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士(計程車)代表著有禮、質優但價格高昂的服務。
日本經歷多年經濟不景,利用的士的乘客逐年減少,尤其是年輕人不乘搭的士的傾向更為顯著,以致的士司機的收入下降,亦令新入行的士司機的數量大減。
最近,日本政府計劃加強規管的士行業,期望透過減少的士的數量,改善的士業界的經營狀況,但卻遭到中小型的士公司的反對。有意見認為減少的士的數量,會降低的士行業內的競爭,反而令服務質素下降。
事實上,不少的士公司正推出新的服務,包括「陣痛的士」、「育兒的士」、「護老的士」等,以吸引不同需要的客人。
由數年前開始,日本開始提供「陣痛的士」的服務。
其中,北海道砂川市市內的3間的士公司,從2015年8月開始聯合運作「陣痛的士」,服務即將生育的孕婦。的士上設有毛巾、防水膠墊、手套等設備,而的士司機亦曾學習搬送孕婦的技巧及處理穿羊水的方法等。只要孕婦在事前登記,在陣痛開始時致電的士公司,的士便會第一時間前往接送。
因為情況緊急,而個別的士公司擁有的資源有限,於是3間的士公司在調派車輛時會互相合作,以便第一時間順利將孕婦送到醫院,令孕婦更得到保障。將來,砂川市全市的的士有望全部變成「陣痛的士」。
今年年初,國土交通省的會議中,確立了的士業界活性化的方針,並支援的士公司設立「育兒的士」。
「育兒的士」的任務,主要是負責接送媽媽和嬰兒往醫院檢查、協助小童獨自往幼兒園、課外活動及回家,以及當小童在深夜病倒時接送往醫院的服務。
為了使用者的安心,這些「育兒的士」的司機均需事前登記,亦需學習幼兒急救和到幼兒園進行研修。的士亦會貼上專用貼紙,以示識別。現在,日本全國共有約30個縣已設立了這種「育兒的士」,並持續推廣至全國。
另外,日本亦有一些「護老的士」,可以接載老人家前往醫院覆診。
這些的士與保險公司合作,容許老人家的保險支付部分金額,令他們更方便定期往醫院覆診。
司機需要取得特定的護老資格,有需要時會協助老人家下床到輪椅,穿著鞋子,直到安全上車。到達醫院後,更會陪同老人家辦理登記手續,才算是功成身退。
相比起香港的抱殘守缺,日本的的士業界面對著威脅,推出了這些以客為本、不斷創新的服務,為逐漸衰退的的士行業帶來了生機,同時也替社會上種種有需要的人士帶來了方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這3種「日本的士」,很值得學習…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