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經異想》柯文哲的發言宜有政治智慧與戰略視野

柯文哲的挑戰在於,現階段台北市政的「興利除弊」才是其政治主軸與步驟,以市長之位大暢兩岸關係除有喧賓奪主之嫌,更有名實不符之議。即便柯文哲有心推動兩岸交流,在提出「兩國一制」之說後,不但引發中國的批判撻伐外,更被設定必須以九二共識作為交流前提與政治底線

張宇韶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有關「兩國一制」與「殖民進步說」的言論引發兩岸媒體的高度關注。主要關鍵在於柯的言論,因涉及兩岸政治定位與殖民的歷史詮釋都具有高度的爭議與敏感性。更值得關注的是,相對於國、民兩黨對於兩岸關係的保守沉穩,柯文哲的論述更顯得過於積極主動與突兀。

就國民黨而言,朱立倫接任主席以來,並未在兩岸議題上多加著墨。一方面是因為國共交流已利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無需添加額外潤飾;更重要的是,立委補選與黨務改革才是朱的當務之急,兩岸議題未必可幫國民黨爭取額外的選票與政治支持。對於民進黨而言,蔡英文在先提出的「三個有利於」與「三個堅持」之說,已是一種迴避九二共識下的「建設性模糊」的作為;執政縣市仿效高雄市府設置「兩岸小組」之舉,意味陳菊過去所推動的「城市交流」模式似已成為民進黨未來推動兩岸交流的典範。

有別於國民兩黨,柯文哲的發言顯然有其政治動機:意即在否定九二共識的立場上,不隨民進黨的政治節奏隨之起舞。透過柯自己的發言,一方面可坐收測試民意走向之利,更希望開拓屬於新的戰略空間,建立新模式、走自己的「第三條路」。但柯文哲的挑戰在於,現階段台北市政的「興利除弊」才是其政治主軸與步驟,以市長之位大暢兩岸關係除有喧賓奪主之嫌,更有名實不符之議。即便柯文哲有心推動兩岸交流,在提出「兩國一制」之說後,不但引發中國的批判撻伐外,更被設定必須以九二共識作為交流前提與政治底線;不可否認的是,北京當局仍對兩岸關係存有主導作用,若無法與之建立良性政治互動,柯文哲不僅難以超越民進黨務實的「陳菊模式」,恐怕也必須被迫蕭規曹隨,循著郝龍斌的「路徑依賴」為之,這樣得不償失應是柯文哲始料未及。

柯文哲(見圖)的論述將不僅是個人的發言,更是代表台北市府與市民的立場與心聲,所以政治智慧與戰略視野必須面面俱到。(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除了兩岸關係的發言外,所謂「殖民進步說」雖然柯文哲與市府發言人事後澄清本意並非如此,但仍舊引起媒體輿論的一致批評。如果說「兩國一制」存有政治的考量,那麼「殖民進步說」根本是一種「去歷史」、「失邏輯」、「過簡化」的發言。首先,不應該把殖民主義的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相互混淆,帝國主義就算在殖民地推動若干現代化的建設手段,也是為了遂行政治宰制與經濟剝削之目標。此外,所謂文明進步的標準如何定義?究竟是經濟發展、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社會秩序或是公平正義?最後,支撐兩岸與新加坡、香港等地政經發展的價值理念本質有所不同,多元主義、法家思想、社會主義、法制主義與殖民主義本來就存有巨大差異,若將所有文明進步的元素只歸因於殖民主義則陷入邏輯上過於簡化、化約的謬誤。

兩岸關係動見觀瞻且牽動層面廣泛,歷史論述則涉社會的集體記憶的投射,任何論述與發言理應深思熟慮並考慮政治後果,因此理性的政治傳播與政策行銷,是當今政治人物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柯市長應該在發言前與其幕僚多加討論;且市府本設有發言人角色,許多議題無須由市長親上火線,畢竟「先評估,後行動」可以降低很多風險。因為,柯文哲的論述將不僅是個人的發言,更是代表台北市府與市民的立場與心聲,所以政治智慧與戰略視野必須面面俱到。

(本文部份同步刊載於廈門海峽導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