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歷史學教育的重要性在課綱微調的衝突當中不斷被凸顯,其中一個論點是歷史學科不僅關乎學生能夠認識多少歷史事件,也將會影響其認同型塑1;然而如果就身為一個歷史學系的畢業生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當前的課綱爭議的討論尚未開啟一個基本的問題─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對於歷史學的輕視與專業的鄙夷。
事實上,並非只有歷史學,包含社會學、政治學、(中、台、華)文學和哲學,非就業導向的學科向來較不受重視,所以才會有在去年318學運後,中國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與同時身兼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長的蘇清泉先生,在討論核四議題的質詢時脫稿演出,詢問環保署長魏國彥:「念社會系、社會所能幹嘛?」
318學運時,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蘇清泉一句「念社會系、社會所能幹嘛?」點出社會普遍對人文科系的輕視。(記者廖振輝攝)
然而,蘇清泉的疑問只是他個人看輕私立學校的學生、318學運以及社會學嗎?我想蘇清泉的疑問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困惑,究竟花四年就讀這些「畢業即失業」的學科要幹嘛?在我就讀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的期間(2007-2011),甚至是入學前就開始被高中同學嘲諷地問:「畢業是要去撿死人骨頭嗎?」相信多數歷史學系的學生都曾經歷無數次類似的提問,質疑就讀歷史學系、研究已逝的過去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對人生有什麼意義?此類問題最關切的是畢業能找什麼工作?
輕視人文社會學科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日本社會也存在的「文科無用論」,近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國立大學改革計劃,明文建議校方應考慮廢止人文社會學院、教育學院所,顯示了大學教育在安倍的政策下更加偏向職業訓練的前哨,過去日本特有的終身聘用制,影響聘任與否的重點並非員工個人是否擁有特殊技能,而是看重於員工的教育、認知能力、思想背景來決定聘僱;現時聘僱型態的轉型,使得企業不再承擔起職業教育訓練的責任,將職業訓練推回大學教育。
無獨有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提出國立大學改革-建議校方應考慮廢止人文社會學院、教育學院所,對於人文科目的輕視,亦不在話下。(中央社)
然,在這場論戰當中,無論是支持課綱微調還是反對課綱微調的雙方都一反臺灣社會過去輕視歷史學的立場,強調了歷史學教育的重要性,若社會大眾能夠透過此事件改變對歷史學無用論的看法,認知到歷史學並非背誦史書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科,重要的是訓練思考、辯證、發掘問題並藉此挖掘問題的深層結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此一反過去視歷史學無用的觀念,或許才是這場課綱爭議為歷史學探尋到最重要的活路,然而這條活路至今似乎還未開啟,大多數民眾對於課綱微調爭議的理解還停在統獨之爭,而非真正開始思考歷史學的重要性,因此,佔領行動退場之後,對歷史學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要反的不僅僅是課綱微調,更需要反思過去社會對於歷史學輕蔑的態度。
附註1:雖然最好狀況是勿讓歷史教育成為認同工程。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