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經異想》蔡英文的向右走、向左走

在中國崛起與北京所提出的全新戰略下,民進黨與蔡英文昔日「沒有中國的全球化」的概念受到強烈挑戰,建立與中國的良性經貿合作架構,遂成為蔡英文未來大陸政策的重點,這也是蔡英文兩岸關係「三個有利」之中,所謂「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的時空背景。

張宇韶

不可否認的,美國始終是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外部變數,特別是在中國崛起後所衍生的各項政經效應。作為後冷戰的全球霸權,面對後冷戰全球與區域情勢的巨變,美國早已進行其國家安全戰略的新部署。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將其傳統的「重歐輕亞」思維調整為「重亞輕歐」,這也意美國有意從「大西洋國家」轉變成「太平洋國家」。這樣的戰略轉變可從歐巴馬的「重返亞洲與再平衡」中得到最佳詮釋。

由於位於第一島鏈的關鍵樞紐,再加上政經制度的同質性,使得台灣成為美國亞太戰略與遏制中國的重要伙伴;另一方面,有別於國民黨「兩岸關係重於國際關係」的邏輯,民進黨則奉行「國際關係重於兩岸關係」的思維,這可從蔡英文與馬英九進行ECFA辯論時所提及「從世界走向中國」,以及即將出訪美國等言行中一窺究竟。直言之,「向右走」似乎是台灣朝野必要的政策選擇,差異只在於政策比重與操作的先後順位而已。美國對台的重要性,可從總統出訪時過境外交的規格或是對美軍購的內容充分解釋,因此台灣對外政策的制訂與中國政策的調整,始終必須在結構現實主義下以「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為之」邏輯為之。

在面對美國所建構的第一與第二島鏈的軍事遏制,以及提出與中國所主導的「區域經濟夥伴關係」(RCEP)分庭抗禮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區域經濟整合計畫。為了回應美國重返亞洲的相關作為,中國也以自身的軟硬實力,提出了「一帶一路」以及亞太自貿區(FTAAP)的國際戰略。習近平這個被視為「中國劇烈翻身」的戰略規劃已迥異於鄧小平昔日「韜光養晦」國際戰略方針;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將未來兩岸關係鑲嵌在更為宏觀的戰略層次之中,棋盤的格局已經擺好了,就看下棋的人如何走好每一步棋。

顯然地,在中國崛起與北京所提出的全新戰略下,民進黨與蔡英文昔日「沒有中國的全球化」的概念受到強烈挑戰,正視中國的崛起,建立與中國的良性經貿合作架構,遂成為蔡英文未來大陸政策的重點,這也是蔡英文兩岸關係「三個有利」之中,所謂「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的時空背景。坦率地說,如何穩健的向左走,將考驗民進黨的智慧。

如何在美國「重返亞洲再平衡戰略」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維中,將「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與「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積極落實,則是民進黨與蔡英文(見圖)的下一哩路。(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深入探討,如果「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不切實際,那麼「沒有兩岸政治定位或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是否為北京所接受?這個答案可從蔡英文日前提出兩岸關係「三個有利」與「三個堅持」後,卻得到《環球時報》高分貝批判的結果得到初步說明;更重要的是,習近平在日前兩會中所提及兩岸關係的「四個堅定不移」的立場,以及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如果受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習的談話透露重要的政治訊息:蔡英文的「建設性模糊」的論述,以及「由下而上」與「以地方交流」為主的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模式並未得到北京的認同。顯然地,「九二共識下的兩岸關係」與「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似已成為未來兩岸互動的矛盾起點。

因為民進黨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的內容,所以重點應在於民進黨是否提出與其「等齊量」的兩岸政治論述。如果說,兩岸關係是民進黨是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那麼「台灣與中國是什麼關係」,必然是華府、北京與台灣中間選民共同關注的焦點。民進黨若要向左走,展現與中國交往的能力恐怕是難以迴避的政治責任。此外,如果說由下而上的地方交流是開啟民共交流的機會之窗,那也只是個權宜的開始,自然不是常態或具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如何在美國「重返亞洲再平衡戰略」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維中,將「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與「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積極落實,則是民進黨與蔡英文的下一哩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