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文青別鬼扯
2013年時,台灣曾發生數起黑心食用油事件。先是「大統長基特級橄欖油」被查獲,橄欖油含量根本不到50%,且還添加「銅葉綠素」調色;其後,頂新集團則被查獲刻意隱瞞使用大統長基假油。此外,富味鄉也被踢爆,芝麻油混有有精煉棉籽油。
一連串黑心食用油事件爆發後,按照往例,地方的媽媽再度跳出哭喊:「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吃?」而文青們也同樣依循往例,指稱所謂的食品大廠都是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惡魔,只追求利益,毫無道德倫理可言,唯有地方的小油廠、小作坊才值得信任,才有人情味。
然而,台灣發生黑心油事件也並非頭一遭,1985年時就曾爆發大規模的「餿水油」事件,而當時的主謀就是地方的小油廠,共謀則是地方的小油行與小攤商。
一連串黑心食用油事件爆發後,按照往例,地方的媽媽再度跳出哭喊:「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吃?」但問完之後也只能邊哭邊吃。(記者羅沛德攝)
講到餿水油,我們就得先聊聊餿水的問題。
早期農家養豬,都是副業的型態,不太可能會花太多錢在豬仔身上,所以都是用自家栽種的地瓜和廚餘餵豬。當經濟發展、都市化程度提高後,都市地區亦會產生大量的廚餘,早期就發展出專門的廚餘回收體系。廚餘業者會提供空的塑膠桶給餐廳、小吃攤,讓他們丟棄廚餘使用;或將餿水桶放在路邊、巷口特定的位置,供一般住戶使用。
廚餘業者每隔一兩天就會開著小發財車,到處收廚餘,同時更換空的餿水桶。這些廚餘統一收集到處理廠後,工人會先進行簡單的清理工作,將廚餘桶內的塑膠袋或垃圾撈起,然後加熱煮沸。為何要加熱煮沸?因為餿水裡還真無奇不有,不管是吃剩的飯菜,臭酸的生肉,或壞掉的水果,大家都習慣丟進餿水桶內。況且這些廚餘又放了一兩天以上,裡面必定充滿許多微生物或細菌之類的。若直接給小豬仔吃,牠們必定會下痢挫賽。所以得透過加入煮沸的方式,達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此外,大家也知道,國人的飲食還蠻油膩的,讓小豬吃太油膩,也不是件好事。因此,餿水加熱後,原先藏在廚餘內的油脂就會浮上表面,工人會將浮油撈起。
由於不想給讀者看噁心的餿水照,於是決定配上溫馨的小豬吃奶照。(記者林國賢攝)
但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廢油又該如何處理?如果直接當成廢棄物,實在可惜。因此不肖商人就想到回收在利用的法子,將餿水油重新脫膠、脫色、脫臭後,再低價賣出。科科,現在的小朋友從小看巧虎學「環保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在學校努力做垃圾分類。但早在幾十年前台灣的奸商就早就將廢物利用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當時位於台北雙連街的德泰油行就專門幹這樣的勾當。
泰德油行為蒐集餿水油,跟許多養豬戶、廚餘業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些養豬戶平日會將廚餘浮油蒐集倒入50加侖的汽油桶內,集滿後就會打電話通知泰德油行前來收購,每桶價格約2 – 3千元。而泰德油行將餿水油重製後,每桶則以5千多元的價格售出。
至於餿水油又賣到哪呢?泰德當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經銷商體系,十幾家經銷商分布於大台北地區,這些經銷商都是各地區專做B2C的小油行、米行與雜糧行。泰德油行將餿水油以「二級黃豆油」的名義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將餿水油摻入沙拉油、麻油或花生油調和。由於餿水油價格非常低廉,所以大受士林夜市與圓環的攤販歡迎。此外,還有些商人也買餿水油做肉鬆、香腸,部分餿水油甚至流入日本料理店及企業的團膳。
餿水油做成肉鬆、香腸甚至是團膳,根本沒人吃得出來,就像圖片是餿水油做成的油蔥,真是見鬼了誰看得出來!(資料照,記者林欣漢攝)
餿水油事件爆發後,調查局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查行動,一堆販賣餿水油的小油行、小糧行老闆都被抓去收押。當然啦,社會大眾更是嚇得要死,此時媒體當然也得按照往例訪問專家學者,告訴民眾選購食安油該注意的事項。結果哩?結果專家告訴民眾,不要相信地方的小油行。專家還表示:「我國有一、二十家大規模的食用植物油工廠,均採用最新式一貫作業的生產設備,產品品質均達國際水準以上」。這啥意思?這意思就是說,大家還是買大廠的東西比較有保障啦,地方小油行的東西其實是很可怕低~。
黑心商人到處有,不分古今,也不分大小。只要經商,必定會想盡辦法追求利潤的極大化,此時反而更需要良好的制度監督商業行為。30年前爆發餿水油事件時,社會各界開始呼籲選購大廠產品。30年後爆發黑心油事件時,文青則鼓吹選用地方小作坊的油品。科科,歷史會不會很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