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近代東亞的感官世界」之一 1920年代台北文青的一天

當代文青三不五時會逛逛誠品、泡在星巴克看書、到獨立書店走走、在pub喝酒聽歌閒聊,或者是騎YouBike從大稻埕到淡水漁人碼頭。那麼1920年代的文青們,平常都在做些什麼呢?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一提起近代東亞城市民眾的感官世界,就不得不說國際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竹村民郎的名著《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本書一開始就以「大正人的一天」揭開時代的轉變。竹村帶著我們坐上時空機器,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讓我們看到1920年代東京的生活百態。

首先他以一對住在東京的中產階級作為觀察對象,描述他們在大正九年(1920)五月一日的家庭生活。在這一天,作者從主人翁B先生一早的上班講起,提到報紙劃時代的發展、戰爭餘煙、經濟蕭條、市營電車車站、擁擠交通、高橋崩壞的財政、十二點午砲、消費殿堂三越百貨、大正時代的洗衣、婦女的家務勞動、電影與歌劇之都、賣座的戲劇,一直到掛鐘敲響了十一點的鐘聲,這對夫婦入睡為止。

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竹村民郎的名著《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一開始就以「大正人的一天」揭開時代的轉變。(圖:網路)

「大正人的一天」的書寫視角正是我們觀看日治台灣的感官世界的範例。

同樣的1920年代的台北,又是怎樣的光景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文青的一天」這個主題找到些許答案。

當代文青三不五時會逛逛誠品、泡在星巴克看書、到獨立書店走走、在PUB喝酒聽歌閒聊,或者是騎YouBike從大稻埕到淡水漁人碼頭。

那麼,哪些是1920年代台灣文青會做的日常生活瑣事呢?

AM:05:00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有些文青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早起,像有位公學校的教師黃旺成每日起床後的第一件是就是讀報,他最常接觸的報紙則是《台灣日日新報》。此外,還有日僑在華辦的第一份報紙,也是福建第一大報的《閩報》;台灣人辦的《台灣民報》,更是文青常透過閱報社接觸新聞的重要管道。甚至在中國各大城市流行的《申報》,其知名度也常為當時文青所熟知,由於接觸不便,偶而會以建議的方式要單位訂購這份報紙。

文青常透過閱報社接觸新聞的重要管道。圖為《台灣日日新報》(邱鈺鋒攝,維基共享)

當然,文青讀報不會只限於早上,讀報的場所也不僅在家裡,有時會在車站、閱報社、醫院、或在旅館;有的則是跟朋友借讀,或者是朋友帶來共讀。1921年時,黃旺成有回就是朋友帶來《上海新報》,因為上頭刊載日英同盟的輿論,要黃旺成專門朗讀給他聽。有的時候,台灣文青晚上會讀到由日本大阪所送來的《大阪昭日新聞》,很多日本內地的訊息是透過這種管道取得。

AM 07:00

文青的早餐(朝食)吃些什麼?當時可沒有我們現在滿街都有的美而美,也沒有711或萊爾富,常見的早餐有牛奶、包餡麵包、杏仁茶。當時吃一頓早餐大概多少錢,目前並未有太多的數字可參考,不過透過間接資料可大略推估。例如1927年時,台北市開辦簡易宿泊所,不知算不算是日治時期的「青年旅館」,主要提供給下層民眾住宿,反正就是很平價,一晚只要十八錢,早餐一頓則是十錢。這種地方的衛生條件據說遠超過當時台灣人經營的旅館,但住的還是以日本人居多。

喫茶店也是文青早餐的重要場所。

從1912年起,台北就出現提供不以正餐為主的咖啡店及喫茶店。這些店家六點就開張,販賣的食品相當多元,有烏龍茶、紅茶、咖啡、牛奶、巧克力、可可、洋酒、日本酒,當然裡頭也有許多洋食可當早餐。洋食一道約五錢、咖啡一杯八錢、牛奶約七錢。這價錢和上述的平價青年旅館差不多。據統計,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大都是25至40歲之間的有薪階級。

關於早餐的理想樣式,1929年的《台灣日日新報》甚至在報紙上提供營養食譜給大眾參考,像是該則報導說早餐應該吃甘藍汁(12卡)及味噌(61卡),這看起來是比較日式的吃法,但究竟有多少文青會買單就不得而知。

AM 11:00

當時台北有三間文青常去的書店:新高堂、杉田及文明堂,其中又以新高堂最為著名。這間書店打從1898年就在台北開張,1915年重建,位在現在的重慶南路與衡陽路口,1945年後改為東方出版社。黃旺成就常到這看書及買書,有一回他就在這替他老闆買了本《菜根譚》。此外從他寫的日記中的閱讀書目,也大致可看出當時文青的閱讀世界,像是《蕩寇志》、《獨秀文存》、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史記》、《左傳》,或者是《台灣青年》雜誌。

新高堂這間書店打從1898年就在台北開張,1915年重建,位在現在的重慶南路與衡陽路口,1945年後改為東方出版社。(圖:作者提供)

文青的書訊從何而來?

