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低頭大叔》你以為媒體曝光是一切?信任才是得票關鍵

社群網路讓議題變成信仰、讓公職變成大神、讓慾昇超有社會道德、讓靠臉吃飯的馬總統一直吃不飽...。

林閣雍

大叔只是個打過一、二十次選戰的普通人,對於新興宗教領域並不瞭解,而且為人很陰沉。(圖:網路截圖)

雖然有些議題搞得跟信仰一樣,雖然有些公職人員被塑造成大神一樣,不過由於大叔只是個打過一、二十次選戰的普通人,對於新興宗教領域並不瞭解,所以我只跟大家談談「建立信任」這件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達成的事情,挑戰者需要建立選民的信任,連任者更應該成為家人般的存在,如此一來,建立鐵票部隊也是輕而易舉(你信了?)。先不談家人般的信任這回事,畢竟有些選區就是以親族為競選基礎,別說不同姓,同姓都不一定選得上,我們只談一般選舉方式轉移到網路後怎麼執行。

挑戰者需要建立選民的信任,連任者更應該成為家人般的存在,如此一來,建立鐵票部隊也是輕而易舉。(圖:網路截圖)

在幾年前,「沒握到手,票很難投」是個選舉的基本常識,見面三分情,見多次了,他也就覺得跟你比較熟悉了,也比較願意聽聽你的想法,給你服務的機會。所以你會看到幾乎所有候選人以跑市場、掃街、站路口、追垃圾車等方式去接觸所有能接觸到的選民,到現在,這些選舉方式仍是很多輔選人員心中最重要的基本功。

現在戰場除了現實世界外,幾乎已經全面延伸到網路上了,我們得感謝社群網路的蓬勃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出現了菜市場與垃圾車之外的選擇,對話也不再限於「拜託拜託,懇請惠賜一票」的無聊廣播,每天的社群對話成了你對潛在選民建立信任的選舉行為,是不是該好好想想寫什麼可以強化大家對你的信任?

這裡介紹幾種可以達成強化信任的基本發言方式。

引述媒體報導,這種方式也是造成很多名氣不高的候選人作秀的原因,大家總是認為常常上媒體就有知名度,在初選與大選中就有相對優勢,不過這知名度也得用對地方,除非你有吳育昇委員的城牆般的......社會信任度,否則上媒體的新聞只要不符合一般人的常識或認知,所帶來的可能是降低支持的高知名度,譬如當年吃牛屎反美牛,選民們難道都不會問說:「我該怎麼教育我的小孩?」,仔細想想,畢竟立委選舉只有得最高票者是唯一贏家,討好基本盤是不夠的。

大家總是認為常常上媒體就有知名度,不過這知名度也得用對地方,除非你有吳育昇委員的城牆般的......社會信任度。(圖:網路截圖)

學者專家背書也是一種,能夠有跨領域的不同專家團體背書更好。君不見,每次市長以上級數大選時,總會有「律師後援會」、「醫師後援會」、「建築師後援會」......等等,除了人數、場面、氣勢外,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從小建立的價值體系中,「專家」推薦的就是好東西,雖然可能投資專家推薦的是美白用品......但是,在網路上,學者專家的背書仍然是強化信任的好方法。

領袖或偶像的推薦,這兩者是不是該歸類在同一類其實我也很糾結,跟專家學者很類似,都是屬於「信任的轉移」。不過成為某領域的領袖之後,通常也就是該領域的偶像,有點宗教信仰的成份在啊~

學者專家的背書跟領袖或偶像推薦,這兩者都是屬於「信任的轉移」。不過成為某領域的領袖之後,通常也就是該領域的偶像,有點宗教信仰的成份。美江就是從宗教界跨足饒舌界的代表。(圖:網路截圖)

現場實錄,這裡要舉的例子其實跟選舉不太一樣,但是算是種終極的應用,我要說的例子是太陽花學運中那令人感佩的 iPad 直播,如果沒有那台 iPad 的直播,就經驗而言國民黨不可能不抹黑議場內部的人事物,在全國都震驚於佔領議場這場抗爭活動時,這個直播讓在外無法進入議場的媒體及關心的人有了可以相信的傳播中心。

我倒也不是說都要直播,我說的是「現場實錄」,即使文字加上照片也很好

數據分析與比較,這通常運用在議題佐證上,打選戰通常不能只靠臉,雖然也是有人只靠臉就當了總統,但那畢竟不是正常人,我們一般人還是得將議題納入選戰中。就像買菜一樣,數據分析通常是種讓選民更輕鬆作選擇的說服方式,你以為我在說 633 嗎?對,那是種接近詐欺的極簡數據分析與比較,如果對手沒有加入競標,這場數據戰爭就輕鬆得分了。

有人只靠臉就當了總統,有人不靠臉就當了首富,那打選戰到底要不要靠臉?(路透)

有怨念嗎?那就好好打好這次選戰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