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亞觀察》《印度的女兒》:政治角力 VS. 人文關懷

印度女權問題的討論不再僅限於印度的內政範疇,近年來多起駭人聽聞的女性受侵犯案件,將印度政府與社會對女性安全的保護放置在國際的輿論平台上。

藍筱涵/中興國政所碩士、《遠離甘地的國度》一書作者

印度的女兒(India’s Daughter) :一部紀錄片後的價值,政治角力 VS人文關懷

印度女權問題的討論已不再只是僅限印度的內政範疇,近日已成為國際媒體與印度政府的訴訟爭端。近年來多起駭人聽聞的女性受侵犯案件,將印度政府與社會對女性安全的保護置於國際的輿論平台。英國廣播公司(BBC)製播的記錄片《印度的女兒》(India’s Daughter)探討印度最敏感、最晦暗的性別平等、女性安全議題。這部記綠片採訪2012年12月在德里南部發生的一起強暴案,一位23歲的印度女大生和男性友人在晚上一起搭乘公車回家的路上被包含司機等六名男性輪暴、毆打,同行的男性友人被毆打致重傷,女大生被發現時全身是傷且赤裸地被丟在大街上,在經過印度與新加坡兩地的治療後女大生仍不幸死亡。

事件一周年時民眾點蠟燭致意。

這部記錄片BBC本預計要在國際婦女節當天播放,但因觀眾熱反應熱烈加上議題受矚目,也或是刻意挑戰印度政府的底線,BBC決定提前在3月4日播放。記錄片播出後引起印度與國際社會一片譁然,除了對本來就已聲名狼藉的印度女性安全更感憂慮外,更重要的是記錄片採訪當時的公車司機也正是事件的加害人之一,當他聽聞女孩悲慘的狀況後仍面不改色、毫無悔意,而另外兩外加害人的辯護律師在記錄片上的論述更是彰顯女性在父權印度中的社會地位與角色定位,他們將問題歸咎在女性身上,認為女性是要被男性保護的,但當她們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家庭外的場所、以及不適當的穿著就必須承擔自身安全受威脅的風險。這些論述在外界聽起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Udwin女士訪問加害人的母親。

一個單純的記錄片會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問題出在印度政府的態度,事實上在3月1日當記錄片製作人Leslee Udwin女士透露出片中有訪問加害人時,此影片就已成為印度的新聞頭條,印度政府在3月3日向法院申請對該片的禁播令,認為此片播出已達危害社會和平、造成社會恐慌、威脅女性安全等條件而要求印度BBC禁播;3月4日印度政府取得法院命令後,印度BBC也答應會依照印度政府的要求停播該片,但英國BBC仍在4日晚間播放記錄片,紀錄片播出後影片同時被傳到網路影音平台Youtobe上,在網路上快速被轉載,隔日印度政府隨即要求Google移除 Youtobe上的所有相關資料影音檔,Google也在同一天跟進政府命令。印度政府對英國的執意播放相當不滿,宣稱將對英國BBC提出法律訴訟,英國BBC也陸續刪除相關影片連結,使該片僅限在英國國內BBC合法平台上才得觀賞。

對印度政府的作法持正、反觀點的都各有人在,內政部長Rajnath Singh一開始便下令盡所有力量防止影片在國內、外流傳,支持方認為禁播是捍衛印度在國際上的形象,也認為影片有偏頗之處,總理Modi對輪暴事件表示遺憾也承諾政府會正視此一問題提供更完善的政策。反面來說,許多人認為禁播只會達到反效果,不僅使大眾對紀錄片的內容更好奇,對印度的形象更是大打折扣,而且在這網路世代禁播只是徒勞無功,自欺欺人的做法,解決問題才是根本。另一波的討論是針對Leslee Udwin女士,有人認為她的影片是為了商業目的、消費被害者,同時質疑她採訪的手法,面對這些疑問Udwin女士在接受The Economic Times 的訪問時一一澄清,她不但對印度政府的禁播表示不認同,更希望紀錄片有機會在印度各地播放,讓民眾更加體會此問題的嚴重性。

民眾對政府禁播表達不滿。

正當世界都用同樣的視角關心印度的女性平等、安全問題、質疑印度的人權思想,把印度看成一個像女性地獄般的國家時,讓我們淡化一些文明優越感,嘗試用不同的觀點看看印度這個世界。其實,印度並不是世界上強暴案件數最多的國家,排在印度之前的是那些以民主、自由、平等、重視人權自居的歐美大國,當然我們不是在計較數量,只是認為不該用放大鏡來污名這個也有美好一面的國度。而那些我們無法想像的男性觀點,在他們心中是幾千年的思想基因和文化認知,當我們好似站在高點提出批判時,是不是也該想想過去的我們是用多少努力、血淚爭取到現在有比別人多一點的安全和社會的幫助。

影片在美國公益團體Vital Voices Global Partnership and Plan International贊助下3月10日在美首映時眾星雲集,第一排中間為製片人Udwin女士,女星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也受邀出席。

其實不光是國外媒體時常報導印度的這類事件,印度媒體本身力量相當強大且自由,他們並沒有忽略這些問題,他們更或許比其他國家的更重視自己國家內部發生的一舉一動,這些新聞這象徵著印度社會正在進步,因為有人開始重視事情才會被報導,女性自主和獨立的思想開始萌芽問題才會因而浮上檯面。當我們在外圍觀察時,不該只以看新聞的心態悲天憫人,更可以用觀察社會變化的角度去體會這個我們自以為很了解的國家,他們正經歷改變的過程,有衝突、流血、緩慢而踉蹌,有黑暗面也有光明的動力,但這就是印度一直以來前進的步調;而印度當政者不論是地方或中央,應該將這些批評視為社會給予他們的壓力和進步的機會,去善用不同的資源和國際上的經驗,提供更多的社會救助與保障甚至教育。政府或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都無法快速的改變對立的觀點和想法,但能先做的是讓弱勢的一方有能力和堅強的倚靠面對未來、接受自己。印度中央有國家女性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f Women)作為婦女政策的主管單位,地方上也有許多以婦女為主要關懷對象的NGO和研究單位,這些都該好好利用與串聯。每個人試著用正面的角度看待這個紀錄片背後的意義,不論政府或人民,甚至我們,一切的犧牲才會值得且意義深遠。

參考來源》

1. 'India's Daughter,' the film banned by India: What did it show?

2. Government repeating erroneous information about ‘India’s Daughter’ without fact-check: Leslee Udwi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藍筱涵 On ‘India’s Daughter’《印度的女兒》評論1:一部紀錄片後的價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