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和在獲得全球最佳財長封號後,就意氣風發地對媒體放話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要儘快上路。這樣的稅改不僅無法真正平抑房價,反更凸顯張部長一貫對台灣經濟及人民信任的破壞力。分析如下:
一、稅並非是唯一平抑房價的利器,平衡地區發展及活化土地利用增加房屋供給,才是真正務實做法。德國針對平抑房價的稅制,重點是放在「持有稅」,因為土地有賺頭才會賣當然不害怕所得稅,真正讓投機者最害怕的是土地持有成本提高,造成資金鏈斷掉,因此讓資金鏈斷掉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持有成本。但是財政部卻不動這部分,其背後隱藏的無良思考值得關心。
二、此稅其實還有許多配套要規劃,但根據張部長過去一向只關心稅收績效,平抑房價的政策目標不是關心重點,因此若相關配套只著重在稅如何收,這樣很容易侵害人權。簡單舉例,十幾年前經濟部延攬高科技人才回國政策,吸引葉揚春帶著DNA鑑定技術回國,財政部卻硬是推翻經濟部對技術入股的認定,違法濫權課稅,導致葉妻離子散。
三、張盛和兩年前承諾不會拿「實價登錄」來作為實價課稅的基準,現在竟然公然違背承諾。但眾所周知這種違約背信已經不是第一件,去年底與台新金爭奪彰銀經營權事件,就是惡質到讓台灣蒙羞。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也就是在這樣一點一滴中嚴重流失。
(經濟人權觀察員)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