報紙的新聞及廣告是其中一種。像是《台灣日日新報》就會公布新高堂書店的「暢銷雜誌種類」。例如1917年的二月份,就刊登了當月的雜誌排行榜,其中銷售數量一百本以上的有:《婦人世界》770冊、《幼年畫報》600冊、《幼年之友》330冊、《講談雜誌》290冊、《家庭雜誌》250冊、《中央公論》245冊、《少女之友》240冊、《日本少年》240冊、《太陽》230冊、《幼年世界》225冊、《婦人畫報》220冊、《婦人之友》220冊、《小兒》180冊、《日本及日本人》165冊及《文藝俱樂部》140冊。這些雜誌大都可以在全台不同書店買到,黃旺成就曾經在台中的中央書局買到《太陽》雜誌,並在1927年的日記寫到閱讀心得:

「今天略覺清閒,看了多少的什誌《太陽》以遣興致。」

書店有時也會在報紙上登廣告宣傳特價時間,像是太平町的雅堂書局在1927年11月28日,就刊登一則新聞說該店於11月24日至12月23日止,舉行冬季特賣會,古今圖書九折,新舊小說則八折。

20年代文青讀物《太陽雜誌》。(圖:作者提供)

相較於日本書店買書會打折一至兩成,台灣書店的價格對於文青而言,應該是筆較大的負擔,因為在定價之外還要額外加錢。為此,還引起日本的「內地書書籍商組合」這組織抗議台灣的銷售制度所帶來的暴利,雙方為了此事還鬧上報紙版面。

AM 11:30

當時的文青和現在人一樣,喜歡到名店買東西。有些台北以外的文青會專程坐火車到台北車站,再轉公車到南街(迪化街的南段)購買南北貨。像是其中有間位於大稻埕的寶香齋餅舖,許多文青會到這來買餅及肉脯。有的則是來這兒的永樂市場買布回去;或者是到永樂市場對面的屈臣氏大藥房買藥。

PM 01:25

不管是1920、30或40年代文青,北投都是泡湯的絕佳地方。他們有時會在下午一行人搭車從北門往新北投去,先投宿在松濤屋,若覺得沒有人氣,泡的人少,就會再轉到松島屋,這理由或許不是原先的店家不好,而是後面這家有小姐有特別招待的緣故。有的店家生意好到應接不暇時,常引起客人只留下一圓茶水費就拍桌走人。此時,離開的這些客人會改挑神泉閣泡湯,泡澡完後會來瓶汽水(サイダー,cider)及吃一頓三圓的雞飯。

不管是1920、30或40年代文青,北投都是泡湯的絕佳地方。(圖:作者提供)

PM 02:00

新店在當時是個新興的景點,離城中心有些距離,需要特別搭萬新線火車才能到達。文青常會聚集三五好友相約去碧潭休憩,及攀登附近高山俯瞰美景。當旅途結束回到台北車站附近時,則會到旁邊的新公園走走,順道到四周的冰店吃個奶昔。

PM 03:00

圓山動物園是當時文青常去的另一個休閒場所。1922年8月30日下午三點至六點間,當時著名的圓山動物園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即是印度大蟒蛇從排水口逃脫至隔壁溫室內,吞食掉一隻身長約140公分的猩猩。隔日《台灣日日新報》第七版報導了這則新聞,此後更吸引了許多人到動物園觀看這條大蟒蛇,文青黃旺成就是其中一位。

當時文青也會藉由巡迴的馬戲團來觀看動物,像是著名的有田洋行會的木暮初太郎所經營的馬戲團,從明治末年就帶團在日本及台灣各地巡迴表演,民眾常透過此機會看到虎、豹、獅子、馬來貘及大蛇等動物。

PM 04:00

文青的一天除了休閒、購書、逛街購物外,醫療也是要事一件。有的人會到東門町的台北赤十字社病院(新址為現今的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看病、照X光,或是到府中街的藥鋪資生堂買藥。這間資生堂可大有來頭,我們現在對它的印象僅停留在化妝品之類的,殊不知最早於日本銀座成立時,它可是日本海軍藥劑師福原有信所創辦的藥房,專門引進國外的西藥。

府中街的藥鋪資生堂。資生堂最早於日本銀座成立時,是日本海軍藥劑師福原有信所創辦的藥房,專門引進國外的西藥。(圖:作者提供)

PM 06:00

江山樓是當時文青相當喜歡聚餐宴會的場所,在這不僅可開會,還能享受魚糕、紅蟳米糕等美食,一頓飯下來並不便宜,黃旺成在這就吃過一頓七圓的晚餐。

不只是台菜,文青來這甚至可以吃到著名的蘇州名菜西瓜雞,這是夏天的時菜。作法是將西瓜上方切下一塊,挖出果肉,再將煮熟的雞肉、蔬菜及湯汁倒入西瓜內。有次黃旺成的友人提及這道名菜的美味,令他食指大動,就夥同朋友集資到店裡外帶西瓜雞回去共食,但味道似乎並不如想像的美好。

