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亞漫遊》萬神:巫女、巫俗與韓國現代史中的傷痛及醫治

韓國的巫師與巫俗,是一種面對傷痛過去、醫治與和解的方式。韓國現代史裡,承載了許多沉重的傷痛與生離死別記憶,在殘酷政治現實的壓迫下經歷了生離死別、家破人亡,甚至成為了孤魂被遺忘在他鄉。這些說不出口的傷痛與冤屈、以及遲遲得不到的正義,化為了巫師的哭泣,經過一次次的儀式過程,傷痛逐漸得到平復與洗滌。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萬神」,是對韓國巫女的尊稱。巫女們承載了歷史的沉重、嘗試撫慰受到創傷的心靈。
(圖:紀錄劇情片《萬神》)

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影響力快速上升的現代韓國,至今仍有一群巫女存在。而這些巫女與巫俗的存在,與韓國現代史中的傷痛與醫治息息相關。

正在進行豐漁祭的巫師
(圖:www.heritagechannel.tv)

2014年4月16日,我當時仍在韓國西江大學任教。那天上午,一艘叫作世越號的客輪翻船了,原本載有470多人的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沉船事故,生還者只有172人。乘客包括325名前往濟州島旅行的京畿道安山市檀園高中的學生和14名教師,他們當中僅有數十人獲救,絕大多數的孩子們被困在船艙裡,死亡人數將近三百人。

原本那個周末我計劃跟著另一位西江大學的同事、也是專門研究韓國巫俗的前輩人類學家,一同前往韓國濟州島參加一年一度的祭典。因為沉船事件,我們的濟州之行取消了,因為濟州島上那些巫師們,決定取消原來計劃好的祭典,集體前往沈船海域的珍島,進行撫慰亡靈並祈福救援工作的儀式。

被尊為「無形文化財」、「國家巫師」的金錦花女士。(圖:紀錄劇情片《萬神》)

很多人看到韓國現代化過程中快速發展、光鮮亮麗的一面,不知道當代韓國仍有傳統的巫俗與巫師存在。「巫」(Shamanism)不是存在於古代的民間信仰與習俗,在當代社會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巫」扮演著溝通神靈與人之間的「中介」,憑藉神靈以除邪、驅魔、祛病、問卜或舉行祭祀等個人活動之外,當代韓國的巫俗更扮演了撫慰與醫治韓國現代史中種種集體創傷的重要角色。

韓國的巫俗與東北亞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境內,使用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通古斯以及蒙古等民族的巫俗信仰一脈相連,從不知多遙遠的過去就一直存在於韓國社會裡,不曾中斷。統一新羅時期(西元七世紀)以佛教立國,後來的朝鮮王朝獨尊儒術,排斥佛教與巫俗,也因此,一般人對於巫俗的看法是落後與迷信,鄙視巫師與信仰巫俗的人,特別是受過教育者。即使巫俗是韓國傳統文化裡重要的一部分,在學術界,巫俗研究仍然是個邊緣不被看重的領域。

朝鮮後期的巫師進行儀式。(圖:www.heritagechannel.tv)

繪本中巫師經過降神後進行儀式。(圖:www.tianwenedu.com)

然而事實上,許多韓國人對於巫俗抱持著一種既鄙視、卻又無法捨棄的雙重態度。

許多人一方面因為主流教育的關係而鄙視代表落後和迷信的巫俗,另一方面,當家中或自己有事情時,還是會去找巫師進行儀式化解。韓國學者曾指出在韓國社會裡存在著大傳統與小傳統,大傳統指的是由國家主導的主流文化,像是朝鮮王朝五百多年來延續至今的獨尊儒術傳統,主要繼承者是儒家教育下的知識份子階級(兩班),小傳統則像是巫俗此類的庶民文化。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權力菁英階級與普羅庶民的文化認同之間的對立。

擔任巫師的男女皆有,但以女性居絕大多數。

韓語稱呼這些巫師為「巫堂」,一般來說「巫」指的是女性,又尊稱為「萬神」,「覡」則指的是男性巫師,又尊稱為「薄數」。巫師的種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因為神靈降靈附身而成為的降神巫,另一種則是通過學習、代代世襲的世襲巫。傳統上來說,降神巫盛行於韓半島的北方五道,世襲巫則於南方比較普遍。韓戰以後,很多原本居住在北方的降神巫遷移到南方,而南韓也產生了本土的降神巫。

巫師經過降神儀式後,被不同的神靈附身。(圖:紀錄劇情片《萬神》)

在漫長的韓國歷史裡,巫俗一直受到被壓抑的命運。朝鮮王朝獨尊儒術、壓抑巫俗,日本佔領時期希望斬除這種根源於傳統文化的信仰,韓戰時期巫師受到很大的逼迫,1970年代獨裁統治的朴正熙政府積極推行農村現代化的新村運動、極度貶抑巫俗這種代表落後迷信的信仰,直到全斗煥軍變奪權、光州發生大規模的反政府民主化運動(也就是1980年的光州事件),為了安撫民心,在隔年(1981)舉辦了名為「國風’81」的大規模文化祝祭,此時,被壓抑許久的一些傳統韓國文化(像是巫俗、農樂等)再度被重視,也逐漸成為本土意識的文化象徵。

經過民間的一番努力,巫俗從1985年起被認證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從過去被貶抑逼迫的落後迷信象徵,逐漸轉變成為韓國社會重要的集體文化象徵。

1981年,為了安撫抑制民主化運動浪潮,全斗煥軍政府主辦了大規模的「國風’81」文化祝祭,被壓抑許久的傳統文化重新出現在公開場所。

為什麼在這麼現代化的韓國,曾經被如此貶抑壓迫的巫俗仍然頑強地存在呢?

