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請原址保存三井倉庫

◎林奎妙

台北市政府拆除北門高架道路(別稱「忠孝橋引道),除了解放周遭古蹟群的天際線,未來也將落實市長的「東京經驗」著手進行景觀重整。對城市歷史空間而言,此番「美意」固然值得肯定,但都發局在長程路型規劃中,即將把東北角三連拱紅磚的歷史建築「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異地重建,這種忽略原址座標意義、不顧建築群完整脈絡而進行單棟移除的決定,卻將對此場域130多年的歷史演進痕跡帶來莫大傷害!

原址對常民記憶與歷史考究的必要性

堅持原址並非食古不化。以近期「新北投火車站」站體選址為例,為何應力求原址,而非移至腹地更大的公園重建?火車站是80年代前出生的北投人的常民記憶,理應讓一般人只需借助「絕對座標」的存在,無站對位置、透過空間最原初的樣態,就能道道地地將北投的歷史變化傳遞給下一代,無須仰賴書本或比對照片等較為進階的資源。

應該保住原址的真實性,為「未來」留下最大可能(記者游蓓茹攝)

在三井倉庫的案例中,三井與台北郵局間的路幅為殖民時期三線路的寬度,一旦從現址移除就喪失絕對座標的意義;而後人也無法從倉庫佔據鐵道旁類三角窗的位置,來感知三井財閥在殖民經濟體上的勢力。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預料未來還有多少重要的史料會出土,以及建築物作為空間上的證據又會與史料產生多少激盪,才更應該保住原址的真實性,為「未來」留下最大可能!

文資保存也需要轉型正義

三井物產發跡後歷經幕末的動亂到明治維新,一路透過政治上的多方押寶而取得政治影響力,這是台灣割讓後三井第一時間就能跟隨殖民政府來台拓展事業版圖的前因。在台灣經營多項農林事業(糖、茶、樟腦、米、煤礦、鴉片...)的三井,其獲利模式是仰賴因世界局勢起伏而分配到的需求供應(從日俄戰爭至二戰),而在台灣內部則倚賴總督府特許專賣權,以及以軍力鎮壓、迫遷大豹社原住民,來取得大片種植土地。而被驅逐的大豹社人在戰後發起返回原居地的請願,卻間接導致族人林瑞昌在白色恐怖時期與高一生、湯守仁等人同遭當局槍殺身亡。

清領的北門再現後,與日殖時期建築共存的景象,勢必牽引媚日、傾中的歷史情緒伏流。但正因要細究每個政權的是非,才更該把所有時期的建築保存下來繼續積累史料和進行辯證,因為「是非」不能全然依附「國族」來作「昨非今是」或「今是昨非」的斷代,而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面對壓迫的經驗,要跨越執政者的輪替永續傳承下去。讓三井倉庫原址保存,留下來共構「矛盾待解」的古蹟群樣貌,不僅是保存思維上的進展,也是台灣歷史在空間上的重要樞紐,若僅窄化成台北市「西區門戶整容手術」來任意割除、抹粉,將造成對後世的歷史之罪,不可不慎!

(社運工作者,文化公民)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