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
十多年前去南歐旅行,多是見到來自北非的移民或是偷渡族裔;過去幾年去歐洲,東歐的移民臉孔愈來愈多;今年起,隨著中東戰事與衝突惡化,歐洲正面臨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遷徙潮。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估計,今年迄今已有近25萬難民經由海陸兩條動線進入歐洲,一月至七月總數較去年同期成長750%。
這些主要來自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甚至巴基斯坦的難民,透過三條路線進行求生之旅。一是穿越中地中海從義大利上岸;二是假東地中海的希臘前往北歐國家;三是經由西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和塞爾維亞抵達歐洲腹地。至於許多難民最嚮往的目的地英國,英法海底隧道則是他們通向自由和安全的另一管道。
隨著中東戰事與衝突惡化,歐洲正面臨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遷徙潮。(AFP)
這批來勢洶洶的難民潮,對向來高舉人道、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的歐盟產生巨大衝擊。甫主導處理希臘債務危機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坦承,難民問題更甚於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挑戰。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歐蘭德上週會晤,共同呼籲歐盟團結並儘速處理這個燙手山芋。梅克爾隨後也與歐盟、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在維也納集會,商討如何處理。
這波難民潮的確深化歐盟的歧異,因為幾乎很少國家可以倖免。
因此,匈牙利在邊境築起了「阻隔圍牆」;塞爾維亞部署了「邊境獵人」;斯洛伐克只願提供來自敘利亞的基督教難民,排斥伊斯蘭教徒;馬其頓一度關閉邊境管控難民人數;義大利則警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可能將其武裝份子混入難民潮偷渡進歐洲製造動亂;精於媒體操作的「伊斯蘭國」立即放話若他們再次遭到攻擊,會放出50萬移民前進歐洲作為「精神武器」;捷克總統澤曼則是大聲抨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軍事干預伊拉克、利比亞及敘利亞,導致恐怖主義勢力的崛起,才是造成這些地區人民逃往歐洲的始作佣者。
這批來勢洶洶的難民潮,對向來高舉人道、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的歐盟產生巨大衝擊。德國總理梅克爾坦承,難民問題更甚於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挑戰。(Bloomberg)
美國介入中東情勢是否是元兇值得辯論,例如敘利亞內亂主要是極權領袖阿塞德引起,中東部份世仇國家的戰爭有其歷史淵源,更涉及不同宗教派別的權力爭奪。至於「伊斯蘭國」的興起,是否和美國歐巴馬政府撤軍伊拉克造成權力真空也看法各異。無論如何,難民才是戰爭最無辜的受害者,而攜家帶眷千里苦行、面對兇險海象與即將到來的寒冬,乃至於人蛇集團剝削操縱,命運和前途未卜,都是人性最大的考驗。後續的身份認定與政治庇護審查程序也勢必加重歐盟國家的負擔。
難民才是戰爭最無辜的受害者,而攜家帶眷千里苦行、面對兇險海象與即將到來的寒冬,乃至於人蛇集團剝削操縱,命運和前途未卜,都是人性最大的考驗。(REUTERS)
尤有甚者,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已衍生為歐盟各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近年來歐盟國家右派勢力在選舉時力主排除外來移民,他們指控移民不但分享社會資源和工作機會,有些更成為犯罪與恐佈主義的來源,這股對移民的階級與種族歧視輿論對各國領導人而言猶如巨大壓力鍋。最近發生在法國高速鐵路列車上的恐佈攻擊嫌犯即是來自北非移民,且多次往返敘利亞和土耳其等敏感國家。過去始終是歐盟引為為傲的申根區「自由移動原則」如今卻成為難民遊走各國、甚至恐佈份子掩護身份的屏障。
歐盟領導人目前的主要因應作為包括:針對主要成員國增加海上救援經費與安全基金、加強邊境檢查與打擊人口走私的合作、強化難民安置設施與照顧、檢討歐盟各國接納難民的配額等。但可以想見,歐洲難民危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處理完成。
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已衍生為歐盟各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這股對移民的階級與種族歧視輿論對各國領導人而言猶如巨大壓力鍋。(REUTERS)
台灣其實可對此扮演一定角色,同時調整過去過度重視美國或亞洲的外交重心,
例如援引過去台灣低調協助美國在阿富汗戰後重建工程的範例,主動向歐盟所屬的「人道救援署」(European Commission’s Humanitarian Aid Office,簡稱ECHO)提出協助難民的計劃。未來若歐盟成立更多難民收容所或庇護中心,台灣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可提供帳棚、醫藥、交通運輸工具等設備,同時針對難民提供教育和醫療志工等協助。此一發想也可供目前各黨總統候選人擬定其外交政策參考,將「非政府組織外交」和「青年醫生志工外交」列入未來台灣「軟實力外交」(soft power diplomacy)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