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梓
上野公園內的「東照宮」,是奉祀德川家康的神社。這個東照宮當然沒有日光那個橫梁上有三隻猴子的東照宮有名,但由於為在首都,也是所有家康迷會想一去的地方。
日光東照宮上的三猿。(\"20100727 Nikko Tosho-gu Three wise monkeys 5965\" by Jakub Hałun ,wikimedia)
大多數的人認識家康,都是透過歷史小說來認識的。而決定德川家康統一天下的一戰「關原之戰」,則是歷史小說家筆下最愛的議題。兩位有名的小說家寫過這個故事,一位是對德川家康推崇備至的山岡莊八鉅著《德川家康》;另外一位則是以討厭德川家有名的司馬遼太郎作品《關原之戰》。
在兩位立場相異的小說家筆下,家康「謀定而後動」的性格,卻意外的都被特別凸顯出來。只是在山岡莊八筆下,呈現的是憂天下蒼生苦的心情,在司馬遼太郎筆下,是竊國者的算計。
無論如何,兩位作者的立場很一致:就是關原之戰在開戰之前,勝敗就已經決定。因為對家康來說,關原之戰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政治的鬥爭。要取得「大義名份」的一方,才會是真正的勝利者。如果勝利但是沒有辦法取得「大義名份」,戰後的日本仍然得面對戰國時代未了的恩怨遺緒。
江戶時代所描繪的關原之戰合戰屏風。(維基共享)
為了取得「大義名份」,家康並不主動發起戰爭,但他製造了讓對手石田三成發動戰爭的先機,來凸顯自己不想作戰卻被迫上場的處境。戰爭發生後,他又利用舊豐臣家武將與文官之間的緊張矛盾,讓武將們相信加入家康一方,是為了讓豐臣家的繼承者秀賴擺脫文官派的干涉。
為了完成這個目的,家康精心佈局,充分的利用各種關係,來完成戰爭前的準備。他利用黑田長政的口才,說服不喜歡家康但更討厭三成的福島正則率先支持,正則從早年的賤岳之戰發跡,一路追隨秀吉,從小姓變成大名。有了他的支持,家康很快就穩住了在秀吉麾下老將間的領導地位。此外,家康與秀吉正室北政所之間的良好互動,也讓它能夠藉著北政所不想打仗的思考,勸服了不少武將,而維持一定的軍事實力。
相反的,原先因為秀賴與母親淀殿支持,具有「大義名分」的三成率領的西軍,卻因為三成本身的人和問題,以及各方兵將缺乏戰鬥意志與凝聚力,而逐漸流失掉「大義名分」。相比於精密計算佈局的家康,官僚出身的三成一板一眼,不僅先失去了舊豐臣家武將的支持,後續更無能力凝聚龐大雜亂的西軍諸侯各異的心情,最後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關原之戰的黑田長政・竹中重門陣跡(岐阜縣不破郡關原町)。(\"Site of Kuroda Nagamasa and Takenaka Shigekado\'s Positions\" 立花左近 ,維基共享)
孫子兵法裡面有一段「廟算」的說法,提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
強調用兵事關重大,出手之前一定要經過縝密的盤算,切不可倉促出手。在「關原之戰」中,謀定而後動的家康,以政治的方式,在戰爭前就已經佈好了戰爭的局。說他的勝利是因為精密佈局的「廟算勝」,而不是因為時運偶然,絕對說得過去。
關原之戰的題材之所以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商業戰場和政界大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所有的經理人、經營者或者政治人物都希望有機會學習家康,個性上可以忍耐,事事謀定而後動,先佈局再出手,一出手就要贏。因此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鉅著,一度被認為是日本企業界商戰必讀的作品。
不過家康也不是一開始就成為這樣的人。在早年的三方原之戰中,家康信守與織田家間的信諾與感情,以不足的兵力在三方原迎戰強大的武田信玄部隊,遭到嚴重的挫敗。當時的家康十分年輕,應該就是在這場挫敗中,學到戰爭的勝利不只是想當然爾的取義,更應該要先創造自己的大義名分,才不會取義不成,就先捨了生。
三方原戰役後德川家康要求部下繪下的畫像,現存德川美術館。(維基共享)
但如果有機會,也應該看一看司馬遼太郎描寫家康的角度。比起山岡莊八神話式的德川家康寫法,司馬遼太郎筆下的家康,就顯得人性許多。人性之中總有貪嗔癡,這些家康一樣不少,但司馬並不能否認,缺點一樣不少的家康,還是有卓越的領導能力,和對事情精準的判斷力,所以他才能得到了最後的成功。
閱讀「德川家康」與司馬遼太郎的「關原之戰」同時,也提醒著我們,在不是兵戎相見的時代裡,比起「英雄」,更需要的是「政治家」。而對一個「政治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謀略。這種謀略之中會有算計,但是也不能只有算計。更重要的,對家康的學習,其實是為了學到一種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法。所謂「謀定而後動」,看似簡單,其實多端,沒有一定的經驗,其實難以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