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日本自由行》讓韓國人為之瘋狂的日本鄉下麵包店

這是一個關於麵包的傳奇故事。一個不太吃麵包的米食主義者,因為祖父託夢學了做麵包,因為學做麵包娶了美嬌娘,然後開了間「不可思議的麵包店」,最後出了一本書,還一路紅到韓國去。

林翠儀

許多韓國人視日本為世仇,尤其近幾年在高舉反日大旗的政治氛圍下,「哈日」這樣的字眼在韓國形同死語,就算真的迷上了日本的什麼東西,也要保持低調不能太張揚。

不過,2014年6月韓國翻譯了一本日本講談社出版的書籍,竟然引起廣大的迴響,1年10刷賣了3萬本,最近日本作者前往韓國舉行簽書會,書迷擠爆會場,至少有6家韓國媒體爭相專訪,在此之前,韓國《民族日報》及《朝鮮日報》甚至派人殺到日本採訪作者,蔚為奇觀。

是什麼奇書讓韓國人撇開國仇家恨為之瘋狂?

這本書是講談社於2013年9月出版的《田舎のパン屋が見つけた「腐る経済」 》(中文譯名《真食物革命》時報出版),作者渡邊格是一位鄉下麵包店的老闆兼師傅。

鄉下麵包店烘烤的良心麵包。(http://plaza.rakuten.co.jp/atomutopuru/diary/?ctgy=42)鄉下麵包店烘烤的良心麵包。(http://plaza.rakuten.co.jp/atomutopuru/diary/?ctgy=42)

日文版書封。(http://www.amazon.co.jp)日文版書封。(http://www.amazon.co.jp)

中文版書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中文版書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

這本書在日本的銷量,到今年10月止的2年多來賣了8刷2萬本,稱不上「大賣」,但被歸為長銷型書籍,後勢看俏。相較於此,韓國人口5000萬約僅有日本4成,但1年就賣了10刷3萬本,這樣的銷量真的很驚人。

在解開「為何這本書在韓國比日本暢銷」的謎團之前,先來聊聊這位作者渡邊格和他的鄉下麵包店,以及他寫的這本奇書。

渡邊格(右)與妻子麻里子(右二)、一對兒女和店裡員工。(http://colocal.jp/topics/lifestyle/people/20140205_29108.html)渡邊格(右)與妻子麻里子(右二)、一對兒女和店裡員工。(http://colocal.jp/topics/lifestyle/people/20140205_29108.html)

1971年出生的渡邊格,老家位於東京的多摩地區,父親是一位不諳世道的學者,家貧但足以溫飽。阿格並不喜歡這種小確幸,但又自認沒什麼本事去改變,青春時期飆車、打小鋼珠荒唐度日,高中畢業就以混吃等死的心情,迎接一個自知不可能有出息的未來。

直到23歲那年,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趁著到匈牙利在職進修之便,硬帶著阿格去當地住了1年。這1年阿格在這個接近自給自足的共產國家,嚐到真材實料的食物,不但愛上了鄉下生活,也因為語言不通只有父親能交談,意外地和父親修復了關係。

回到日本後,阿格立志以鄉下生活為目標,25歲考上位於千葉的大學農學系。阿格說,他原本想繼承祖父的衣缽學醫,但因成績差太遠而讀了農學系。阿格的祖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戰爭成了軍醫,搭乘的運輸船在開往南方戰場的途中被擊沈,葬身海底。

學農讓阿格感覺像朝著鄉下生活的目標邁進,但事實並不然,大學畢業後勉強進了一家農產經銷公司,雖然天天往鄉下跑,但幹的卻是形同偽造產地的勾當。

阿格待了一年就抓狂了,31歲那年他決定辭職改行當麵包師傅。

阿格說他是個米食主義者,而且很少吃麵包。那時很想辭職,但又很怕變成無業遊民,正在苦思之際,某天夜裡作夢,祖父在他的耳邊輕輕地說「阿格,你去做麵包」,阿格從未見過祖父,但至今他仍堅信那是祖父的指引。

