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日本青年的東南亞就職熱潮

1990年代以後,除了日本實力衰退以外,中國的崛起,東南亞國家的成長,均迫使日本調整原有強調經濟的區域政策,轉以強化文化社會交流,強化雙方彼此瞭解。經過長期的努力,在日本國內的海外就職偏好中,東南亞地區受到關注的程度一再躍升,不但高過近年反日聲浪高漲的中國,甚至超過北美與歐洲,成為日本上班族轉職海外時的首選。

王文岳/中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隨著中國市場趨於飽和,自新政府上台以來,東南亞再度成為台灣尋求經濟成長動能之所寄,台灣的東南亞政策再度以一種具有「南北意識」的南向之名浮現。可喜之處,在於台灣終於意識到東南亞的重要性,並將之納為國家發展戰略;而隱憂之處,則在於缺乏長期深耕,台灣在東南亞的經略,稍遜於東北亞其他國家。由此一角度而言,長期深耕東南亞的日本,其與東南亞的交往趨勢,便有參照之價值。

早期日本的東南亞政策,亦由經濟發展視角擘畫雙方關係。1980年代以後,在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促成日本企業投資,與日本強勢文化傳佈所造成的加乘效果使日本的政經網路遍佈東南亞各國,儼然成為全球市場與東南亞連結的橋樑。

在1990年代以後,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出現具體改變;除了日本實力衰退以外,中國的崛起,東南亞國家的成長,均迫使日本調整原有強調經濟的區域政策,轉以強化文化社會交流,強化雙方彼此瞭解。經過長期的努力,在日本國內的海外就職偏好中,東南亞地區受到關注的程度一再躍升,不但高過近年反日聲浪高漲的中國,甚至超過北美與歐洲,成為日本上班族轉職海外時的首選。東南亞已由日本企業生產的後勤基地,幡然轉身成為日本青年尋求發展的重要出口,新一波的東南亞熱潮,也因此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氣象。

1980年代以後,在日本政府開發援助促成日本企業投資,與日本強勢文化傳佈所造成的加乘效果使日本的政經網路遍佈東南亞各國,儼然成為全球市場與東南亞連結的橋樑。圖為日本與馬國合作完成由彭亨至雪蘭莪原水的輸送工程,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Shimizu Corporation)

東南亞魅力的結構因素

自經濟泡沬之後,日本前往東南亞就業的青年益為增多。根據外務省的統計,自2007年以後,日本海外僑民人數移居東亞人數(含中國)已超過北美,成為海外日本僑民最多的地區。日本僑民移居東南亞國家,多集中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總人數約12-15萬人之譜,人數持穩定成長,與北美、澳大利亞並列為日本海外移居成長最快的地區。日本人移居東南亞加多,主要有三項原因:

第一、中日關係緊張,經貿重心轉移。由於中國經濟迅速成長,日本前往中國經商、就學與長住人口眾多。2011年中日之間因釣魚台主權爭議而產生衝突以後,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急速下滑,連帶影響日本人前往中國意願。相對地,日本與東南亞之間的往來則持續升溫,成為此一時期日本對外投資成長最快地區。

第二、中國市場競爭,人力成本提升,加上紅色供應鍊崛起,在在削弱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加上民間存在的反日民族主義浪潮,每有勞資爭議或反日事件,日本企業常成為民間的抗爭對象,造成日本企業經營上的困難。

第三、東南亞與印度崛起,成長率提高。相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蒙受的金融打擊與經濟困境,東南亞與南亞市場獨領風騷,成長力道驚人,除了低廉高素質的人力以外,東南亞與南亞市場發展迅速,已成世界各國積極佈局之焦點。

日本僑民移居東南亞國家,多集中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總人數約12-15萬人之譜,人數持穩定成長,與北美、澳大利亞並列為日本海外移居成長最快的地區。(www.deccanchronicle.com)

