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亞投行的戰略解碼

入不入亞投行的問題其實在台灣本身,撇開主權困境不談,純由實質利益評估,由於本身能出資的股本甚少、能輸出的基礎建設產業技術難與歐洲競爭、價格難與中國競爭,因此在加入亞投的實質利益極為有限情況下,卻要付出主權被進一步矮化的代價,實屬不智。

蘇紫雲

中國籌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給既有的國際政經秩序投下震撼彈,台灣也因為總統馬英九決定加入的過於唐突而引爆爭議。解讀亞投行的戰略密碼,除了在國際戰略博奕的賽局中讓中國裝上新的金融翅膀,使其擁有軍事、經濟、金融三位一體的戰略實力,得以挑戰美國為主的政經秩序外,最直接的目的,亞投行將是扮演中國高鐵外交的「錢莊」角色。簡單說,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是相輔相成,兼顧地緣政治、政治經濟的整合性戰略,

一帶一路就是地緣政治的「內新月帶」

還原北京的國家戰略,需先水平考量中國經濟發展趨緩、產能過剩、西部開發失敗等背景著手,外則有美日兩個傳統海權國家的競逐,這使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亟思新的突破口,遂在2013年9月出訪中亞期間,首次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稠之路」的戰略倡議,簡稱「一帶一路」。此一戰略的基因,來自於「陸權」(land power)大師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以及「海權」(sea power)思想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觀點,共通點就是交通線的掌握。馬漢的論述核心是海上交通線的控制,這可解釋北京向來擔憂海上生命線遭截斷的「麻六甲困境」。而麥金德的觀點中,歐亞大陸含括中國、土耳其以至德國一線的「內新月帶」只要有完善的鐵道運輸,就可壓倒海權國家的競爭。此一「內新月帶」正好就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塊,北京並向南延伸至東南亞,麥金德的鐵道則換成規劃中的高鐵。

「一帶一路」一戰略的基因,來自於「陸權」大師麥金德、以及「海權」思想家馬漢的觀點,共通點就是交通線的掌握。「一帶一路」一戰略的基因,來自於「陸權」大師麥金德、以及「海權」思想家馬漢的觀點,共通點就是交通線的掌握。

要想富、先修路

歷史上不乏類似「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只是不同方式呈現,20世紀初,海權的日本計畫面向東南亞的「南洋開發」,以及「朝鮮滿州經濟帶」,日俄戰爭排除俄國這障礙後,南滿鐵路(東清鐵路)成為經略「朝滿經濟帶」的動脈。陸權的德國另謀他圖,由於海路在北海進入大西洋時遭英國海軍封鎖,因此早早轉採鐵路戰略,成為歐洲鐵路建造最快、最密集的國家,帶動國內工業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帶。

現代同為陸權的中國有同樣的戰略憂慮,因此除在國內大造高鐵藉以帶動國內城市交通與經濟,落實「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維外,進一步將此轉為「一帶一路」戰略,盡管北京強調「一帶一路」需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三共原則」,但說穿了就是地緣政治的考量,其藍圖是以鐵路交通線東西橫貫東亞與歐洲,以鐵路、海運「海路聯運」方式南北縱貫東南亞,而中國就成為心臟地帶。這也是其總理李克強總是大推「高鐵外交」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高鐵外銷可獲取商業利益,二方面以高鐵幹線打造中國成為歐亞心臟。北京心目中的歐亞高鐵、中亞高鐵、東南亞線三大洲際高鐵線,總里程高達3.5萬公里,潛在的營造市場約5兆人民幣,對中國而言就是打造地緣戰略兼賣鐵路,一石二鳥的戰略至為清晰。

高鐵戰略,亞投出錢

目前北京的鐵道戰略已有初步基礎,傳統鐵道的「蘭新鐵路」,以及「渝新歐鐵路」都可直通歐洲,但車速慢故以貨運為主。另由昆明通往緬甸尋找印度洋出海口的鐵道則積極規劃中。而以促進人流、金流為主的高鐵,北京的高鐵外交也得到初步成果,主因就是價格優勢,依照世銀評估,中國高鐵的每公里平均造價依照時速要求為4.5至6.5億台幣,約為日、歐對手造價的一半以下。也因此順利取得羅馬尼亞、俄國、泰國高鐵的營造。

中國高鐵的每公里平均造價依照時速要求為4.5至6.5億台幣,約為日、歐對手造價的一半以下。也因此順利取得羅馬尼亞、俄國、泰國高鐵的營造。(Bloomberg)中國高鐵的每公里平均造價依照時速要求為4.5至6.5億台幣,約為日、歐對手造價的一半以下。也因此順利取得羅馬尼亞、俄國、泰國高鐵的營造。(Bloomberg)

另依照中國說法,目前已有30國左右在與北京洽談高鐵興建事宜,但問題來了,許多國家並無足夠資金,因此期望比照羅馬尼亞高鐵由「中東歐基礎建設基金」融資,由中國提供貸款興建。但鑑於中國無法完全承擔,且對外援助與投資虧損連連,諸如投資伊拉克數十億美元泡湯、放貸委內瑞拉450億美元卻有200億成呆帳,因此設立多邊開發的亞投行就成為最佳解決方案,這情形如同中國學者黃益平所指出:「中國海外投資,超過一半都未獲利,目前只有兩類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一是基礎建設企業、二是勞力密集製造業。」白話的說,就如同房仲公司若搭配貸款銀行,方便購屋者更能促進成交。同時,中國做莊雖是最大出資國,但由於多邊國家出資入股,也可分散資金風險。

贏棋子或棋局:台灣需有整體戰略

亞投行目前的章程仍未議定,但最大出資國的中國率先表明放棄「否決權」,此點是吸引英德法等歐洲大國加入的最大原因。在政治上,世銀為享有否決權的美國所把持,本就手腳難伸。經濟上則可參照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對外放款的利率平均約在6%,對各國中央銀行的操作可說是安穩的投資標的。貿易上,基礎設施的核電、電力供應為英德法強項,可避開中國高鐵競爭,因此這些歐洲國家不顧美國反對紛紛入股。持平來說,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不必唱衰或妖魔化中國的亞投行或「一帶一路」,北京只是按照自己國家利益行事。

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不必唱衰或妖魔化中國的亞投行或「一帶一路」,北京只是按照自己國家利益行事。台灣本身應先放棄週年慶搶便宜花車的心態,思考國家的總體戰略。(記者陳慧萍攝)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不必唱衰或妖魔化中國的亞投行或「一帶一路」,北京只是按照自己國家利益行事。台灣本身應先放棄週年慶搶便宜花車的心態,思考國家的總體戰略。(記者陳慧萍攝)

問題反而在台灣本身,入不入行的問題撇開主權困境不談,純由實質利益評估,由於本身能出資的股本甚少、能輸出的基礎建設產業技術難與歐洲競爭、價格難與中國競爭,因此在加入亞投的實質利益極為有限情況下,卻要付出主權被進一步矮化的代價,只為參加而參加實屬不智。台灣本身應先放棄週年慶搶便宜花車的心態,思考國家的總體戰略。事實上台灣目前就站在戰略十字路口,面對海洋的TPP,或者是陸權的「一帶一路」,兩者雖非相斥的單一選擇題,但因涉及軍事安全、以及市場開放及成熟度,因此優先順序有別。事實上,美軍F18降落台灣、2014年韓國戰機也在台灣過境轉場等事實,都突顯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而非一帶一路的「市場價格」,這是台灣最應思考並能有效運用的所在。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中心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