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芭樂人類學》「鐵的風暴」:沖繩戰後七十年紀念

對沖繩人民而言,6月23日是個沈痛的日子。每年的6月23日,竹富島的公民館長會率領幹部、學校師生,走上竹富島後山的紀念碑,與其他島嶼的群眾隔海呼應,舉行簡單隆重的紀念儀式,紀念那些戰爭中死亡的島民,也提醒世人們戰爭的毀滅與殘暴。

趙綺芳

已經算不清楚自己造訪過竹富島幾次,島上的每個景點、名勝,我幾乎都如數家珍,像走踏自己後院一般,然而,唯獨這個地點,我常常刻意避過它,即便真的空閒出來或為了什麼踱步到此,心情也是一反常態的戒慎恐懼。

這是竹富島年中最大祭儀舉行場所的後山(其實是一個小小山崗),這裡不是什麼神聖的禁忌之處,卻矗立著一座簡單的紀念碑,每次來到這個地點,儘管四週一如往常的風和日麗,一柱簡單的紀念碑,還是馬上令人心頭一緊。每年的6月23日,竹富町的町長會率領各島首領、幹部、師生代表,走上這處安靜的地點,與其他島嶼的群眾隔海呼應,舉行簡單隆重的紀念儀式,紀念那些戰爭中死亡的島民,也提醒世人們戰爭的毀滅與殘暴。

http://www.taketomijima.jp/blog/archives/img/130623irei01.JPG

對沖繩人民而言,6月23日是個沈痛的日子。但是這個日子只是個象徵,它代表的是一個充滿傷痛的心之洞穴,裡面貯存的是將近三個月盟軍和日軍在沖繩島上如暴雨般的砲彈交擊,以及無法理解的集團自殺,所造成的人身財產傷亡,還有至今仍未褪散的戰爭陰影。根據沖繩官方統計,自從1945年3月23日美軍的海洋艦隊集結於沖繩外海起,4月1日盟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6日日軍空中還擊(包括神風特攻隊),戰火白熱化,一路到最終日軍指揮官牛島滿自殺的6月22(或說23)日,這三個月間對沖繩人而言,故鄉成為人間煉獄與巨大的埋骨所:日軍死亡七萬人、俘虜七千名;美軍損傷六萬五千名,其中包括一萬多名死亡與失蹤,據說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折損最慘烈的一役。美軍和日軍還有數不清的軍備損失。

那麼沖繩人民的傷亡呢?沖繩官方統計約十五萬人,聽起來不多,卻是當時沖繩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九萬四千名是平名老百姓。

……哥哥用手挖了個小洞,剛好夠我們兩個把屁股塞進去躲進去睡……五六名的士兵往我們的方向走來大喊:“起來了起來了!這裡很快會有戰事,趕快到別的地方去!”我轉向一旁的哥哥,叫他起來,但是他沒有回音。我本來以為哥哥睡得很熟,一看,他怎麼是眼睛睜開著睡呢?“姊姊,姊姊!哥哥怎麼眼睛睜著睡著了呢?”姊姊連忙叫他:“直裕、直裕!”姊姊把他頭上的布打開,他的頭上有個洞,血一路從後腦勺、肩膀,流到背後。

這段敘事,是比嘉富子(原姓松川)的回憶,她就是那名「舉白旗的女孩」,因為大難臨頭逃命前,她的爸爸吩咐她:妳一定要記得!妳要投降時要舉著白旗!那年她七歲,而不幸命喪于途中的直裕哥哥只長她一歲。而美國的攝影記者捕捉到她舉著白旗走出來投降的景象。

好,你說子彈不長眼睛、戰爭無情,都好像可以某種程度理解,還有呢?那十五萬人的數字,是怎麼回事?!槍林彈雨中傷亡的之外,日軍最為人譴責的玉碎政策和誤導島民集體自殺的作為,是日本政府自己都想迴避的過去。慘況不止於此,即便在牛島滿自殺後,在沖繩本島外海的離島久米島上,死亡仍然延續:20名島民因被日軍懷疑為間諜而受害,殺戮一直持續到裕仁天皇宣布敗戰之後五天。(相關報導

在沖繩本島南方系滿市郊外,有個名為姬百合之塔的紀念地,幾年前我趁著休假時搭著那霸市觀光一日遊的公車行,夾在一群台、日觀光客中,再度造訪這個地點。公車上隨行的導遊特別解說:「我們接下來要帶大家去的這個地點,跟我們沖繩近代歷史密切相關,我們希望來沖繩旅遊的觀光客們,能夠了解我們重要的歷史。」

姬百合之塔紀念公園蓋在原來沖繩戰中的第三學徒戰壕之上,「姬百合」一詞是由兩個代稱結合:取自沖縄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的校誌名「乙姬」,以及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的校誌名「白百合」組合而成,戰時日本徵召沖繩最優秀的高中女生支援後勤,組成學徒隊,刻意不用漢字而用平假名ひめゆり稱呼這個由高中女生組成的隊伍。這個戰壕就是當初姬百合學徒對在戰爭最後期師生躲藏的地點。

by A-got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姬百合之塔

巴士停妥之後,導遊特別提醒倘若不想參觀的遊客可以到一旁的名產店等候,果不其然只有我和另一位進入公園內的平和祈念資料館參觀,仔細瀏覽解說的圖片和文字。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大多數的高中女學生和帶隊老師在戰壕中忍受了幾十個環境惡劣、不見天日的日子之後,卻是在1945年6月18日日軍下令解散學徒隊後,無助四處逃竄的過程中傷死,而第三戰壕則是傷亡最為慘重的。240名成員中,最後只有5名存活,包括館內為人解說的阿嬤。

在沖繩,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故事,由像館內阿嬤一樣的老人家用佝僂的身體、和發顫的嗓音,巍巍顫顫想要我們聽到他們的故事,在不遠外的摩文仁,矗立著沖繩平和祈念資料館,館內陳列了許多戰爭資料以及老人家的戰爭證言之外,館外,則靜靜地躺著在沖繩戰中死亡的日本士兵,其中包括來自台灣的鄉親。畢竟,戰爭結束到今年剛好也滿七十歲了,七十年,可以讓一個初生嬰兒滿頭白髮,可想而知,沖繩還能有多少老人記住這些事情呢?而七十年後,真的所有人都學到戰爭的教訓了嗎?

關於戰爭,身為民族誌工作者的我實在無法多言,畢竟再怎麼高明的學理與敘事,也無法取代血淚交織的戰爭經歷,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吧。誠如沖繩Times今天的特刊標題:忘れまい !特刊連結

我們要努力,讓他們不被忘記。

http://viewer.okinawatimes.co.jp/books/viewer/app/P000001916/2015/06/22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芭樂人類學:趙綺芳 「鐵的風暴」:沖繩戰後七十年紀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