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朱立倫真準備好面對總統辯論?

◎張百達

距離明年1/16大選約莫1個月,國民黨14日在台灣報紙刊登半版廣告,主題是「總統大選從來都是兩場辯論」,並舉2004、2008、2012三次大選為例,而且還黑字烙白紙印著:「朱立倫主張至少兩場辯論向人民說清楚、講明白」,一副好像主要對手蔡英文畏戰似的。不禁令人莞爾!

朱立倫真的準備好了?朱想透過辯論檢驗蔡,但民眾又何嘗不想同時檢驗朱?(記者朱沛雄攝)

筆者小時候,最怕考試了。尤其,當考試鈴聲響起,或講台老師說「把書本收起來,把考卷發下去」,但考默寫的篇幅卻沒背熟,該記清楚的英文單字還七零八落,該牢記的歷史年代依然是一堆亂碼…。

當時不禁天真地想:趕快結束求學階段,以後就不用再「被烤試」了。豈知,出了社會才覺悟,人生竟是「活到老,烤到老」,有道是「苦海無涯,趕快靠岸」是禱。況乎那些胸懷大志,一心想著爭取大位、攀登權勢高峰的偉大政治家們!

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至今,雖未臻完美境界,缺點不少,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尤以處在當今多媒體時代,多辦幾場電視政見辯論會,總是應該的,也是對所謂「民主政治」及廣大選民的最起碼尊重,更比整天鋪天蓋地的政治口水為好。

舉辦電視辯論,對於選情落後的一方,通常更想透過辯論會尋求「逆轉勝」。

中研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丞儀在美國學者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的《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導讀文章中有三段話,值得在此分享:
對於這些制憲者而言,要維持共和體制於不墜,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公民都有能力參與到公共討論,經過審慎思辨的政治討論,才能確保共和國的決策符合公共價值,不致傷害內部成員的權益,進而淬發公民對於共和國的認同與向心力。

公民必須獲得充分的資訊才能在民主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政治判斷。但是,資訊並非永遠都反映真實。我們往往無法察覺到自身的認識是否受限於特定立場,畢竟我們只知道「我們所知道」的事情,而且往往只喜歡聽到「我們喜歡聽到」的意見。因此現代社會之所以會愈趨兩極化,正是因為我們無法認識到、或不願意接收到不同意見者的聲音。

政府在言論自由上應該扮演的角色,不是管制入口或限制言論,而是提供更多正確的資訊,甚至要「深入不同陣營」,突破資訊取得的盲點,將客觀的訊息散布到各個社群中。唯有當公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民主審議才有意義。

因此,舉辦電視辯論,除有助於讓不同陣營候選人可以就各種公共政策議題、候選人本身背景進行公開討論與多方檢驗外,對於選情落後的一方,通常更想透過辯論會尋求「逆轉勝」,想著能否像擂臺上的拳擊手,趁機給對手重重一擊,或因對手出現重大失誤以扳回頹勢。

舉辦電視辯論,有助於讓不同陣營候選人可以就各種公共政策議題、候選人本身背景進行公開討論與多方檢驗。(本報合成)

問題是,朱立倫真的準備好了?朱想透過辯論檢驗蔡,但民眾又何嘗不想同時檢驗朱?蔡經歷過上次2012大選,儘管落敗,但過去四年來密集走訪基層,邀請各行業領域專家學者密集舉行內部政策研討,功力底蘊應該更加深厚才是。

相較之下,朱過去幾年有比蔡更加用功嗎?況乎,朱市長任內的各項政績、不當黨產的處理,兄弟、岳父等家族成員以及其親自挑選的副手人選,又是否真禁得起檢驗呢?還是想著恐嚇牌,繼續打北京旗號藉以恐嚇台灣人民的老套路?

至於上次校園青年論壇,蔡改派副手陳建仁出席,乃因舉辦時間事前未經各方協商取得一致同意情況,復以蔡早已答應地方安排輔選行程等因素,若因此以為蔡怯戰、畏戰而不敢辯,恐怕未必不是朱陣營過於輕敵或誤判情勢。

對於頻頻叫陣、尋釁的朱立倫,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是否願意接受「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的民進黨所相對提出要求加碼的第三場辯論會?又其究竟是否真的能夠「逆轉勝」,還是反而慘遭「滑鐵盧」,使其尚可保冷維持的低支持度繼續無量下行,繼續崩壞到沒有底線,乃至衍變成「葉公好龍」?

且讓我們搬好凳子拭目以待,充分享受這場四年難得一次的民主盛宴!

(政治評論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日導報 張百達:朱立倫真準備好面對總統辯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