盟(護家盟)筆下的情慾流動,經常圍繞在「人獸交」、「亂倫」,認為一旦同性婚姻合法化後,是否也應開放「親子婚姻」或「人狗婚姻」、「人貓婚姻」……等。
「動物戀」,指的是人類與動物間產生親密感或性渴望的一種特殊愛戀。擁護者認為,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不只是性,而是彼此之間也能發展出延續數年的愛戀關係。至於「人獸交」一詞經常被使用在具負面意涵的脈絡下,其與動物戀可以互相涵蓋,亦可以獨立觀察——不是所有和動物發生性行為的都是動物戀者,也不是所有的動物戀者都會和動物進行性行為。動物戀經常被視為「違反自然」,人獸交亦被視為是虐待動物、傳播疾病的行為。然而,和動物發生性行為或產生慾望,已經不再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列為病狀之一,除非這些行為會伴隨苦惱或妨礙到正常功能運作。
動物戀示意圖。
「近親性交」,指近親之間發生的性行為。而隨著儒家思潮在東方世界成為主流,才有「亂倫」一詞的出現。「亂倫」原本是指「悖亂倫常」的行為,例如子殺父、師徒結婚等,而「近親性交導致輩分錯亂」亦納入亂倫的範疇之中,因此古中國文化認為,近親性交是亂倫的一部分,而不是等號。而「近親性交」與「近親婚姻」是獨立的兩個事件,近親婚姻泛指所有近親間婚姻關係。
性交又分為「合意性交」與「非合意性交」(如強制性交、乘機性交等)。近親之間非合意性交必屬非法,國家強制力會介入處罰。然而,近親間「合意性交」一直存在爭議。在有些社會如古埃及,存在兄妹、父女、母子亂倫,目的是為了保持皇家血統的純淨。在中國古代,例如《禮記.曲禮》有「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讀音同「優」):「聚」是共同,「麀」是母鹿,表示當時的中國人有父子共妻的習俗。春秋戰國時期近親性交風俗在貴族間更為常見,例如齊桓公和姑姑、姊妹性交,且不許她們出嫁註3。
而近親婚姻,指親屬間婚姻關係。最常見的反對理由是「優生學說」,其認為近親婚姻可能帶有近親性交,而其後代畸形與智能障礙的機率偏高。支持的論點則為「反優生學」,認為近親生子之中產生缺陷後代的機率並不比非近親生子來得高。也有人提出婚姻跟生殖並非綁在一起的,即使近親生子的後代容易有缺陷,但近親間婚姻不代表他們一定有後代。有些國家(如墨西哥)堂表兄弟姊妹可以近親通婚,而台灣民法在親屬編上則有近親通婚之相關禁止規定。
人與其他人事物的「關係」的轉變已越來越多樣化,情慾流動不只有性別之間,還有更多層面的,例如經常被汙名的「婚外情」、「一夜情」、「約砲文化」、「爺孫戀註4」、「師生戀」、「矽膠女體」……等,超越性別、年齡、科技與倫理的情慾流動。跳脫框架來思考,它們不過是另一種人類真實情慾的呈現,為何總是被批評與譴責?當我們看待非主流的情慾展現時,或許可以不要太過武斷地下道德評價,畢竟道德沒有一個絕對化的標準,歷史上已發生多次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道德評價的例子。不過暫且不論這些非典情慾是對或錯,我們應該了解且不能忽略的是,情慾流動其實是存在著各種可能性的。
註釋
註1:夏林清女士在臉書中解釋了「情慾流動」,她表示「我反對教條式保守地去壓抑情慾乃至性,我鼓勵並欣賞每個人面對自己的情慾,但並非一昧地自由任意地讓它流動,人要對後果負責,一個人若冒著反對社會主流對情慾的看法與價值觀去享有自己的情慾流動經驗,都應被尊重,但自己要有準備面對可能的批判與討伐,不可以裝無辜。」此一言論認為情慾流動可以被他人批判甚至討伐,隱約透露出對「情慾流動」的負面評價。
註2:雙性戀≠多P。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都可以感受到性吸引力,不代表同時要跟不同性別建立性關係。
註3:關於齊桓公近親性交之事,有以下文獻記載之:
陸賈《新語》無為第四:「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
管子小匡篇:桓公謂管仲曰:「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姑姊妹有未嫁者。」
漢書地理志下:「始桓公公兄襄公淫亂,姑姊妹不嫁,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
註4:「爺孫戀」一詞通常指的是年齡差距很大的情侶。近年來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是相差約四十歲的知名歌曲〈心肝寶貝〉作曲者李坤城與其好友的女兒林靖恩的戀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愛情雙向道:情慾的流動也許不在乎性別與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