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北市的教育新政

柯文哲先生於台北市長參選中率先提出新政「實驗教育」,令人感到激賞與興奮,倘若實驗教育能夠獲得行政首長的支持與推動,相信未來首都的教育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活潑創新、精采多元。(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柯文哲先生於台北市長參選中率先提出新政「實驗教育」,令人感到激賞與興奮,倘若實驗教育能夠獲得行政首長的支持與推動,相信未來首都的教育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活潑創新、精采多元。(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

◎黃崇銘

柯文哲先生於台北市長參選中率先提出新政「實驗教育」,令人感到激賞與興奮,倘若實驗教育能夠獲得行政首長的支持與推動,相信未來首都的教育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活潑創新、精采多元。

作為教育改革運動成果之一,1999年《國民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相繼修正與制定,教育自由化的訴求則具體反映在有關「學校公辦民營」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即在家自學)等條文規範之上。

教育法制的變遷,有其哲學與憲法上的依據。例如,多元文化教育、批判教育學等新興教育理論,批判結構性學校教育壓迫,尋求主體解放與增權賦能,這些理論提供了另類教育與各種教育實驗孕育與成長的基礎。隨著教育思潮的演變,也影響了我國憲法學習權內涵的解釋。

今日,於憲法保障學習權下,國家已不能只是消極地要求父母負起送兒童上的學義務,亦不能停留在給予最低程度且為效率之故,而採行一致性的教育制度與學習內容。相反的,為適合於兒童相異的學習能力與需求,並使兒童的人格與潛能獲得充分且自由地開展,國家應負起教育條件的整備義務,提供多元的教育體制與環境,甚至於法令上明確地改採「教育義務制」,以取代舊有的「就學義務制」,進而讓家長、兒童自受國家禁錮的教育牢籠解放出來。

回顧台北市教育史,前市長陳水扁於其主政的最後半年,在議會三黨議員的共同支持下,選擇了北政國中開辦「自主學習實驗班」,這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另類教育研究的學者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的實驗計畫,卻在前市長馬英九手中遺憾地結束。這使得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種籽學苑創辦人李雅卿指出,實驗計畫是如何在政黨輪替中,成為教育政策的犧牲品。

所幸,台灣在民主政治與教育改革的進程上似乎總與馬先生意念相違,2014年6月台北市議會業已通過《台北市市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不論是實驗教育或各種學校內教育實驗,早已在台灣各縣市百花齊放。然而,有了民間的教育智慧與法制規範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與進步,更需要行政首長以其遠見及智慧洞察底蘊,面對各種爭議與挑戰。相信在保障兒童自我追求學習的理念下,教育不但可以更加豐富,因為學習而感到幸福的孩子也將越來越多。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