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無以酩狀》《單身動物園》誰不想出雙入對?

酒吧來客多數總對肯巴利酒的苦澀避之唯恐不及,愛情嚐起來總不全然稱心甜蜜;人生除了酸甜還有其它滋味,一旦偏頗就只能在劃地自限的狹隘尋找可能性。有些苦是為了襯出甘甜,有些苦本身發人深省;今晚,何不試杯肯巴利調酒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縮梭

不論離婚或愛人過世,只要是單身的成年人都會被強制送進一間酒店裡,限時內沒有配對成功就會變成動物。電影《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用荒誕且殘酷的劇情,巧妙地諷刺對單身的歧視、婚姻的脆弱虛矯、社會規範的成俗迂腐。配給相同的服裝、作息,要讓單身者以齊頭式平等去尋覓自己的命定伴侶;人生而不平等,即使物質或行為上被強制統一,外貌、性格甚至生理缺陷都造就一個人追求配偶的難易度差異。

社會試圖標準化所有人的選擇,鞋子尺碼僅有整數尺寸不能選擇小半號,性取向不接受雙性戀;弱勢者只能受限於框架任憑殺剮。

電影取景自愛爾蘭帕克那斯勒旅館(Parknasilla Hotel);男主角正準備把人拖進變形室內。(圖:Element Pictures)

電影裡一名有著美麗金髮的少女即將變成動物的那天早晨,酒店經理似是憐恤卻不帶絲毫血淚詢問她最後一刻想做什麼?「大多數人會選擇閱讀經典文學,一些變成動物後就再也不能做的事」,經理用高傲口氣建議她,自以為優越的人通常就是如此恣意輕蔑地左右他人生活。一旁,昔日閨蜜朗誦紙卡上對兩人友情的緬懷文字像是風涼話般刷仇恨值,個人情感在此處被剝奪殆盡。

男主角大衛希望能變成一隻龍蝦,因為牠能存活百年,又生活在自己向來喜歡的海洋,重點是終生性能力不會退化。

比利時米其林二星餐廳「Ter Leepe」主廚﹣克斯托夫.馬拉納(Kristof Marrannes)思考餐酒搭配主題時,試著將龍蝦風味與琴酒結合,並與酒創公司「Spirits by Design」研發銷售龍蝦琴酒(Lobster Gin)。馬拉納希望它的琴湯寧(Gin Tonic)嚐起來像是龍蝦濃湯,加上香茅、荷蘭芹與萊姆切片端上桌。

米其林大廚Kristof Marrannes與Lobster Gin。(圖:www.hln.be)

初到酒店的第一頓早餐,大衛環顧四周的單身同類,一位極欲找到伴侶的女性把奶油餅乾遞給鄰桌喝著「肯巴利蘇打(Campari Soda)」當早餐的老男人。

早餐就喝Campari Soda的男人。(圖:Element Pictures)

1842年,14歲的農家小孩-卡斯帕雷.肯巴利(Gaspare Campari)在介於米蘭與杜林中間的城市諾瓦拉工作,用荷蘭時興的各式香甜酒觀念做法,添加草藥、香料、樹皮、水果等六十餘種原料到烈酒裡調配出苦味開胃酒,取名為荷式草本苦酒(Bitter all’Uso d’Holanda)。1862年,卡斯帕雷再婚後搬到米蘭,於米蘭主教座堂(Duomo di Milano)附近經營咖啡館「Caffé Campari」;當時店內最受歡迎的飲料便是卡斯帕雷以等量自家肯巴利酒與Cinzano廠牌甜苦艾酒(Sweet Vermouth)混合再加上蘇打水的「米蘭﹣杜林(MilanoTorino)」;命名來自兩款基酒的發源地,後來因為深受美國觀光客喜愛所以改稱「美國佬(Americano)」。

當時的「Caffé Campari」。(圖:camparino.it)

肯巴利酒相關調酒為數眾多:內格羅尼(Negroni)、茉莉(Jasmine)、花花公子(Boulevardier)、老朋友(Old Pal)等,簡單經典。百年來不變的肯巴利酒配方極其保密,目前推論原料包含有酸苦的桃金孃葉橙(Myrtifolia)與苦香樹皮(Cascarilla Bark)。

