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
當多數評論家對「馬習會」多聚焦在誰表現較好?為何只有「一中」、沒了「各表」?有沒有秉持對等原則?台灣利益有無受到傷害?對最後70天的台灣選舉有多少影響?以及「馬習會」對「一個中國原則」設下框架,會否制約可能當選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等問題時,幾項更嚴肅的命題也值得深入探討,包括:習近平藉由「馬習會」鞏固了什麼成果?「馬習會」對「一中」原則的確認是否意味未來兩岸關係的「內政化」,進而排除外國力量干預?果真如此,這是否代表是某種程度的「現狀改變」?
習近平藉由馬習會鞏固了什麼成果?對一中原則的確認是否意味未來兩岸關係的「內政化」?若是,是否代表是某種程度的「現狀改變」?(EPA)
對此,向來主張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美國,是否不應該被「馬習會」所包裝的「和平」外表蒙蔽,進而接受此一實質為「一中原則」的兩岸新框架?未來的民進黨新政府以及台灣人民,又該如何有效說服並匡正國際視聽?
「馬習會」本來就是習近平為了化解國內、國外與對台政策壓力的戰略工具。
面臨經濟成長趨緩、肅貪運動的暗潮洶湧以及對台政策失敗重重內部束縛,習近平需要「馬習會」來轉移國內焦點、重振對台政策威望。對外部份,「馬習會」舉行的時機,適逢美國主導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北京步步進逼之際,歐巴馬除了在南海、東海態勢強硬,「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上個月完成協商,更合縱連橫相闗各國形成聯合陣線欲制衡中國的崛起。
下週即將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原本是歐巴展現過去一年來外交串連成果的舞台,習近平豈能示弱,除了自己也拉幫結派之外,「馬習會」正好形塑台灣站在中國那一邊的國際印象。這也是諸多國際傳媒和分析家的共同觀察:台灣和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對內習近平需要馬習會來轉移國內焦點;對外,歐巴馬在南海、東海態勢強硬、TPP完成協商,馬習會正好形塑台灣站在中國那一邊的國際印象。(AFP)
所以習近平當然是「馬習會」最大贏家,完勝地鞏固他設定的目標,台灣成了他的助攻手,而且從頭到尾,習都沒有向馬英九提出的問題有具體善意的回應,還獲得台灣領導人主動投懷送抱獻上「一中原則」的大禮,加深國際社會對於「兩岸同屬一中」的印象,台灣受到的長遠傷害遠甚於馬英九個人微不足道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的國際野心早已昭然若揭,13年他在加州陽光莊園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首度正式會面,還說「太平洋夠大,可以容納美、中兩強」;14年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上,他改口說「亞洲的問題要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擺明要將美國逼出亞洲;15年9月習近平在華府和歐巴馬會晤,兩人在網路間諜與南海等棘手議題針鋒相對,歐巴馬在不同場合屢屢指控中國破壞國際秩序,美國不容許北京制訂國際遊戲規則。
過去台灣還擔心美、中兩強會「共管」台海,9月「歐習會」裡,習近平壓根兒不想提台灣,因為他早就決定要自己主導兩岸問題,不要華府介入。習在「馬習會」也說得很清楚,兩岸問題要由兩岸的中國人自己解決。如果「馬習會」的規劃早在習近平訪美時即已進行,更坐實習要將兩岸關係「內政化」的企圖,台灣飛蛾撲火、自投羅網還沾沾自喜。
歐習會裡,習近平壓根兒不想提台灣,他早就決定要自己主導兩岸問題,不要華府介入。(REUTERS)
而忙著處理其他國際大事的華府在和平大旗與鼓勵兩岸對話的既有立場下,縱使也是在「馬習會」曝光前才被告知,儼然也被意外給「突襲」,卻只能摸摸鼻子說些場面話。但事實上「馬習會」確認「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沒有各表)理應被視為對台海現狀的破壞,因為不僅破壞台灣事實上已經主權獨立的現狀,就連台灣對「一中」各表的詮釋權也遭扼殺,這也挑戰華府的底線之一,就是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破壞現狀。
就算習和馬向華府說此一現狀是由兩岸共同同意接受,並無任何一造片面破壞,但支持度如此低落、又即將卸任的馬英九有何正當性代表台灣做此讓步?它不但違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在亞太的戰略利益,「馬習會」後形成「兩岸合體」的國際印象,也是對現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挑戰,讓亞太主要國家憂慮台灣會否在南海問題上站在中國那一邊。
台灣要有效反制「馬習會」造成國家主權與利益的重大斲傷,除了用國會監督和民主的選票來強化新政府的民意授權與人民未來的自由選擇權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外交說服,向美國與其他國家說明「馬習會」已經改變台海現狀之事實,匡正此一錯誤。
否則,選後的台灣新政府,將會在國際漠視、甚至認可,以及淪為在野的國民黨結合北京持續用「一中」框架杯葛的劣勢下,面臨外部與內部的種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