在巫俗儀式中,除了天地星辰等神靈會降身之外,也會有許多鬼魂出現。出現在巫俗儀式中的鬼魂,都有著最深沉的、最苦痛的遭遇。巫師們同理這些鬼魂們的苦痛,為他們說出那些說不出來的傷痛、並進行儀式加以慰藉。

韓國濟州島是眾所周知的著名旅遊度假聖地,也是過去許多韓國人最喜歡去度蜜月的地方。然而,如此風光明媚的濟州島對於許多韓國人來說,卻是個最陰森、仍然盤旋著許多冤魂的地方,也是巫俗最為盛行之地。

1948年在濟州發生了「四三事件」,是韓國現代史上人命受害慘重僅次於韓戰的悲劇性事件。據估計,手無寸鐵無辜犧牲的平民至少有3到5萬名之間,而濟州島民則認為可能有多至7萬人遇害,很多村子幾乎是全村被大屠殺滅亡。在這些大屠殺事件中的犧牲者,有許多至今仍然無法得到該有的正義,冤屈無法得伸,因此許多冤魂仍然盤旋在濟州島上。也就是在這個脈絡下,濟州島民每年都必須舉辦巫俗儀式,來撫慰那些還未得到正義的冤魂們。不只濟州島,只要是有冤屈存在未伸之處,就有巫師進行儀式的蹤影。像是過去三豐百貨公司倒塌現場、祭祀紀念已逝慰安婦的場合、以及像是世越號沈船的珍島海域等。

風光明媚的濟州島上,盤旋著許多冤魂,是韓國巫俗最為盛行的地方。

巫師處在神與人之間,既不是神、也不是普通人,因此也必須忍受著不同於他人的孤獨寂寞。

從被尊稱為「無形文化財」、「國家巫師」的金錦花女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現代史中傷痛的縮影。金錦花生於1931年黄海北道的巫女之家,成名後經歷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南北戰爭中的逃亡,被反封建迷信活動、宗教甚至國家安全法等迫害。1985年金錦花巫師透過濟州島特有的海女對靈登神的信仰和海女巫術,致力以巫文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她打破一般巫女的慣例,高調現身韓國大大小小電視節目,討論生活、教育、藝術、禮儀和習俗等與巫文化的起源和關係,喚醒社會重視和保持社祭文化。

在韓國現代史裡幾個重要的現場都能看得到金巫師主持巫俗的儀式,例如北韓炮擊延坪島事件、2010年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以及在2012年京畿道坡州敵軍墓地對陣亡的將士進行超渡儀式「鎭惡鬼」(jinogui-gut)等。身為巫女,金錦花長期被主流社會所排斥,也因此無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年輕時曾結婚後又被迫離婚,終生單身。

金錦花巫師在京畿道坡州的敵軍墓地,對陣亡將士進行超渡儀式。許多墓碑上寫著「無名氏」,這些被遺忘的冤魂因為南北分裂而孤獨流落異鄉,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及親友身旁。(圖:紀錄劇情片《萬神》)

在韓國現代史裡,承載了許多沉重的傷痛與生離死別記憶,像是日本的侵略殖民、南北戰爭分裂後許多家庭從此離散四方、冷戰過程中對無辜百姓的大屠殺、軍事獨裁下的高壓統治、以及快速現代化發展中所導致的天災人禍。許多人沒有為自己說話申冤的權力與能力,在殘酷政治現實的壓迫下經歷了生離死別、家破人亡,甚至成為了孤魂被遺忘在他鄉。這些說不出口的傷痛與冤屈、以及遲遲得不到的正義,化為了巫師的哭泣,經過一次次的儀式過程,傷痛逐漸得到平復與洗滌。

每個社會都會經歷某種程度或形式的集體創傷,韓國是,我們也如此。

如果不能好好面對這些傷痕、為冤屈者找回正義,這些冤魂幽靈都會繼續盤旋在我們上空,影響我們向著未來的前進。在傳統的成巫過程中,小巫師必須挨家挨戶去募集無用的鐵器,重新融合、鑄造、打造成為巫師所使用的器具,使已死的鐵器重新活過來,賦予新的生命。在這個過程裡,巫師、村民、以及神靈重新連結成為一體。

韓國的巫師與巫俗,是一種面對傷痛過去、醫治與和解的方式,而我們自己,又該用甚麼方式,來面對、醫治我們的集體創傷、與我們的過去和解呢?

萬神電影海報。

【相關訊息】

《萬神》是韓國導演朴贊京所拍攝的韓國國寶級巫女金錦花(Kim Keum Hwa)的傳記紀錄劇情片,由金賽綸、柳賢靜和文素利三位演員分別飾演不同時期的巫女。第八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將於2015年10月2日至10月6日在臺北市舉行,屆時將上映《萬神》,導演朴贊京也將前來進行座談。詳情請參考臺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網站

延伸參考資料

沉沒的船‧沉沒的韓國? 從世越號看韓國社會與文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