阿格花了4年半的時間在4家麵包店學做麵包,2007年4月他和妻子麻里子決定開一家鄉村麵包店。麻里子是農產公司的同事,也是一位熱愛鄉下生活的奇女子,兩人志同道合,阿格當學徒期間,麻里子賺錢養家,兩人開店後,麻里子負責行銷與宣傳,現在兩人已育有一對可愛的兒女。

故事到此,其實已經算滿圓滿的,但阿格的鄉村麵包店之所以被稱為「不可思議的麵包店」,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

現代人重養生,購買蔬果講求有機、無農藥,市售食物要天然無添加,但阿格說這其中有許多陷阱。例如麵包標榜天然酵母、無添加,即便麵包師傅夠老實,在製作過程保持原汁原味,但卻不代表製作的原料沒被動過手腳。

大家以為天然酵母一定比人工酵母好,但這只是文字遊戲,因為所謂的天然酵母,也是由工廠大量培養而成,已經算不上「天然」。

阿格選擇在鄉下開麵包店,有部分的理由是為了尋找大自然中的野生酵母,還有就近從產地直接購買製做麵包的材料。

阿格烘烤的司康。(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10750./635483593221091/?type=3&theater)阿格烘烤的司康。(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10750./635483593221091/?type=3&theater)

阿格的麵包搭配的蔬果也是當季鮮貨。(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09121./628988250537292/?type=3&theater)阿格的麵包搭配的蔬果也是當季鮮貨。(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09121./628988250537292/?type=3&theater)

2008年阿格的麵包店「TALMARY」在千葉縣的夷隅市開幕,自己培養酵母、研磨部分的麵粉、材料盡量取於當地,以製作「真食物」為最高指標。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因千葉農產遭到輻射污染,阿格全家被迫搬到岡山縣真庭市的勝山,這裡是一座以釀酒為業的山中小鎮,人口不到8千人,阿格選擇來到此地,另一個誘因是這裡的老房子充滿了天然菌和當地用來釀酒的好水。

2011至15年TALMARY轉移陣到到歷史悠史的小鎮岡山縣真庭市的勝山。(http://colocal.jp/topics/lifestyle/people/20140205_29108.html)2011至15年TALMARY轉移陣到到歷史悠史的小鎮岡山縣真庭市的勝山。(http://colocal.jp/topics/lifestyle/people/20140205_29108.html)

TALMARY在勝山的店是一家古老的釀酒廠。(http://guesthouse-hostel.com/katsuyama-talmary/)TALMARY在勝山的店是一家古老的釀酒廠。(http://guesthouse-hostel.com/katsuyama-talmary/)

阿格在這裡嘗試用釀酒的麴菌,製造後來成為TALMARY招牌的「酒種麵包」,為了找尋可用之菌,他抱著不怕死的精神嚐菌,麴菌其實就是黴菌的一種,紅黑藍綠什麼顏色都有,光用看的就令人作噁。

總之,在經過許多嘗試後,阿格終於找到最適合的黴菌以製造酒種,再以酒種培養酵母製作麵包。他的店現在除了酒種酵母,還有全麥酵母、裸麥酵母、葡萄乾酵母及啤酒酵母等5種,可以做出20多種口味變化。

用釀造清酒的麴菌培養酒種酵母,製和「和食吐司」。(http://plaza.rakuten.co.jp/atomutopuru/diary/?ctgy=42)用釀造清酒的麴菌培養酒種酵母,製和「和食吐司」。(http://plaza.rakuten.co.jp/atomutopuru/diary/?ctgy=42)

用啤酒酵母做成,帶有微酸口感的麵包。(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09249./605354596233991/?type=3&theater)用啤酒酵母做成,帶有微酸口感的麵包。(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pb.145638902205565.-2207520000.1446709249./605354596233991/?type=3&theater)

