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別鬼扯
人類發展農業的原始目的是啥?當然是創造穩定的食物供應,要讓大家有食物吃啊!但自古以來,有個殘酷事實就一直存在著:飲食與階級息息相關。
古時候農業不發達,富人與賤民的差別在於吃得飽與吃不飽。即使在豐衣足食、大家都能吃飽的當代社會,飲食仍舊與經濟收入密不可分。當你口袋麥克麥克時,帶正妹上茹絲葵才能展現滿滿的誠意。但當你只是個窮酸的魯蛇時,能吃夜市牛排就要偷笑了。
農業的初衷就是創造物美價廉的農產品,讓社會大多數的人都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因為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光是要活下去就很吃力了,誰有閒錢跟你吃貴得要命的文青農產品。(圖:網路)
雖說飲食與階級息息相關,但願意坦然面對這項殘酷事實的人,卻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很多文青所鼓吹的文青農業型態,根本刻意忽略了上述的社會現實。
先前Jamie Oliver宣告承認,他推動的營養午餐改革運動無法成功,而導致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貧窮人士卻無力負擔」。其實,Jamie算是非常勇敢的人,他敢說出問題的癥結點。而前陣子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報告也顯示,收入越高的階層吃的肉和蔬菜也越多;而年收入低於200萬日圓的階層,只能增加便宜的穀類食品的攝取量,以滿足他們的飲食需求。類似的情況顯然也出現在美國,美國中下階層的飲食狀況其糟無比,充斥垃圾食物與便宜的加工食品,所以美國中下階層的胖子比例很高,糖尿病患者的比率也很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報告也顯示,收入越高的階層吃的肉和蔬菜也越多。(取自文青別鬼扯粉絲頁)
Okay,倘若賤民吃得比較糟是既定的現實,我們該如何因應?我們對農業發展的期待又該如何?
不能否認的是,農業似乎是當前台灣最夯的話題之一。每個人都說要幫助小農,每個人都說要改善產銷結構,每個人都說要讓大家吃得更安心更健康,但我們不禁要問的是:在你們勾勒的農食願景中,社會的中下階層究竟被放置在什麼樣的位置?
我們一直深信,農業的初衷就是創造物美價廉的農產品,讓社會大多數的人都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農業不該是少數文青與中產階級滿足自身品味的玩意。
不過,這幾年社會瀰漫一股很詭異的文青觀點,大家都會強調要吃好的安全食物,就該花費更多的金錢。然後每個文青販賣農產品時總愛說:不要只看農產品的「價錢」,要注重它的「價值」。然後啊,讓人百思不解的是:
為何每個強調農產品的「價值」的人,他們賣的農產品都超貴?為何每個說要幫助台灣農業的人,他們的產品都超貴?為何每個說要把最好的食物帶給大家的人,他們的產品都超貴?
倘若這群人從未考量中下階層的需求與經濟能力,他們為何又能自稱是在做公益?而有些人甚至自認是左派呢?倘若這場農業運動,從未將中下階層納入考量,它所背負的道德光環只是場虛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文青別鬼扯:賤民吃賤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