日本青年的東南亞創業熱:個體實踐與生命故事

宏觀面的因素,使得日本企業在尋求中國以外的成長動力時,強化了東南亞方面的佈局,以企業為主的南向趨勢,也是日本企業前往東南亞發展的主流。然而,日本近年的東南亞熱潮裡,卻有一股不同以往的趨勢,特別是過往鮮少前往東南亞發展的個人與小規模企業。這種創業故事,常常伴隨著志願者團體、個人旅遊、或者企圖在東南亞另闢新天地的想法,使得日本青年的東南亞之路平添不同的色彩。以下,略舉個案,以描繪日本青年東南亞創業之圖像。

案例一:

2014年,長谷川在旅行曼谷停留的民宿中結識泰國友人,在相談中,瞭解到泰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翌年,長谷川結合另兩位出身VISA的夥伴,募資1750萬美元,針對東南亞小型企業支付的需求而在曼谷成立了線上支付服務Omise,預期在未來的東南亞線上商務市場搶佔先機。

案例二:

在越南人力資源公司的吉川,於就讀同志社大學期間,有感於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前往中國與台灣學習中文,並以台灣的日本企業為求職目標。畢業前夕,順利取得公司內部錄取通知(日本稱為內定),未料,吉川來台前夕,竟收到公司發出的內定取消通知,理由是經營不順。在此打擊之下,吉川轉念前往印尼、馬來西亞與越南等具有華人文化傳統的地區謀求發展,意外接觸到設立於越南的日系人力資源公司,正積極發展越南與中國之間業務,吉川順利獲得錄用,在越南開展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三:

東協經濟體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中川就讀成蹊大學之時,即有加拿大遊學經歷,畢業以後,中川參與出版公司、公關公司、公關事業的成立,2010年,他預期東協經濟圈趨於成熟,創立以旗下的越南創意諮詢公司為核心的Touch Asia Group,在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成立相關公司,招募當地人才,橫向連結東協各國專業人士,提供資金取得、軟體、翻譯、招募等企業育成服務。集團內日本籍員工僅約20%,其餘員工均為非日本籍人士,同時,亦依各國的市場環境,創立各種不同衍生公司,包括越南遊戲公司、泰國不動產仲介與內容發送公司,巧妙活用跨國人材。

日本近年的東南亞熱潮裡,有一股不同以往的趨勢,特別是過往鮮少前往東南亞發展的個人與小規模企業。這種創業故事,常常伴隨著志願者團體、個人旅遊、或者企圖在東南亞另闢新天地的想法,使得日本青年的東南亞之路平添不同的色彩。(圖:日本外務省)

旅遊、海外就學經驗、東協市場的發展,是日本這波東南亞熱潮的主要來源。隨著跨國移動的成本降低、免簽證旅行盛行、網路基礎建設的發達、各國專業人力趨於完整,日本青年前往東南亞的創業經驗,對於台灣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足有借鏡之處:

第一,資訊交流網的建構

日本經略東南亞經年,相應的各式資訊服務趨於完整,無論是針對企業發展的諮詢公司,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業育成機構,乃至於個人前往東南亞的轉職服務,都有繁複與綿密的資訊提供與分享平台,日本各國的商工協會組織亦較為齊備,可降低日本企業前往創業的風險。

第二,譜寫創業故事

日本各式東南亞就職的論壇與報導平台建置近年亦趨於完整,各種個人經歷與創業工作坊提供了日本有志前往東南亞發展者充分的資訊來源,各種生活、就業、文化等多方面的討論,大幅降低日本人前往東南亞的資訊成本。

第三,正視東南亞創業的跨國移動潮

隨著東協各國的發展,東北亞與東南亞國家的跨國移動將趨於頻繁,相對於傳統以大型企業投資所帶動的人口移動,新一波的東南亞熱,更為具體的反映了東南亞的人文社會魅力。而伴隨而來的文化與社會差異,將是有志者必須予以調適的問題,具體而平衡地呈現此波移動的整體形貌,未來將更為重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