將乾燥材料浸泡水中兩日,加進烈酒與水靜置桶內15天,此時酒液為棕色,其味極苦;接著倒入裝盛果汁及果渣、茶袋的調和桶裡再浸泡數日,蒸餾後再加入甜味劑,並以胭脂蟲做成的染劑進行染色(2006年後因為供應問題改用其它染色劑),稀釋裝瓶的酒精濃度會依銷售地區不同略作調整。卡斯帕雷的兒子-大衛.肯巴利(Davide Campari)在1932年生產酒精濃度10﹪的瓶裝肯巴利蘇打,並延請未來主義畫家佛圖納托.德裴洛(Fortunato Depero)設計瓶身。透過大衛商業天賦運作,肯巴利酒開始外銷至瑞士、法國尼斯,然後跨海販售,很快地變成義大利國際知名品牌。

Fortunato Depero設計的Campari Soda瓶身及繪製的廣告。(圖:Elisa Campana)

大衛自己坐在森林裡惆悵地唱歌:「從我第一眼見到她,就知道她是我的天命真女。她的唇有玫瑰般色澤,匯入血色荒野的河。第二天我帶了花送她,對她說:玫瑰生長的地方既甜美、緋紅且自由」。

玫瑰的西班牙語是蘿西塔(Rosita);美國資深調酒師兼作家-格瑞.雷根(Gary Regan)於1991年出版的《調酒師聖經(The Bartender's Bible)》提及「蘿西塔」這杯調酒。1.5盎司龍舌蘭酒(Tequila)、1盎司肯巴利酒、各2分之1盎司辛口苦艾酒(Dry Vermouth)和甜苦艾酒、數小滴安格式苦精(Angostura bitters),最後倒入盛有冰塊的威士忌短杯裡攪拌均勻;目前所知最早記載該酒譜的是1988年再版《Mr. Boston Official Bartender's Guide》,與雷根版本差異在於肯巴利酒使用量減少0.5盎司。保留龍舌蘭的胡椒、青草等野性口感,輔以厚實的苦甜滋味,幸福的瑰紅本就是遙望時美麗,置身當中卻五味雜陳的情緒。

以Tequila、Campari與2種Vermouth調製的「Rosita」。(圖:La Petite Chambre 小房間)

倘若你沒有辦法品味太過艱澀,另一款源自1978年吉隆坡希爾頓酒店「Aviary Bar」的熱帶特調「叢林鳥(Jungle Bird)」,以1.5盎司深色蘭姆酒(Dark Rum)、4分之3盎司肯巴利酒、1盎司鳳梨汁、各2分之1盎司檸檬汁與糖漿搖製;讓肯巴利酒的苦味變得較平易近人,同時鳳梨酸甜與蘭姆酒之間因此饒富趣味。芝加哥「The Aviary」酒吧的前調酒師-查理.喬利(Charles Joly,2014年Diageo World Class世界調酒冠軍)則重構「叢林鳥」為分層方式呈現,並以玻璃粗吸管飲用。

以Rum、Campari與鳯梨汁調製的「Jungle Bird」。(圖:La Petite Chambre 小房間)

Charles Joly與他重構的「Jungle Bird」。(圖:timeout.com)

(左)安特衛普Dogma酒吧與(右)紐約MaisonPremiere酒吧的「Jungle Bird」。(圖:作者提供)

「夫妻本是叢林鳥(誤),大難來時各自飛」,電影為愛情堅貞程度設下關卡,卻是沒有多少人禁得起考驗。普世價值立法要人們出雙入對,樹林裡另有一群偏激的單身去死團嚴禁戀情行徑,連跳舞都必須形單影隻。

瘸腿約翰為了逃避變形,想方設法流鼻血以博取慣性流鼻血女孩的同屬感;戴眼鏡大衛與近視女孩相戀相惜;冷血女人用盡手段心機測試另一半是否也同樣無情。交往過程裡我們聚焦於兩人之間的共通點被導演誇張放大,「我們沒有共同興趣沒有相同背景這樣真的適合嗎?」類似提問反覆出現在情侶身上,從而忽略彼此能為一段關係付出犧牲多少。

酒吧來客多數總對肯巴利酒的苦澀避之唯恐不及,愛情嚐起來總不全然稱心甜蜜;人生除了酸甜還有其它滋味,一旦偏頗就只能在劃地自限的狹隘尋找可能性。有些苦是為了襯出甘甜,有些苦本身發人深省;今晚,何不試杯肯巴利調酒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