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維
馬英九日前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一個進步的城市,一定要有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而且市長應用各種方式鼓勵民眾去搭乘。他也拿台中市與高雄市相比,指出台中市推出8公里免費公車政策,10年來搭乘公車的人次成長25倍,平均一天達33萬人次。反觀有捷運的高雄市,一天公車加上捷運的搭乘人次卻僅有30萬。
就表面上來看,台中市的公車運輸似乎做的有聲有色,但或許連馬英九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是,魔鬼就藏在「人次」的統計細節裡。台中市公車所提供的服務是「每次搭乘的前8公里免費」,所以不少聰明的市民都會持有多張電子票證,在搭了6、7公里後就先下車,然後換卡,再搭乘同一路公車的下一班車,繼續享受另一段免費的8公里。
換言之,一位乘客將可能創造出「多個人次」。相較之下,高雄市不論是公車或捷運,上車就要付錢,自然而然會一票到底,一位乘客就是「一個人次」。簡單來說,馬英九用「人次」來「褒中貶高」,如果不是「狀況外」,就是刻意模糊視聽。
此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中市為了補貼8公里免費公車,在過去3年已投入約40億的預算,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停車管理基金,等於是挖東牆補西牆,把原定用於規劃與設置停車位的錢,拿來補貼公車業者。因此,大家不妨猜猜,在五都中,哪一個城市的停車位與汽車數比例最為懸殊? 最難停車?
(智庫研究員)
編輯精選