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拼經濟」似乎是台灣社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價值共識,無論哪一政黨執政,莫不以經濟政策為上綱,但在追求亮眼數字的同時,我們默許了政商權貴集團坐收成長的果實,無視土地與環境資源被公權力、被企業資本不法掠奪,對受害勞工、農民、迫遷戶的悲鳴抗爭冷眼旁觀。去年反黑箱服貿佔領立法院行動是個轉變的契機,年輕人們在街頭上、在校園裡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開始試著去理解在盲目的發展主義下,到底哪些弱勢族群被犧牲了。年輕學生與年輕上班族認知到,被犧牲的不是只有少數的抗爭者,而是整個階級、整個世代的問題,是結構性、延續性的社會不平等。
去年反黑箱服貿佔領立法院行動是個轉變的契機,年輕人們開始試著去理解在盲目的發展主義下,到底哪些弱勢族群被犧牲了。(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年輕人的覺醒,造就此波憲法時刻的來臨。今年3月立法院組成修憲委員會,預計到今年5月將完成10場公聽會,以期6月中旬前能將修憲案送出立法院,於明年總統大選時交付公投。目前已進行的兩場公聽會將討論範圍限定在投票權年齡下修以及政府體制,這是各政黨與公民團體最為關注的議題,相對地,基本權利條款的完善僅有部分立法委員關心,至於與社會正義息息相關的基本國策條款,似乎不在關注範圍內。
究竟「社會民主」是我們所共同追求的憲政價值嗎?綜觀《中華民國憲法基本國策》條款,「國民經濟」一節強調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公營原則;「社會安全」要求國家應保護勞工、農民、兒童與母性,國家應實施社會保險、扶助老弱殘廢;「教育文化」一方面重視平等受教權,另一方面不忘要發展「國民的民族精神」。再看到《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各項規定,在經濟政策方面,修憲者希望經濟與科技發展能夠兼顧環境生態保護;在社會安全領域,強化了女性與身心障礙者的實質平等觀;在教育文化部分,則補充了憲法本文所欠缺的尊重多元文化與維護原住民族文化。其中雖不乏具有進步理念的條款,但在總體而言,憲法本文期待一個總攬社會資源進行重分配的強勢國家,社會弱勢者相對渺小,增修條文則游移在十字路口,無法指引當前與未來世代,總體經濟社會體制究竟應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孫迺翊認為,為回應年輕世代對當前憲政危機的覺醒與批判,我們應該站在社會民主的理念高度,全面檢視憲法與增修條文。(圖片為作者提供)
事實上,社會民主的實踐,需要強化基本權利的保障,並須與政府體制密切連結。在人權條款部分,我國近年來透過施行法予以內國法化的五大人權公約,即清楚展現社會民主圖像:所謂經濟權利,不是經濟發展政策,而是公平良好工作條件與組織工會權利;健康權及適當生活條件等社會權的保障,則與生態環境永續的理念息息相關;創造維護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機制,社會活力才能源源不絕;此外,更須以憲法的高度約束所有法律制度,讓婦女、兒童、身心障礙者的人格尊嚴能夠獲得保障。
在政府體制方面,至少需要能夠充分反映社會多元意見的國會,才有可能開啟「拼經濟」以外的政策討論空間,因此並立制立法委員選舉方式以及不分區席次分配的得票率門檻均有待調整。為回應年輕世代對當前憲政危機的覺醒與批判,我們應該站在社會民主的理念高度,全面檢視憲法與增修條文,將普世人權內化為跨越世代願意共同維護的憲法價值。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灣法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