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贊成有一份民眾看得懂的病歷,但這份病歷是要另外翻譯、書寫的。
病歷讓民眾看得懂很重要,但是在醫療上,病歷好用更重要。就像急救時,病歷都是事後才補齊的,因為救病人比較重要,誰有空寫病歷呢?看診也是一樣的道理,英文病歷是一種去蕪存菁後的紀錄,光是英翻中,民眾也看不懂。若要潤飾成民眾看得懂的語言,勢必會占用到看診時間,顧此失彼。
也許有人會說,那就少看一些病人就好,但書寫的時間不是唯一的問題。民眾看得懂的病歷,對醫生來說反而是冗長、累贅、沒有效率的。值班醫師如果遇到一個突然要急救的病人,看到滿是中文的病歷,會很難抓住重點,這個時候病人還在乎自己看不看得懂病歷嗎?
如果中文化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那我們也應該推動程式語言中文化,讓全民都會寫程式,但這是不可能的。網際網路的中文化網址已經行之多年,但你想的出來任何一個「.台灣」的網址嗎?打「立法院.台灣」也連不上立法院的網站。難道網址就不該讓民眾看得懂嗎?
因此若要有一份民眾看得懂的病歷,不應去改變醫生原有的書寫習慣,而是由另一個人力去做事後翻譯、幫忙解讀。最好還能把衛教、預防等通通寫進去,但這些都需要人力和經費,而不是在現有的健保給付下,要求醫生花時間去寫一份不好用的病歷,目的只為了讓一般人看得懂。
醫療不是黑箱作業,醫生也沒有三頭六臂,病歷中文化並非絕對不可以,但請留給我們一份好用的病歷,這才是病患真正的權益。
(醫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