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計在星期三審查證所稅的「大戶條款」,大部分的立委都主張直接廢除,財政部長張盛和卻「獨排眾議」,指出如果拿掉大戶條款就「完全沒有公平正義」。不禁令人納悶,如果保留該條款,財政部明年會增加多少稅收,又能讓人民感受到多少「公平正義」?
根據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的分析,如果大戶條款門檻維持10億元以上,約可收到7到8億元稅收,如果立委將門檻調到50億元以上,則僅會增加1億元稅收。試問,就算大戶條款不動,一年內對大戶多收取不到10億元的稅,會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嗎?財政部長話講得那麼大聲,是否如同衛福部取消奶粉開罐價一樣,「自我感覺良好」?
有許多學者專家均認為,我國的「證交稅」本身就隱含著證所稅的精神,交易量大的自然會收到較多的證交稅,長期投資或不交易者,其繳交之證交稅就少,完全不用擔心「大戶」收不到較高的稅。另外一種做法是仿效若干西方國家沒有證交稅,直接將證券交易所得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盈虧也一併計算,如此在證券市場上獲利高者所得稅就高,交易虧損時也可以獲得適當之稅務減免,這兩種制度都是一體適用於每一位公民身上,不一定是「大戶」才適用,但是卻是比較合乎公平正義的做法。
反觀財政部擬定的證所稅制度,只是表面上拿著「公平正義」當晃子,實際則制定一個帶有偏見又收不到多少稅的辦法,真不知道號稱稅務專家的張部長這個算盤是怎麼打的?依我看來他力挺大戶條款不能廢,只是保他個人顏面,對實現公平正義毫無助益,如此「大戶條款」不要也罷!
(電子公司研發主管)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