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憲盟觀點》台灣憲改藍圖會議─國家理想性藍圖與自然平權入憲

憲法基本國策對國家的基本立場及發展方針作政策性、提示性的規定,故主張國土保安、世代正義、綠色經濟應作為基本國策,從根本落實國家的永續發展。

全憲盟/蔡智豪

台灣的憲政問題紊亂,近期朝野及民間發起憲改的討論,由於各方關注的重點不同,故只能先將有共識的部分,列為優先修改的項目。但環境問題與全民生存密切相關,在這波憲改的討論中,卻鮮少聽到立法委員或民間團體在此面向,提出建言。

環境問題與全民生存密切相關,在這波憲改的討論中,卻鮮少聽到有人在此面向,提出建言。(資料照,記者劉濱銓攝)

回顧國府治台這60幾年來,濫伐山林,發展高汙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造成台灣環境惡化,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根本無「國家理想性的藍圖」。環保團體認為「改善環境問題」毋庸置疑,絕對是全民的最大的共識,故應列為憲改的優先項目。

改善環境問題,首要透過憲改來建立「國家理想性的藍圖」。國家理想性藍圖須先訂定「國家終極發展的目標」,以生物族群的成長模式為例,一個生物族群遷徙到一區域中,在經過適應後,族群密度開始增加,生長曲線陡峭,但之後會因環境壓力的制約,族群密度會趨於上下震盪的零成長。零成長的這一條曲線就是「國家終極發展的目標」,而上下震盪的幅度,就是政策的良窳,好的政策會讓震盪幅度小,讓社會平穩發展,壞的政策則反之。

台灣的土地面積、水資源及其它自然資源有限,這塊島嶼能承載的人口、汙染有限,總承載量就是環境的壓力。台灣的經濟不可能一直成長下去,無限制的成長,是一種幻想,這樣的發展,最後會因環境的反撲,而崩解整個國家。

台灣的土地面積、水資源及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國家理想性的藍圖,必須針對台灣島嶼的特性與條件,規劃出終極發展的目標,這些目標包含適宜這個島嶼的產業、能源、交通、教育等。但我們檢視現今台灣的各種發展,像足可怕的怪獸,不斷撕裂吸允著這個島的血肉。

有鑑於台灣環境問題嚴重,在2014年全國NGO環境會議的共識結論中,環團即提出「自然平權入憲」。主要是因目前憲法增修條文中的環境權是以人為主體的生存權,環團認為應建立新的環境權概念,以整體自然環境為主體,讓原生動、植物族群之生存權及海洋、森林、山川、濕地等自然棲地,得以入憲保障,以維護台灣原生生態系統。

環團認為應建立新的環境權概念,以整體自然環境為主體、入憲保障,以維護台灣原生生態系統。(圖由氣象局提供)

環團也認為憲法基本國策對國家的基本立場及發展方針作政策性、提示性的規定,故主張國土保安、世代正義、綠色經濟應作為基本國策,從根本落實國家的永續發展。

台灣過去歷經不正常的憲政多年,此次朝野及民間的憲改討論,期盼各界能藉討論擘劃出國家理想性的藍圖,在憲改的問題中,也應將環境永續的概念優先入憲, 唯有如此台灣的子孫才有永續生存的希望。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