江山樓是當時文青相當喜歡聚餐宴會的場所,在這不僅可開會,還能享受魚糕、紅蟳米糕等美食。(圖:作者提供)

有時文青來這用意不在吃飯,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來找小姐作陪的。當時有位文青就在日記裡寫到:

朋友一通電話邀約招待,七點就前往江山樓,其中客人七人,妓女五人,所謂賓客滑稽百出、狂態如畫,直到十點才解散回家就寢。

妓女之中,最熱門的當屬1922年江山樓主辦的花選榜首的名妓小金治,許多人來這吃飯都是為了她慕名而來。

PM 07:30

夜晚的台北人生活多采多姿,除了一些在公學校講堂舉辦的「納涼音樂會」外,台北的文青當然不會放過公開放映的紀錄片,尤其是女學生的紀錄片。

1926年的7月30日,在炎熱夏日的夜晚七點半的台北,一群人蜂擁在新公園的音樂堂前,個個聚精會神地望著前面的超大布幕,他們看的可不是免費的熱門電影,也不是殖民政府的宣傳教育片,而是臺灣日日新報社主辦的活動寫真大會,主要內容是播放女學生「登新高山」(玉山)的紀錄片。

據隔天報載,當晚參加的人數多達三萬,這數字或許有些浮誇。不過,從報紙寫真來看,當晚確實參加的人不少。

PM 09:00

理容院也是男性文青常光顧的場所,有的地方稱之為「女人床」,特指有女性理髮師服務的理髮院,在這些人員的服務下,有種特別的感覺,文青日記會這樣形容:

「手纖質膩,別饒快感」。

當時的理髮師這行有所謂的「台北理髮組合」這行業組織,到1927年時已成立十五週年。從明治到大正年間,理髮師的工資由原先的兩錢提高至四十錢,卻又常要求提高理髮費用,因而引起報紙輿論的抨擊,認為和一般物價相比,這行的工資算是漲地比較快的,漲價會影響到一般民眾的意願的。不過看在文青眼裡,若都有上述女性理髮師所帶給人的觸感,調高一些,應該還可以接受吧!

PM 10:30

當時文青常會一行人在艋舺的淡水河邊乘涼。通常是從北門坐車到觀慈市,也就是現在捷運龍山寺站附近的西園路一帶,該地有台北最早的市集及碼頭。文青到這個地方不外乎就是走走看看當地的風月場所「貸座敷」。那時淡水河邊開滿了妓院、酒樓,其中較有異國情調的是朝鮮人開的「鮮花樓」。有回黃旺成就同友人五人到這尋找刺激,可惜對該樓的小姐評價不高,形容是「皆牛頭馬面,獰惡可憎」,不得已挑了兩人陪酒吃點心,當晚他們花了十多圓才離開。

20年代的文青常會一行人在艋舺的淡水河邊乘涼。通常是從北門坐車到觀慈市,也就是現在捷運龍山寺站附近的西園路一帶(圖:《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由於各州政府對於這種聲色場所的管制略有不同,尋芳客接觸這些場所的方式也就不同。像是1919年時,台中州政府規定不可讓顧客從門外就看見到店內妓女,因而店家改為以懸掛照片的方式讓顧客挑選。有位文青就是看完設在台中公會堂的衛生展覽後,到附近的風化場所「遊廓」瀏覽這些門外的妓女寫真照,看完已經晚上十點半,才回去就寢。

西門市場附近的醉仙樓也是文青流連的地方。(圖:作者提供)

西門市場附近的醉仙樓也是文青流連的地方,是間位在新起町的台灣料理店,裡頭常有藝妓陪酒。當然,在這些風月場所除了有妓女作陪之外,還可以品嚐到美食。1923年,有位文青在新勝樓受到店老闆的熱情招待,就點了一道魚鍋享用,這在當時是道特別的台菜,裡頭的湯料相當豐盛,有雞捲、花枝、蝦子、雞肉、冬粉、茼蒿及各式香料。可惜這些文青嫌當晚的妓女過於俗氣,不解人意,最後是敗興而歸。

時代的共同記憶

文青的日常一天當然不會只有這些事可做,上述活動僅就所見日記及報刊資料,摘錄出一些重點,日後有機會則會針對個別細項,放在日治台灣的感官世界的脈絡下專文處理。

當然,個別的日常生活瑣事雖然是一種微觀歷史的視角,但不能忽略掉大的歷史變動及社會文化發展,像是:江山樓的落成、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麻雀的流行、東京大地震、偽造味素案件、國家公園建議案的提出、台北第一及第三高女攀登新高山、自轉車的普及、票選台灣新八景、「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的公告。這些都是1920年代民眾的共同歷史記憶,唯有瞭解這些轉變,才能理解民眾生活的細微變化所隱涵的意義。

此外,日本的「帝國之眼」下的政治與制度的作為亦不能忽視,只有將政治、社會與日常生活一體看待,我們才能理解這個時代東亞的感官世界的真正全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