雖然鄉下麵包店,但每顆麵包平均400圓,月營收200萬圓,年營收約2千萬圓。TALMARY的不可思議之處不止如此,這家店週休3日,1年還放1個月的長假。

追尋天然菌追出心得的阿格,決定動手製作「液體麵包」─啤酒,但啤酒釀造的新事業,需要較大的場地和水源,2015年6月舉家搬到鳥取縣的智頭町重新出發。

2015年6月TALMARY在鳥取縣的智頭町落腳。(http://talmary.com/wp/diary/fermentation/1645)2015年6月TALMARY在鳥取縣的智頭町落腳。(http://talmary.com/wp/diary/fermentation/1645)

阿格追求的並非金錢獲利,而是真實的食物,腳踏實地的生活,還有身為一位麵包師傅的尊嚴。

並不是唱高調,而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一種身體力行的控訴。阿格在書中穿插了「鄉村麵包店的馬克思課程」專欄,他在專欄中提到「人工酵母的出現(技術改革),使人們能夠廉價而輕鬆地製作麵包,大幅減輕勞力,但為何現代麵包店的工作卻和150年前馬克思時代的麵包店一樣辛苦?」

這個疑問幾乎可以適用於現在的各種行業。 

阿格在麵包店開店之初,面臨了原物料暴漲的難關,店快撐不下去了,忍不住向父親訴苦,沒想到父親竟然建議他去讀馬克思。

阿格說父親的書房擺滿了馬克思的書籍,但他連摸都沒摸過那些書,而且活了三十多年才知道馬克思的《資本論》翻成日文竟然多達13本,換成過去的他,絕對不可能去買來看。

所以,阿格不但在鄉間尋找天然菌,也同時在進行一場猶如菌種發酵般,對抗現今扭曲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寧靜革命,追求的是無利潤、無剝削、以麵包為地方創造經濟循環的效益。

渡邊格的發酵經濟與地區循環構想。(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a.225206930915428.32528.145638902205565/635463013223149/?type=3&theater)渡邊格的發酵經濟與地區循環構想。(https://www.facebook.com/talmary/photos/a.225206930915428.32528.145638902205565/635463013223149/?type=3&theater)

回到最前面的問題,為何鄉村麵包店老闆的書會在韓國大賣。

事實上,韓國每年出版超過1萬本翻譯書,其中有4成為日文書,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和宮部美幸等作家都是具有高度人氣,但阿格的書既非文學又非推理,能夠熱銷還有另一個原因。

有媒體分析,主要是1980年代反軍政府的韓國學生,他們將馬克思奉為聖經追求自由與平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對於金融資本的批判,讓馬克思再度成為顯學。現在的韓國年輕人再度對未來充滿焦慮,馬克思的觀點也重新散發出吸引力。

阿格的《田舎のパン屋が見つけた「腐る経済」 》,在台灣譯名為《真食物革命》,而韓國則譯為《시골빵집에서 자본론을 굽다》(在鄉村麵包店烘烤資本論)。

韓文版書封。(http://seumnet.com/219732)韓文版書封。(http://seumnet.com/219732)

阿格夫婦在韓國簽書會。(http://gendai.ismedia.jp/articles/-/46039?page=2)阿格夫婦在韓國簽書會。(http://gendai.ismedia.jp/articles/-/46039?page=2)

阿格夫婦在韓國書店和他們銷售排行第7名的書。(http://gendai.ismedia.jp/articles/-/46039?page=4)阿格夫婦在韓國書店和他們銷售排行第7名的書。(http://gendai.ismedia.jp/articles/-/46039?page=4)

阿格用鄉村麵包店的角度解說馬克思淺顯易懂,加上他們一家人的奮鬥故事及書中描述的鄉間風土人情,讓人為之響往。

10月初阿格夫婦受邀到韓國演講簽書,許多書迷表示將組團到智頭町朝聖。現場至少有6家媒體搶著專訪,其中一家為韓國知名時尚雜誌「LUXURY」,乍見之下「鄉下」與「奢華」的詞意幾乎是站在相反的兩邊,但對真正識貨的人,阿格的鄉下麵包店或許才是最上乘的「LUXURY」。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