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逆思》繁華背後的淡水河與老街

淡水河,曾經因為其舟楫之利、民生灌溉和漁獲,使得沿岸聚落皆得以發展,和北台灣有著緊密的關係,卻因為桃園大圳和石門水庫的建設,影響了流量,淤積問題日漸嚴重,加上過度接收了住家及工廠廢水,一度有「黑龍江」的惡名。整治過後,帶動觀光,卻也帶來隱憂……

林心畬、黃伃君

北台灣生命之河——淡水

淡水河為全台第三長之河流,亦是北台灣的生命之河,橫跨雙北、桃園、基隆、新竹、宜蘭,是少數擁有船運功能的大河。早在漢人移入之前,流域附近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已經利用「艋岬」這樣的獨木舟或小船往來河流之上,延續至1860年開港,一直到現今,淡水河與北台灣都有著緊密的關係。

淡水河今日樣貌。

淡水河歷史的髒,北部民眾的共同記憶

18世紀淡水河及其支流的舟楫之利、民生灌溉與漁獲,使得許多沿岸聚落因此得以發展,淡水河除了航運的重要之外,也曾經有過潔淨無染的時候,1892年在英國副領事的報告書中提到,台灣北部常可看見許多人家畜養的鴨群在河流裡游泳,每群約有五百隻,牠們在河灘上的泥巴中覓食,並由鴨船載運到各地方去。那時,淡水河與居民共同保有和諧的關係。

日據時代興建桃園大圳以及光復後的石門水庫,影響了淡水河主支流大漢溪的流量,使得淡水河淤積問題日漸嚴重,水變得又薄又淺,到了戰後已失去航運功能。1960年代都市化的快速發展,陸運取代水運,人民和河流的關係已經不再親密。到了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經濟發展優先考量下,淡水河汙染的問題漸漸浮現。河流周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住家、工廠,汙染的來源主要來自家庭、工業以及畜牧廢水,使得淡水河宛如一條巨大的排水溝,又黑又臭,人們更不願意靠近,在民國75至79年達到汙染高峰,一度有著「黑龍江」的惡名。

只有髒?有多髒?

淡水河流域內的人口近八百萬,汙染有超過85%以上來自家庭生活廢水,這些汙水未經妥善處理,就直接排進河流中。自民國54年便在淡水生活,並在此開業至今四十年的百頁溫州大餛飩老闆、老闆娘表示:「以前念淡江大學的時候,淡水河還很乾淨,都還會下水游泳、在河邊釣魚,甚至有同學被鯊魚咬到。後來民眾比較無知,大家亂丟東西,家裡有貓、狗死掉,屍體就往海裡丟,垃圾也全部往裡丟,家後面出去就是河,家裡煮菜煮一煮就丟下去河裡。政府在做工程時,還曾以為河流當中看似長滿綠色植物的是沙洲,一挖開才發現是過去掩埋已久的垃圾堆疊而成。」

過去淡水河主要支流大漢溪沿岸近千家的工廠擷取上游乾淨的河水使用,再將有毒的廢水排回河中,包括:電鍍、染整、化工、陶業、食品、造紙、皮革、土石等產業。另外,沿岸許多養豬場以及從清代就出現的養鴨場,也會將動物的糞尿汙水直接排入河中,黑壓壓的汙水,和堆積在旁的垃圾山,就是淡水河過去令人不堪回首的樣貌。

筆者目擊民眾正在淡水河邊撈起剛上鉤的魚。

淡水河的蛻變:是福或是禍?

1980年代開始,環保意識抬頭,加上居民的反應與抗議,政府逐漸重視河川的保育問 題,候選人將淡水河整治列為重要的政見,在民國76年開始河川的整治。整治除了環保署水質監管、建立人工溼地、大漢溪兩岸工廠外移,著重在生活廢水,透過用戶接管,收集至位在八里的汙水處理廠,再將其排至大海。家庭部分則是藉由架設截流站截流處理。同時,結合民眾參與,成立河川巡守隊、舉辦宣導活動、建立汙染通報網,以嚇阻違法汙染事件的發生。

除了水質方面,政府在河岸規畫的河濱自行車道、河濱公園、美化河岸,更加帶動民眾親近淡水河。然而,在淡水河沿岸鋪設客土和水泥,政府為了彰顯表面上的政績,營造美麗綠地供民眾使用的假象來贏得選票,實際上根據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副局長曾鈞敏的說法卻是:「這種和河流搶地,用人工構築土堆,阻礙了河流自然發展的機會,不僅為不環保、不永續的行為,甚至增加洪水災害的機會。」站在生態的角度,沿河腳踏車道不應存在、影響河川,而是要還地於河。我們應該思考,面對大眾的休閒生活與河川的生態保育,應當做出怎樣的抉擇?

筆者實際走訪淡水老街一帶,週末的觀光人潮眾多,淡水河沿岸步道人來人往,還有許多人在河邊釣魚。自民國89年便搬來淡水的民眾表示:「以前的確會飄出臭水溝的味道,現在很少了,只有颱風天過後有浮木垃圾,多多少少一些,但已經少很多。不過河水雖然變乾淨了,不過逐年上升的遊客人潮卻也增加了商業區的髒亂,亂丟垃圾的情況仍然嚴重。」

淡水河整治的進步,確實帶動了淡水的觀光人潮,但是有無增加收益,其實不然。雖然人潮增多,但是開業店家的數目同樣上升。百頁溫州大餛飩葉老闆表示:「顧客來很多,但每一家都弄吃的,就是一個大餅,大家都分一口飯吃,沒辦法存錢。我們老店有打穩基礎,現在其他的店,三個月兩個月沒生意就關門了。觀光客多,但僅限於window shopping。」

淡水老街假日人潮湧現。

問題的產生:政府、居民有責

附近居民與學者陳健一認為:「整治三十年以來,確實在對的方向上,但人民監督、督促政府的功能卻不足。」以台北市為例,汙染狀況現在幾乎微乎其微、河川也保持良好狀態, 因為只要河川稍有汙染或環境問題,市民立刻群起反應;同樣問題在新北市,因為居民多為外地移入或投資者組成,對土地的感情不夠濃厚,且近幾年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而安於現狀,因此當地居民對環保的議題關心也不夠熱烈,反而是對房價、交通等經濟因素較關切,急著炒地皮、脫手賺利潤,政治人物面對選票當然也更著重於經濟發展,而時常忽略環境、水資源的保護。因此面對河川汙染問題,除了指責政府失職外,也應從自身檢討是否過於消極、被動,未能促成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繁華背後的淡水河與老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