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向父親借款一千萬購屋,引來國稅局向其父查稅,原因竟是有人檢舉,不得不受理;反之,600多人檢舉連勝文,卻變成檢舉人太多資料混亂,無法受理。
國稅局人員的說辭就奇怪了,其一,國稅局人員表示,若要檢舉,必須具備明確事項才會受理,筆者不解的是,若要證明柯P與父親有贈與關係,就得查看銀行存款往來資料,除了當事人及銀行之外,存款資料有誰拿得到?檢舉人是如何取得具體事證檢舉?柯家人不可能主動提供,難道是銀行洩密?其二,一人檢舉柯P,稅局立即受理,而高達幾百人檢舉的連案,卻不了了之,難道稅捐機關有選擇性,查稅是針對性及差別性辦案嗎?
回顧2年多前,柯一正導演因公開反核,立即遭到國稅局查稅;而去年大選,柯P也因選舉,其受邀演講的團體也陸續遭到查稅。曾幾何時,國稅局已淪為幫政府打壓抑異己的東廠,成為昔日警備總部的接棒者。
除了為特定人物量身訂做的查稅手段,一般庶民當然也逃不掉財稅機關的魔手。以今年為例,薪資仍持續倒退中,失業率也未明顯下降,經濟成長也未躍進,然稅收卻可超徵905億元,足可顯現財長張盛和大展其橫征苛斂的長才。然而詭異的是,我們稅收增加了,國債不但未見改善,反增3604億元,平均每人負債增加1.6萬元,真不知財政部是如何理財?
更諷刺的是,榮登國內2014年十大惡人榜首的財長張盛和,竟因會課稅,被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為2015年「全球與亞太地區最佳財長」,到底是國內身歷其害的「婉君」投票結果,抑或看表面政績的外國雜誌評選較接近正確公正性?頗耐人尋味!
(文教人員)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